發表文章

總目錄

台中市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總目錄 學會會務 會務列表 。(包括學會簡介、教育訓練、歷年理監事及大會手冊等資料) 最新消息 。 基金會 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 。(包括台中市外內丹功讀書會,張志通大師文物編輯保存共享計畫) 功架及口令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 。 歷年節氣煉功時刻表 。 張志通大師 張志通大師列表 。  (包括張志通大師生平介紹、著述、演講彙編、影音等資料) 外丹功心得分享 外丹功心得分享列表 。(包括團體活動紀事、個人分享等是心得分享的總目錄) 典籍 典籍列表 。(包括,道家相關典籍、與中醫典籍等)  相關網站 外丹功相關網站 。(包括本會facebook、youtube官網,以及各友會的官網等超連結)

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照片-2002.03

圖片
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照片,2002.03。 資料來源:一傳人前輩。 圖01-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以看照片角度):左四蘇慶忠-左五魏華炎-右三岳三愷-右四周靖。 圖02-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 圖03-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國紀班王醫師(過敏原)。 圖04-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以看照片角度):左一北區同道-左二蘇慶忠-左三周靖-左四魏華炎-右一張坤明-右二楊豐盛。 05-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以看照片角度):右一周靖-右二鄭潔(外丹功錄影帶導演、主辦)-右六林純一-右七黃光雄-右八陳祥麟。 圖06-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 圖07-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 圖08-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 圖09-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以人身的角度):中立者新北市林萬福師兄,林右三李泰光師兄。 圖10-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以看照片角度):右一鄭將軍-右二鄭潔-右三牟正之(研究學會第一任總幹事)-右五魏華炎-右六岳三愷。 圖11-張大師歸真六週年墓園追思活動。

張大師歸真五週年墓園追思活動照片-2001.03.10

圖片
張大師歸真五週年墓園追思活動照片,2001.03.10。 資料來源:一傳人前輩。 圖01-張大師歸真五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以看照片角度):後排右二右三劉敦民伉儷-後排左三張坤明-後排左五魏華炎,其餘人等以北區國父紀念館同道居多。 圖02-張大師歸真五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以看照片角度):後排左二鄭將軍-後排左三魏華炎-後排右ㄧ岳三愷(台糖),後排右二林正義(北區攝影組長,重要照片提供者,出錢出力)-前排都是國紀班指導員。 圖03-張大師歸真五週年墓園追思活動-一傳人註記(以看照片角度):前排左一李銘輝-前排左二閃教長-前排左三周靖師兄(已故)-前排左四范秀清-前排右三劉泰造-前排右二李君禮。閃教長後立者黃敏恭。

張志通大師墓園照片

圖片
張志通大師墓園照片。 照片資料來源:一傳人前輩以及網路。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出生於民國九年十二月一日(西元1920.12.01),於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十四日(西元1996.03.14)歸真,安葬於台中市大肚山回教公墓。   張志通大師墓園紀念碑上的題字: 一代宗師 浩氣長存 道範永垂 丹光普照 圖01-張志通大師墓園格局示意圖。 圖02-張志通大師墓園-後視由右往左-2002.03。 圖03-張志通大師墓園-前視由左往右-2002.03。 圖04-張志通大師墓園-墓碑銘文-2002.03。 圖05-張志通大師墓園-側視由左往右-2002.03。 圖06-張志通大師墓園-紀念碑-丹光普照-一代宗師-2002.03。 圖07-張志通大師墓園-紀念碑-浩氣長存-道範永垂-2002.03。 圖08-張志通大師墓園-紀念碑-一代宗師-上方-2002.03。 圖09-張志通大師墓園-紀念碑-一代宗師-下方-2002.03。 圖10-張志通大師墓園-紀念碑-丹光普照-2002.03。 圖11-張志通大師墓園-紀念碑-丹光普照-上方-2002.03。 圖12-張志通大師墓園-紀念碑-丹光普照-下方-教育部旌表狀-2000.09.25。

張志通大師個人照

圖片
張志通大師個人照。 照片來源:網路。 圖01-張志通大師個人照-側照。 圖02-張志通大師個人照-運動服照-丹發霞光通日月-炁生靈彩貫乾坤。 圖03-張大師坐姿威儀照-01。 圖04-張大師坐姿威儀照-02。 圖05-張大師坐姿威儀照-03。 圖06-張大師坐姿黑衣威儀照。 圖07-張大師-民國76.01.03大師誕辰-01。 圖08-張大師-民國76.01.03大師誕辰-02。 圖10-張大師-青年玉照。 圖11-張大師-中年玉照-01。 圖12-張大師-中年玉照-02。 圖13-張大師-民國57.12.31健康照。 圖14-張大師-紀念磁盤玉照。 圖15-張大師-藍衣照。 圖16-張大師-立身照。 圖17-張大師-回教服照。 圖18-張大師-西裝服照。 圖19-張大師-上半身玉照。

以誠入道之淺釋細說-廖本洋-2025.07.20

圖片
以誠入道之淺釋細說,廖本洋,2025.07.20。 一、前言 一傳人前輩於2025.06.20之《夏至感言:「覓靜底路」談十宣》一文中提到: 『道言:「用誠知止,用默知謹,用柔知微。能知微則慧光生,進則與道為一,是名真忘」。所言「慧光」,釋言「心光」,與外丹功所言「靈光」是否為一?』 同時一傳人前輩,在眾多的文章論述中,都一再強調「誠之又誠」之重要性,而且《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第108頁中,張大師曰:「外丹輕重——以心為始,以炁為歸」,可見煉丹功時修煉心性之重要性,需要誠心正意;反之,心神散亂,如何能讓先天炁醒現而澆灌全身呢?更有甚者,若心邪偏執,則邪氣亂流衝撞全身,安得舒泰康健耶? 經查閱資料,該段落之摘要語句出自於道家的《玉樞寶經》,由於該相關語句是在闡述大道之內容與特性,對於瞭解宇宙之真相以及煉丹功具有指導性的作用,但由於這些語句以文言文體裁表述,且又過於簡要,所以較難理解,故本文特別加以說明與解析,祈望能對同道有所助益。 綜而言之,原始文句主要在討論以下的概念: 入道、守道、用道。 誠與愚、默與訥、柔與拙。 知止、知謹、知微。 泰定、聖智、慧光。 忘形、忘我、忘忘。 慧光生則與道為一,是名真忘。 忘而不忘,忘無可忘,無可忘者即是至道。 有情無情,惟一無二。 該原文簡要言之,主要是在論述修煉者最終的目標,是要能夠「與道為一」,亦即所謂的「與道合一」、「與道合而為一」、「道就是你,你就是道,道與你是一不是二」。若要與道合一,在過程上,就必須要先入道,然後去守道與用道。若要與道合一,根本的做法,就必須要去忘掉、捨棄眾多的煩惱,而身形、我執、妄心妄識,都是各種不同層次的煩惱。在捨棄各種不同層次的煩惱過程中,就能夠產生不同的好處,包括泰定安、聖智全、慧光生。而誠與愚、默與訥、柔與拙都是入道、守道、用道的原則。那麼道的影響與適用範圍有多廣呢?有情眾生與無情的山河大地,都屬於同一個大道,都同受大道的影響。 上述的「與道合一」對於煉丹功的同道而言,有何關係呢?張大師云:「外丹功基本十二式,目的發動先天氣,藉以健康身體」。又外丹功預備式,頂天立地,天地人已串連在一起,稱為三才功,張大師又說:『「炁和天地人」,三才功也』。意思是說,就是用先天炁來串連與融合天地人也。而天地人同屬於一個大道,所以三才功的「炁和天地人」就是在修煉「與道合一」也。 若要與道合一,那就要先入道,而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