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及附功口令

前言

本文包括,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以及附功的口令。主要是依據本會 2021.03.19 老班的修訂版。 

一般而言,由於喊口令時要配合動作不能停滯太久,動作儘量要流暢,所以喊口令的原則是:用最少的言語,說出最重要關鍵的動作。 

因此,有時候,某些口令的用語是簡化後的用語,其中包括許多細節,必須在教功時才詳細說明的。這也表示,所喊出的口令,一定是重要、必要、且關鍵的。

但因為,有時候每一位帶功人員的習慣與認知不同,所以有時候,口令中的用字遣詞,與口令的順序是有所不同的,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只要動作不要出錯即可,用字遣詞不要用錯即可。

本文中的各種口令,只是做為一個範本,提供給各位同道參考。 

又,張大師曾交待,在場地煉功時不可以使用播放口令錄音帶的方式,來讓同道們煉功。經合理分析如下:

  1. 播放錄音帶雖然可以讓帶功的人比較不費力氣,但是無法隨著場地學員的情況而調整每一式的煉功時間長短,甚至無法隨時出聲提醒同道,那些動作要特別注意,並進行調校。
  2. 錄音帶無法顯示每一式功架的動作。縱使有錄影帶,但是也找不到大螢幕可以播放。
  3. 播放錄音帶會讓學員有依賴感,若不用該特定的錄音帶,可能就不會做動作了。
  4. 依同道們對張大師的記述:張大師認為對照錄音帶煉習,將使外丹功初級功架成為刻板,是則習者在先天氣運變之中無法調攝,成為外丹操。氣在身中,不能調攝,十年後,唯恐氣砰患生。故錄音、影帶,只能參考架式正誤,不可對照煉氣。指導員授外丹功,逐節都有口訣,即次第面命

 而現場指導員上台喊口令有以下的好處:

  1. 指導員可以依據場地與學員實際的狀況,來調整每一式的煉功時間長短,並能隨時提醒學員要特別注意那些關鍵的動作,並進行調校。
  2. 指導員可以增進自己的解行相應的程度。因為,上台前一定要熟練每一個細節動作,而且要做到位,如此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功境,更能幫助他人獲益,自度也度他。
  3. 指導員口令的聲音變化,可以提醒學員要注意的關鍵點。
  4. 指導員一邊喊口令,一邊也在動作,做為示範,如此就可以讓學員知道如何做正確的動作。

擔任喊口令的指導員,由於會使用掉比較多的真氣,所以喊完口令之後可能身體會比較累,建議可以在上台喊口令之前,先打20分鐘的預備式。在帶功之後,自己也可以再打預備式15~20分鐘。同時,指導員自己在當日也建議要另外找時間,自己全部再煉一遍,以真正提升自己的功境;亦即,帶功教功是為外丹功服務,為自己積陰功;另外找時間自己煉功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功境

學員自己也要熟記口令,如此在沒有指導員喊口令的時候,自己也可以正確的知道每一式動作的順序與重點,亦即,不用靠別人可也可煉功

漢導引強身功口令

2021.03.19(老班_大字版修訂)

一、托天抱月

1. 直腰蹲身,二腳貼地,磨開成一字形,以腳立身。
2. 托左手至小腹,右手手心貼左手手背,大拇指交叉往前壓,手肘前引。
3. 哼哈導引開始 1.2.3.4.5.6.7.8.9 。

二、大雁回首

1. 雙手立掌。
2. 左轉頭,眼看左手中指 5 秒,回正。右轉頭,眼看右手中指 5 秒,回正。
3. 心神交會,左式,回正,右式,回正,交手還原。

三、迎風走冰(氣貼背導引)

左式(哼哈),右式;左式,右式;左式,右式。

四、搖臂朝天

1. 直腰蹲身,跨左腳一步,外肩齊,右腳腳尖磨正。
2. 雙手平舉至胸前,左右各哈三次,左式 1 2 3,右式 1 2 3。
3. 雙手高舉,掌心相對,十指鬆張,兩手輕輕放下。

五、搖簸箕

1. 直腰蹲身,跨左腳一步,右腳磨開 45 度,坐胯,雙手抱球狀,掌心相對,大拇指朝天。
2. 壓胯,磨胯,轉胯,左邊開始 (45下) 。
3. 轉到右邊,回正,手握空心拳,慢慢站立挺直,右腳回正,左腳收回一步。

六、伏腰式

左式,右式;左式,右式;左式,右式,恢復立正姿勢。

七、拔禾式

1. 掌心相對,指尖對腳面,吸呼導引開始。
2. 左式,跨左腳。右式,跨右腳 (各做3次)。

八、運臂式

1. 直腰蹲身,跨左腳一大步,手握空心拳, 直腰蹲身,吸氣後翻,1 2 3,收回左腳。
2. 直腰蹲身,跨右腳一大步,手握空心拳,直腰蹲身,吸氣後翻,1 2 3,收回右腳。

九、翻足踝

左邊開始 1.2,2.2,3.2,4.2,5.2,6.2,7.2,8.2,9.2,提膝甩手。

外丹功十二式基礎功架口令

2021.03.19(老班_大字版修訂)

一、預備式

1. 直腰蹲身,跨左腳㇐步,內肩齊,右腳腳尖磨正,身體移中正,以腳立身。
2. 頭頂正,目平視,舌抵上顎,收下顎,含唇,輕扣齒,寬胸,鬆小腹。
3. 手臂朝前,十指鬆張垂地,第二指微翹,虎口開
4. 胯鬆,膝蓋微彎,腳踝鬆,腳趾鬆,腳底踏好,面帶微笑,靜待先天氣,動。
5. 停 (20秒)。
6. 氣灌四大 (40秒),嚥津, 再次嚥津。

二、面東龜息吐納功

1. 提左手手心貼小腹,提右手手心貼左手背,大拇指交叉,留一虎眼,手肘往前引。
2. 納氣時,膝蓋微彎,頭微揚,輕輕納氣至小腹。
3. 納飽後,俯身15至25度,脊柱挺直,將小腹之氣緩緩吐出。
4. 一納一吐為一息,總共做九息,做完九息再做第二次預備式
5. 停。

三、蹲身甩手百壽功

1. 直腰蹲身,跨左腳一步,外肩齊,坐胯。
2. 提左手,往前伸出,雙手同時翻掌,端右手壓虎口。
3. 1 2,轉腕,1 2,對柱,慢慢撕開,蹲身後甩 (重複9次)。
4. 坐胯,十指鬆張,氣到指尖,輕輕前抖。
5. 停。
6. 左手領過來,端右手壓虎口,1 2,轉腕,1 2,對柱,撕開,蹲身後甩。
7. 兩手倒握小球,高於臀部,脊背拉直,俯身15至25度,輕輕後抖。
8. 停,往前甩,雙手輕輕放下,左腳收回一步,內肩寬。

四、翼臂足翹一妙功

1. 翻掌,兩手輕輕端上來,合一下,慢慢撕開,腳尖翹起,腳和手同時按掌。
2. 掌按指翹 1.2.3.4.5.6.7.8.9 ,大姆指往後壓,氣到指尖輕輕抖動。
3. 停,腳尖放下。

五、疊指為拳神秘功

1. 大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平耳對肩,拳眼對肩窩,擰拳九次,1.2.3.4.5.6.7.8.9 。
2. 上去旋腕,下來轉肘 (45下) 。
3. 雙拳繞過耳後,停放於胸前,十指鬆張,慢慢放下,嚥津。

六、仙人托天按地功

1. 提左手,大拇指對胸口,提右手至小腹,掌心相對(調和呼吸),切天切地過鼻尖,翻掌,托天按地,掌按指翹,1.2.3.4.5.6.7.8.9 ,氣到指尖輕輕抖動 (1分鐘)
2. 停, 眼看左中指劃半圓回至小腹,提右手,大拇指對胸口,掌心相對(調和呼吸),切天切地過鼻尖,翻掌,托天按地,掌按指翹,1.2.3.4.5.6.7.8.9,氣到指尖輕輕抖動 (1分鐘) 。
3. 停,眼看右中指劃半圓回到胸前,雙手交叉立掌。

七、雙手合十安神功

1. 坐胯,掌按指翹,1.2.3.4.5.6.7.8.9 ,氣到指尖,先鬆腕,再輕輕抖動 (120~150下)。
2. 停,左手不動,右手拉到前面,掌按指翹,1.2.3.4.5.6.7.8.9 ,氣到指尖,先鬆腕,再輕輕抖動 (120~150下)
3. 停,兩手慢慢放下,立身。

八、捧珠入覲安魄功

1. 直腰蹲身,跨左腳一步,兩手捧至小腹前,手肘前引,中指相對,拉至胸前,後腳跟提起,坐胯。
2. 掌按指翹 1.2.3.4.5.6.7.8.9 ,鼻尖對肘,左轉頭 1.2.3,右轉頭 1.2.3 ,氣灌小指肚,輕輕劃衝脈。
3. 拉至胸前停下來,翻掌 ,雙手送到肚臍,後腳跟放下。

九、迂迴轉帶大妙功

1. 坐胯,手肘前引,中指相對,掌按指翹 1.2.3.4.5.6.7.8.9 ,十指彈動,轉帶脈 (36下) 。
2. 轉到右邊,回正。

十、佇養心神定力功

1. 坐胯,雙掌推出,掌按指翹 1.2.3.4.5.6.7.8.9,輕輕閃動。
2. 停,雙手打手結,輕輕放下,左腳收回一步。

十一、單腳垂翹固腎功

1. 提左腳,垂翹九次 1.2.3.4.5.6.7.8.9 ,轉胯,站穩後輕輕抖動。
2. 停 ,提右腳,垂翹九次 1.2.3.4.5.6.7.8.9,轉胯,站穩後輕輕抖動。
3. 停,提膝甩手。

十二、大仙鶴步

1. 手臂朝前,直腰蹲身,跨左腳兩步,右腳腳尖挪正,坐胯,十指鬆張,提膝,開胯,右胯前進。
2. 停,翻掌,後退,左胯先退。
3. 停,翻掌,大仙鶴步再走一回,提膝,開胯,右胯前進。
4. 停,翻掌,後退,左胯先退。
5. 停,輕輕翻掌,左腳收回一步。

散步式-小仙鶴步

1. 膝蓋伸直,右胯前進。
2. 停,輕輕翻掌,後退,左胯先退。
3. 停,輕輕翻掌。

踏腳板-2021-0317改放小仙鶴步後 (散氣)

1. 左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 右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3. 向後轉,我們來做附功。

附功口令(穴道按摩)

2021.03.19(老班_大字版修訂)

1. 掌心搓熱,洗手腕,手三陽,手三陰。左手開始1.2.3.4.5.6.7.8.9 ,換手,1.2.3.4.5.6.7.8.9 2. 。


2. 掌心搓熱 將丹田的氣,哈一口至手心 ,洗臉,額頭,後頸部,前頸部,耳朵 (各9下) 。


3. 雙手再搓熱,梳髮根18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


4. 大姆指托住下巴。中指按眉頭,眉尾,內眼角用擠的,外眼角,畫眼框,眉毛底部 (各9下) 1.2.3.4.5.6.7.8.9 。


5. 大姆指擦乾,背對背搓熱 ,燙眼球: 左1 右2 ,左邊開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


6. 大姆指再托住下巴,中指逗鼻樑: 1 2 3 4 5 6 7 8 9 。按摩鼻孔口禾髎穴,嘴角燕口穴,下巴承漿穴。


7. 輕點牙齦到耳屏,太陽穴,雙手張開拉耳垂,中指彈耳輪,捏耳朵。


8. 左手三指敲百會: 1.2.3.4.5.6.7.8.9。


9. 手部按摩: 左邊開始
左手合谷穴,1.2.3.4.5.6.7.8.9,換手,1.2.3.4.5.6.7.8.9。
中渚穴,1.2.3.4.5.6.7.8.9,換手,1.2.3.4.5.6.7.8.9。
手腕關節 1.2.3.4.5.6.7.8.9,換手,1.2.3.4.5.6.7.8.9。
心臟穴道 1.2.3.4.5.6.7.8.9,換手,1.2.3.4.5.6.7.8.9。
手肘關節1.2.3.4.5.6.7.8.9,換手,1.2.3.4.5.6.7.8.9。


10. 掌心搓熱,按摩內腎 36 下,掌心托住內腎,舒緩腰部。


11. 掌心搓熱,按摩膝蓋 45 下,小腿,腳踝,後關節,拍打。


12. 雙併旋轉: 雙腳併攏
先向左轉 1.2.3.4.5.6.7.8.9,反轉,1.2.3.4.5.6.7.8.9 。


13. 前俯後仰,1.2.3.4.5.6.7.8.9 。


14. 搖頭擺尾: 頸部放鬆
左邊開始1.2.3.4.5.6.7.8.9,換邊,1.2.3.4.5.6.7.8.9


15. 肩膀運動:
由前往後1.2.3.4.5.6.7.8.9,反轉,1.2.3.4.5.6.7.8.9 。


16. 擦三焦:
左邊開始,1.2.3.4.5.6.7.8.9 ,捏一捏 (淋巴), 換邊,1.2.3.4.5.6.7.8.9 捏一捏 (淋巴) 。


17. 搖搖搖: 雙手張開 1 2 3 4 5 6 7 8 9。


18. 運睛: 左1 右2,左邊開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閉眼五秒 1.2.3.4.5.。睜開眼睛看遠方一定點18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


19. 快樂擊掌:

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謝謝 各位師兄、師姐。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