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功指南

行道成道必以中道為主。

天地陰陽之造,萬物之生成,莫不「自中正出來」,是以儒家之聖,經賢傳千言萬語,皆不過使人「歸於中正」,若欣賞中庸篇中,則中正猶可信矣,而造化生成之妙亦見推思可矣。至外丹功之成就,亦何嘗外於中正之道,而近世之自然之學,莫不以自然律 ─ 如地球、月球之運轉、以一百八十度為轉限,一百八十度者,中正限也,學道者如懵然不悟中正之道,其所成就平淡而已。

丹功亦曰丹書,稱丹功或丹書,不外是修丹之道也。修丹之方有二,其(一)是外丹功,其(二)是內丹功,無懷人曰「外丹功是却病延年,內丹功是進道通神」。外內丹功四字相合名曰「修丹」。丹字,道家解之是人身二氣相合物,由口鼻得之氧氣,故稱為外,由身中而起之氣,故稱為先天之氣或曰真氣 ─ 按先天氣在身中無影無形,如身體電波似,無它即無生命。一說先天之氣即內腎之氣 ─ 醫云 「先天腎氣」。

外丹功第一階段是以身體活動,使氣血在週身周暢,筋骨舒活,心神爽朗,舉步輕快,工作不疲。輕微高血壓、心臟病、腸胃病、糖尿病…六個月自癒 ─ 外丹功七年間經驗而得悉。外丹功第一階段是全民體育,協助政府推動社會安和健康,迄七十三年六月全民人數近三十萬,不久推廣到三百萬人數。然而外丹功第一階,無懷人云:「外丹功第一境,使身體練二氣,却病延年…」簡云:「形煉氣」。

然而外丹功第二境係「氣煉形」,又名「月下行雲」。

頭頂 一 道家稱為「泥丸」或「百會」,頭頂好似月亮,身中之氣在全身上下流動著,好似月下之浮雲飄動著,故乃曰「月下行雲」。其「月下行雲」功境,必須在第一階全身十二經脈豁開之後,方能入手習煉「月下行雲」。「月下行雲」功效大益焉!其先天之氣由靜極而來,初起便感胃火煩滿、或有情緒而不耐、或如枯木而意志消,突然雙足心有一股之氣上騰,莫名其狀、心有恐怖!此皆喜兆也,忍之勿動,或有刺動,或潛伏之疾外奔,此皆血液中風邪被先天正氣所迫,流入血液之外,自然消失,然後,「氣自平和,病自消散」,此所謂片餉證驗,保百年身矣。

身中腎虧、中氣不足,虛弱感疲、用腦過度…果外丹功第二境 一 月下行雲,習有心行,「頓感歡會,精神抖擻」。

資料來源:丹功指南,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報載錄,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輯錄,第236~237頁,2014年3月再版。

編註:「108年台中市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會員大會-蔡仁陽教練表演預備式-第二境-月下行雲-20191103-youtub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