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數九與四九
默數九與四九,張志通大師著述,摘要彙集自《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整輯:廖本洋。
本文在說明練外丹功時,喊口令或默數數字時,為何是 9,18,27,36 與 49?
一、增補本第43頁
五、翼臂足翹一妙功
…其默數字,九次、十八次、二七次、三十六次,至四十九次,自量體力酌定,最少九次,最多四十九次。
二、增補本第116頁
外丹功初起採用默數九,☰乾也(三條實線),☷坤也(三條虛線,共六條短實線),乾三坤六和為九,故用乾陽陰坤,陰陽之氣交合也。乾為天,坤為地,天地之陰陽交合而生萬物也,對人身而言,調息以舒百骸也,且引發先天氣,係陰陽之濟而生也,如天地宇宙氣是。有人云:宇宙氣包括電波、日月光度,此乃天地中「先天氣也」,人身小天地焉有不存在者乎?
- 編註二-1:易經的八卦是由上中下三條線所組成表示之。☰為乾卦屬陽,是由三條實線所組成,☷為坤卦屬陰,是由三條虛線,共六條短實線所組成。
- 編註二-2:陽陰相合,以數字來說就是陽性乾卦的3,加上陰性坤卦的6,合而為9,即所謂的「乾三坤六和為九」。
- 編註二-3:而大宇宙的天本來就包括陰陽二氣,人身的小宇宙自然也包括陰陽二氣,亦即,人身本身也是陰陽之氣交合也,所以默數時,也要配合成為「陰陽之氣交合」,亦即採用「乾三坤六和為九」,亦即數字9。
三、增補本第117頁
外丹功習有心得採改四九心法默數,「易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氣,太極謂北辰也,北辰居位不動,其餘四十九轉運而用也。二十四節氣加上十二月加五行,加四時,加日月,加兩儀,加北辰恰為五十數,因北辰居其所而不用,減一為四十九數,以上對卦言。」如對外丹功言,則係初步採用默數九,幾年之後則採改用默數四十九,至此又是最高調息法,外丹功功境中高深之境了。
- 編註三-1:「易曰」的易指的是周易,亦即是指易經,或周朝的易經。「易」就是「上日下月」所組合而成的字,代表天地宇宙。易經的八卦可分為伏羲所創的先天八卦與周文王所創的後天八卦,而目前所常採用的是周文王的後天八卦,又,將兩個八卦重疊在一起就成64卦,而易經就是在解釋各種卦的涵意,所以通常我們在說的易經,就是指周朝的易經,簡稱周易。
- 編註三-2:北辰指得就是北極星,在天上四季所觀察的位置永遠不動,皆位於正北方,因此才說「北辰居位不動」。
- 編註三-3:49的來源:24(節氣)+12(月)+5(行)+4(時/季)+2(日與月)+2(陰陽兩儀)+1(北辰/北極星)=50,50-1(北辰)=49。
四、增補本第160頁
外丹功之道,默數九字法,因陽生於一,成於九,陽數至九則極,極則復一,此謂九之數終,終而復始含元,氣血周暢全身矣,日「含元」。
- 編註四-1:此乃與現代十進位法有些相關,共有數字 0,1,2,3,4,5,6,7,8,9。
- 編註四-2:0代表太極混沌,是陰陽不分的情況,當由混沌狀態轉為清氣(稱為陽氣)上升、濁氣(稱為陰氣)下降,就進入陰陽分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兩儀生(生陰陽)。
- 編註四-3:陽數為1,3,5,7,9,陰數為2,4,6,8,10。陽數到頂時為9稱為「成於九」,接下來陽數又由1開始。
- 編註四-4:所以整個過程稱為「陽生於一,成於九,陽數至九則極,極則復一,此謂九之數終,終而復始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