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列表

一、前言

丹功祖師大德們的著作非常的豐富,都是重要的心得報告,對於學習丹功者來說,皆具有提點與指引的作用,故讀者們皆應盡可能的詳參祖師大德們的著作,尤其當遇到不明暸的地方,手上所閱之書也找不到答案,甚至是對書中所述有所疑惑不解,又找不到人可以解惑時,更要去閱讀祖師大德的經典著作,如此往往就能夠豁然開朗。

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本會是一個練外內丹功的團體,所以,所有的功架與練法都應該要以張志通大師所傳的外內丹功為主,此處會列出相關祖師大德的典籍,只是因為可能我們在練丹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疑問,而在張志通大師相關著作中,無法找到明確的解答時,我們才往祖師大德的相關著作中來找答案了。而且祖師大德們的著作中,很多都是與內丹功有關的,是進階的練法,也就是說,因為往往自己的功境與條件尚未具足,所以是不可以隨便就跟著練了,這很有可能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我們去讀祖師大德的著作時,只是為了要去理解其「道理」,而非是直接跟著練所提到的「練法」的,這是外內丹功同道們在此處閱讀典籍時,一定要有的基本認知

本文所列之典籍大都是當時的原文,往往是以文言文來撰述,並沒有白話文的註釋版本,所以讀者可以自行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白話文註釋版本。

二、基礎典籍

  1. 《道德經》全文」。 (可參考外部連結的《道德經注釋》的解析,是由清朝的黃元吉所撰述。)
  2. 「《周易參同契》全文」,本書被道家/道教的外丹和內丹派都視為是重要的著作,轉載自「《周易參同契》,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周易參同契》全文及譯文」,此為連結至外部的網頁文章,讀者閱讀時一定要自行判斷其譯文的合理性,先只當作為一種參考的譯文即可。
  4. 《抱朴子》全文」,此超連結是連結至「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的網站,本網頁是一個目錄。《抱朴子》為東晉時期葛洪所著,分為內外兩篇,後來被道教/道家作為經典。其中《內篇》是葛洪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而《外篇》主要是對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對於丹功同道而言,可先閱讀《內篇》。
  5. 《抱朴子》内篇全文及翻譯」,此超連結是連結至外部的網頁,是簡體字版本,由於《抱朴子》的用字遣詞比《道德經》與《周易參同契》更加的艱澀難懂,若讀者在未找到一個權威的譯文之前,讀者可先行閱讀該文章來進行參考,但讀者一定要自行判斷其譯文的合理性。
  6. 《黃帝隂符經》全文」,此超連結是連結至「黃帝隂符經,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的網頁。
  7. 《黃帝陰符經集解》」,此為以文言文所進行的註解,連結至「黃帝陰符經集解,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8. 《呂祖全書》列表」。此列表列述呂純陽(呂洞賓)祖師各著作的彙輯本,可線上閱讀。
  9. 莊子南華經》 第十一章〈 在宥篇〉原文」。
  10. 漢書。律曆志」。此超連結是連結至「律曆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11. 《太上感應篇》全文」。

三、中醫典籍

丹功練功過程中,氣會走五臟六腑以及全身所有的經脈,所以練丹功就要對全身的經脈與五臟六腑等機制要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才更能掌握練功的要領。 

  1. 《黃帝內經》。此超連結是連結至「A+醫學百科」網站的網頁。《黃帝內經》分為《素問》篇,以及《靈樞》篇,《素問》偏重人體生理、病理、疾病治療原則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等等基本理論;《靈樞》則偏重於人體解剖、臟腑經絡、腧穴針灸等等。二者之共同點均系有關問題的理論論述,並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療的具體方藥與技術。因此,它成為中國醫學發展的理論源藪,是歷代醫學家論述疾病與健康的理論依據,儘管醫學家學說各異而有爭論但鮮有背離之者,幾乎無不求之於《內經》而為立論之準繩。
  2. 中醫基礎理論」。此超連結是連結至「A+醫學百科」網站的網頁,本網頁是一個目錄,對中醫的理論進行分門別類,讀者可依類別點按相關類別文章進行閱讀。
  3. 人體穴位圖(包含彩色大圖,正面、背面、側面大圖;資料來源:A+醫學百科)。
  4. 經脈」。此超連結是連結至 「A+醫學百科」網站的網頁,本網頁是一個有關相關經脈文章的目錄,包括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等,在該網站中的類別層次為「A+醫學百科 >> 人體經絡 >> 經脈」。讀者可以點按不同的經脈進行閱讀。
  5. 十二經脈的循行」。此超連結是連結至「A+醫學百科」網站的網頁,在該網站中的類別層次為「醫學電子書 >> 《中醫基礎理論》 >> 經絡 >> 十二經脈 >> 十二經脈的循行」。本網頁針對十二經脈的循行,包括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等十二脈,起點與終點以及所附的圖片內容有比較詳細的描述。
  6. 奇經八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此超連結是連結至「A+醫學百科」網站的網頁,在該網站中的類別層次為「醫學電子書 >> 《中醫基礎理論》 >> 經絡 >> 奇經八脈 >> 奇經八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本網頁針對奇經八脈的循行,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等,起點與終點以及所附的圖片內容有比較詳細的描述。
  7. 御纂醫宗金鑑」,此超連結是連結至「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的網站目錄。
  8. 保元湯-御纂醫宗金鑑-刪補名醫方論
  9.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十五」 ,此超連結是連結至「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的網站,此卷三十五主要是在講五行生剋制化、五運六氣(簡稱運氣)與五臟六腑之關係等。
  10. 《類經圖翼》卷一,《運氣》上」, 此超連結是連結至「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的網站,《類經圖翼》是由明代的醫學大家張介賓(張景岳)所著述,此卷一主要是在講解「五行生成數」的原理,將太極、陰陽、四象、五行、生數成數、河圖洛書、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生剋、生中有剋(相生必有相殘也)、兢中有生(相剋實又以相生也)、五行五者之中有互藏也、五行之中各具五行(十天干交於十二地支成六十花甲);參天兩地合為五數,陽數由九而流行,陰數由六而流行;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萬物現象以五與六而衍化等說明,非常的精彩,讀者讀之必有所感。
  11. 經絡穴道英文名稱列表」。此為外部超連結。 
  12. 中醫術語的中英文參考對照」。此為外部超連結。
  13. 張杲先生服氣法

四、其他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