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導引強身功-搖簸箕
一、功式別
功別:漢導引強身功
式序:第五式
式名:搖簸箕
二、口令
- 直腰蹲身,跨左腳一步,右腳磨開 45 度,坐胯,雙手抱球狀,掌心相對,大拇指朝天。
- 壓胯,磨胯,轉胯,左邊開始 (45下) 。
- 轉到右邊,回正,手握空心拳,慢慢站立挺直,右腳回正,左腳收回一步。
三、說明
- 「跨左腳一步」時要與外肩齊。
- 「右腳磨開 45 度」是為便於接下來的「轉胯」。
- 「坐胯」中的「胯」是指大腿與上半身相連的地方,而「坐胯」類似將上半身坐在(壓在)大腿上的意思,自然也有蹲身的動作,但要記得膝蓋彎曲不要超過腳尖。
- 所謂的蹲身,就等於是在蹲馬步之意,馬步使足心貼地,可活絡湧泉穴。有人一站馬步,立即氣來,雙足發熱。
- 「雙手抱球狀,掌心相對,大拇指朝天」,此時,兩胳膊平舉前伸與雙肩齊,但略下沉肩,雙手心相對,十指鬆張,目平視,雙目微笑,兩手掌的距離約120度。
- 「壓胯,磨胯,轉胯」時,兩腳重心要變成三七步,亦即,一隻腳七分而且要成弓步(也就是膝蓋彎曲),另一隻腳三分,如此才能順利的轉胯。
- 此動作是以腰胯來帶動旋轉,亦即,手與上身不主動旋轉,而是因為腰胯主動轉動時,手與上身自然跟著旋轉的。
- 搖簸箕其狀如篩米也。
- 軀幹搖動時兩腿要栽地,亦即要踏好。
- 本式藉身體擺搖,活動全身穴脈,使氣血暢通,筋骨舒適、心情快活。
- 由於上一式之「迎風走冰」,屬於氣貼背導引法,因顧及氣貼背導引,其部位氣血凝有滯濁,故乃以搖簸箕之法而以濟之。
- 見圖一。
- 參考資料來源: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報載錄,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輯錄,第24~35頁,2014年3月再版。
四、示範
![]() |
圖一:漢導引強身功-搖簸箕-張志通大師示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