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式心得分享-北區-中興班-曾益昇-2020年01月

預備式心得分享-北區-中興班-曾益昇-2020年01月,撰文時功齡2年8個月。(2017年5月參加中興班春季班,2017年7月22日領本會會員證。)

幾年前和朋友閒來聊天,退休後何去何從?如何安頓經常週旋於繁雜人事物的習性?2017年的春天,在某次出差返國後,內人向後學提起朋友娟娟邀請一起參加外丹功春季開班練習,這一答應就開啟了外丹功身心靈的探索、沉澱、啟發和改變。

在此,後學希望以淺薄的2點心得向同道前賢報告,期許拋磚引玉,以推促後學習功更向上提升。

一、真傳

過去習功兩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受惠於總幹事、張老師、許教練、賴建銘總召及師兄師姐的點點滴滴提示,下列所示預備式腳和手的應用各點,經過後學習功體驗相當吻合有效,也正如張大師所訓喻:「習外丹功入門要引路,其法要自修」,所以行萬里路不如明師指路,功勁無界,唯練是本。茲報告如下:

  1. 腳之彈抖,左右不均,可以手腕擺動頻率調之,例如,右腳彈抖頻率較快,右邊手腕的擺動可以放慢讓右腳彈抖頻率慢下來,直到和左腳較慢的頻率產生共振。
  2. 全身彈抖頻率如遇到亂流拉扯時,或身上某部分肌肉筋骨繃緊時,可以暫停半分鐘或1分鐘,再重新彈抖,如此可以鬆懈全身。
  3. 預備式剛開始彈抖10到20分鐘期間,如果尾閭無法穩定彈抖上來,可以輕夾會陰,以幫助先天氣上督脈順利彈抖。
  4. 預備式彈抖初期約5到10分鐘,如果先天氣不足,造成彈抖不順暢,可以調吐納,納多吐少,也就是專注吸氣較長,吐氣較短,以幫助加強後天氣調和先天氣。
  5. 如果雙腳和胯的彈抖頻率太強,使得上半身或雙腳不舒服時,可以將手腕的彈抖頻率擺動放慢,調和下半身的彈抖頻率趨向一致,利用緩慢的速度放鬆身體。
  6. 雙手腕彈抖擺動,往身體側邊中缐拍打,容易使肩膀及手臂出力導致緊𨂃,造成壓抑先天氣的流動,使上半身彈抖不順暢,肩膀手臂容易酸痛,如雙手腕移到身體側邊正中時,可確保上半身放鬆,如果再往後移一點點,尾閭較容易彈抖上來。
  7. 雙腳挺直彈抖時,而且重心放在前腳,腳後跟較容易浮上來,如果膝蓋微彎,腳踝放鬆,腳掌放鬆,比較容易使腳底貼地,此時沈肩墜肘就容易使氣往下沉,如此打預備式較順暢。
  8. 預備式彈抖時如果頭部有上下或者前後大幅抖動的現象發生,很有可能是頭部往前傾斜或側歪不在正中心所造成,此時手腳彈抖頻率先自行調降,再將頭部往後往中間挪一點點,直到頭部不在上下或前後大幅抖動。
  9. 如果彈抖時發現手肘及肩膀堅硬酸痛時,可以暫時停止手腕拍打或是放慢拍打速度,直到酸痛堅硬不再發生。
  10. 打預備式時如果單一隻腳彈抖頻率或者力道不足時,可以針對該腳練單腳垂翹固腎功,約經過1-2星期後可以逐漸改善。
  11. 初期練習預備式時,如果雙腳有類似要彈抖上來又未能順利彈抖上來的狀況時,可以將腳趾頭輕微扣緊,待雙腳彈抖頻率正常上來時再鬆掉。
  12. 在練習預備式之前半個小時,如果先行練大仙鶴步,可以先將身體暖絡起來,隨著身體也將血氣充足,雙手雙腳會有氣脹動的感覺,有助於預備式的彈抖頻率順暢和力道充足。
  13. 打預備式之前的調和呼吸動作,如果不確定雙手及上半身是否放鬆,可以在調和呼吸的時間裡,全身不使力,專注緩慢吸飽一口氣,讓腹部、胸部、肩部及手隨著吸飽氣浮漲上來,再緩慢吐氣,讓腹部、胸部的氣沈丹田,肩部及手部也會自然下垂放鬆,並且可以使胯、膝蓋及腳隨著放鬆。

以上諸點是後學兩年多來,習预備式的親身體驗心得,在精神上也體會到張大師的另外訓諭:「習功,無有符咒,無有法術,只須一心,玄趣自悟。」,「內力不求而得,丹道無為而成,所以練功首要自然.......「遂能以靜攝取天人之氣,以動接納地之華,....」,後學感悟練預備式過程中,不可有貪功之念,而且彈抖需要感而後應,迫而後動,按照教練提示步步自然反應彈抖提升,譲身體的先天炁引導而動作;如此一來才能在動中鍊性(立中禪修心養性),在靜中鍊命(吸收上天所賜與的無形糧食)。張老師最近所示諭的四心 - 信心、誠心、恆心和善心最好的習功心靈指標,讓我們共同互相勉勵發揚中興班。

二、苦修

張大師訓諭習功有九難,克服九難其一則進道也。後學也抱著既入丹功門豈有空手回的念頭,更遵行著大師的另一訓諭:「習功者應似如愚公,甘嘗勞瘁,但知勇邁,詎畏投艱.....」。「初習外丹功必先忍受痛苦,年餘後逐漸健壯,苦去甘來,心情快慰」。後學謹以習預備式過程所遭受身心的痛苦折磨報告於下:

  1. 初期肌肉發生酸痛,手腳無法使力伸直,這是因為沒有先天氣,而且筋骨肌肉沒有放鬆,以及基本功架不熟悉,姿勢不到位,造成筋骨肌肉拉扯傷,內人甚至也因此而去醫院掛急診過。
  2. 第一次先天氣上來時不自知,由腳底湧泉穴上來,彈抖過度欲罷不能,造成頸部和頭部脹裂劇痛,因而心生恐慌,當場經由教練即時帶領做小仙鶴步才解危。但這期間約有將近兩個月,每次只要打預備式到一半時,頭部脹痛都一直發生,因為用腳底湧泉穴彈抖上來的氣很強。
  3. 習功五個月後,頭頸部因二十幾年前車禍劇烈撞擊,所造成的頸部第四節長骨刺壓到神經,開始浮現雙手末三指酸痛麻的感覺,這期間也忍受著酸痛麻的痛苦,直到第八個月後才漸漸的消除不見。
  4. 經過將近一年的預備式練習,因為先天氣的勁道彈抖順暢,後學進一步有貪功的念頭,所以加強尾閭的彈抖,企圖以勁道和高頻率的彈抖,促使先天氣提升過夾肌穴,也因此引發的尾椎第三節的骨刺和椎間盤突出的劇烈疼痛;經驗告訴我,先前的頸椎疼痛可以用彈抖來鬆懈,因此後學加強了預備式的彈抖頻率,並且咬緊牙根忍痛練習,但是練習情況並沒有改善疼痛而且愈練愈痛,有時練功至一半痛不欲生,迫使後學暫停彈抖,這種情形一直到今年的三月份,經由會館羅主任指點,彈抖需以文火緩慢彈抖,並且輔助物理復健治療及拉筋,而且也向許教練數次請教彈抖方式,到了今年的九月底開始,疼痛漸漸緩慢地消除了。(關於椎間盤疼痛以及尾椎長骨刺,如何練功,希望有機會再向師兄師姐詳細報告)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