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沿革與發起經過-崔照-民國68年8月

外丹功沿革與發起經過,崔照,外丹功什誌(季刊)(創刊號),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發行,中華民國六十八年八月,第5頁~第8頁。

(編註:民國66年9月10日成立了全國性的「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可視為張志通大師在世時,外丹功的「總會」,又到了民國74年5月的時候,又改名為「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直至民國85年3月14日張大師歸真後,於民國87年11月15日成立一全國性的「中華外內丹功運動協會」,以取代之前的「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成為大師歸真後的外丹功「總會」,原「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已不復存在。)

民國六十五年春二月,某日薄暮,余應趙君聞起之約,同訪張師於台北縣永和鎮頂溪國小與張師請益長談達三小時,蓋趙君以國術先進劉芸樵先生之介,欲為其子柏森擇國術師,張師初辭以忙碌,固請乃許,余與趙君乘間請授強身術,張師思有頃曰,君等年逾半百,骨骼充滿石灰質,國術非所宜,無已習「外丹功」何如?余等避席謝曰,唯唯,當時並不悉外丹功為何功,遂於是年國曆二月廿七夕在頂溪國小大禮堂從張師習「外丹功」預備式(即第一式),乘間請益「外丹功」之由來,張師云「外丹功」為五行通臂拳丹氣門之產物,實乃四大禪功之一,外丹功屬於立禪(亦稱站禪),另為坐禪,流於僧道,臥禪見於北宋華山陳希夷先生傳,而行禪為太極拳中之精華,目前祇留功架,有其精華,習是功者,必須忠臣孝子、志士仁人,方可窺其堂奧,否則非人而求,必賈奇禍云云

謹按我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外丹功地緣何時,典籍難稽,近則見於宋鄭樵所著「校讎目錄學」:「(二)道家……排例等十五項;吐納、計有書七十四部、十六項目;胎息有書卅部、卅九卷十七項目;內視有書二十三部、二十五卷十八項目;導引有書二十部、廿二卷十九項目;內丹(內丹功)有書四十部、四十四卷廿一項目;外丹(外丹功)有書二○三部、三一○卷」。

以上項目,由十五至廿一均各自獨立,成為一系統,且均有專著,宋以後,僅存鄭樵「校讎目錄學」,且書籍真本失傳,今日坊間所斷續流傳者,殊欠真實耳,臆測或唐宋五胡之亂,毀於兵燹,或埋藏地下,因所失傳,至清咸豐間,冀東東陵有韓道長出,(不悉其名)蒞故都北平白雲觀,傳授「外丹功」,傳僧不傳俗,但偶爾亦傳俗家,韓道長行踪飄忽,居處無所,傳丹冊與王呂春後,不知所終,再由王呂春代師傳藝於張銳大師,張師童年受業於張銳張喆二師,習通臂拳,大陸陷匪前夕,張師親受丹冊,渡海來台,任教於台北縣九份國小,張師初患風濕,藥石罔效,乃在授課之餘,展開丹冊,勤練「外丹功」,不唯宿疾霍然而癒,且體力亦與俱增,乃頓悟「外丹功」為稀世之寶,彌足珍貴,十八年間(授課九份國小)鑽研不輟,通臂拳術亦突飛猛進,惜民國四十二年夏丹冊不慎毀於颱風雨,好在張師功業精進,丹冊精華,大部注入腦海,均能融會貫通,已達忘我境界云云

外丹功十二式

  • 一曰、面東吐納龜息功。含顫抖、吐納、鬆身。
  • 二曰、蹲身甩手百壽功。含前後顫抖。
  • 三曰、翼臂足翹一妙功。含沉肩翹前趾。
  • 四曰、叠指為拳神秘功。
  • 五曰、仙人托天按地功。
  • 六曰、雙手合十安神功。
  • 七曰、棒珠入覲內運功。
  • 八曰、迂迴轉帶大妙功。
  • 九曰、佇養心神定力功。
  • 十曰、單腳垂翹固腎功。
  • 十一曰、健壯步履仙鶴功,注意開胯。
  • 十二曰、小仙鶴步,散步功。

以上為外丹功十二式全名。

余與趙君勤練預備式,即第一式面東吐納龜息功,凡八十餘日,計每週二四晚各一次,約九十分鐘,風雨不輟,張師為吾等誠奮不懈精神所感,乃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外丹功」終將復出乎,在八十餘日練功過程中,漸覺兩腿充實,身體輕靈,某夕余十指微感顫動,繼而全身抖動,張師喜曰:「外丹功」出矣,越數日趙君亦抖動,趙君根據張師手稿及口述,編註第一部「外丹功」問世,流傳頗廣

六十五年秋,因老同學文俊山兄之介,訪中華日報記者宋永祥兄,宋兄親訪張師於余之永和寓所,第一次報導「外丹功」於中華日報,厥後聯合報及中國時報、中央日報、新生報、青年戰士報,均同時刊載報導,除台北市郊區及台北縣外,尚有宜蘭、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基隆、花蓮等地來永和習「外丹功」者日眾,音樂教室及學校走廊,幾有人滿之患,「外丹功」之名,因因大噪,即太極拳名宿改習「外丹功」者,比比皆是,因其能鼓盪先天氣於週身,增加血液循環,多年痼疾,可借先天氣之鼓盪,無不不藥而癒,張師本於天心仁術,凡請求練習「外丹功」者,不收任何費用,因學校乃公共場所,水電等費,概由學校負擔也。

六十六年夏,張師有台南之行,慕名習功者,數百人,秋初又有台中之行,信徒漸眾,北部資深道友鑑於練功者眾,品流複雜,為期合法化,爰倡議向內政部申請成立為合法社團,以推廣成為社會運動,造福人群,由張師領銜,余與徐書元兄副之,向內政部社會司申請立案,本會係一全國性機構,固然審核從嚴,卒以本會宗旨純正,符合政府重視全民健康政策;復賴黃省議員國展及趙斌成老先生,不避盛夏炎暑,往返諮商,乃能于同年之七月,蒙獲核准正式成立本會,銜曰「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九月十日,假南昌街公賣局康樂中心大禮堂召開第一次成立大會,到會會員二百餘人,內政部派社會司科長陳榮盛,教育部派社教司科長朱光宇,體育司派專門委員羅開明三位列席指導,濟濟一堂,極一時之盛,當場選出理監事三十八人,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選出常務理事九人,常務監事三人,張師當選理事長,國展兄副之,張師並在理監事中選拔練功優異,熱心會務者,如兪寶柱兄、魏華炎兄、徐書元兄、牟正之兄、何進修兄、王吉雄兄、苗培林兄、徐炳功兄、蔡仁揚兄等,任訓練委員或助教

「外丹功」發祥地為永和頂溪國小,但學校乃公共場所,因練功者眾,男女雜沓,校方為安全計,嘖有煩言,同年之九月,由國展兄個人斥資,購買台北市新生南路一○三巷卅九之一號地下室及一樓現址,約計七十坪,一樓暫供本會辦公室及張師住所,地下室則為練功場所,國展兄高誼雲天之舉,為本會奉獻精神,贏得同道贊佩,該宅練功場所雖不如理想,似嫌小,然限於環境及空氣交流,但亦無如之何,該宅為高級住宅區,管理費用昂貴,稅金負荷尤重,訓練委員助教及工作人員,雖為義務職,必須自理便餐裹腹,雜費支出浩繁,爰經理監事及常理會通過,參加練功人員,每月酌收雜項新台幣貳佰元,以維開支

本會自民國六十六年春季在永和頂溪國小大禮堂開班施教以來,張師本於濟世救人之旨,凡來請求練功者,不問性別年齡,登記後,即參予授教行列,故組織不甚嚴肅,自永和遷至新址後,由兪魏二兄負責編訓,吉雄兄任秘書兼出納,仁揚兄任總務,訓練組織乃粗具規模,目前編訓四班,由張師親自主持施教,成績斐然,尤其是身患痼疾者,經練丹功後,不藥而癒者有之,著手成春,故美僧阿提曼喻張師為今日之耶穌復生,良非虛語。

以上所述,為「外丹功」發展經過及由來。「外丹功」方興未艾,希望同道秉承張師旨意,協力推廣,將「外丹功」發展於全國,宏揚於世界,為中老年人謀福祉,造福社會,溥利人群,則不負「外丹功」之復出,固所顧也。

自張師親編「外丹功增訂本」問世,復當選全國優良教師,名列杏壇芬芳錄以來,各報爭相報導,全國激起一股「外丹功」颶風,來會請求學習者,門限為穿,電話鈴之聲,日夜不絕,近期又增加三班,因場地所限,向隅者眾,張師洽商單校長借永和頂溪國小大操場,每週六下午三時增編一班,但限於晴天,以滿足向隅大眾,此為新生南路場地狹小,不得已之措施,亦聊以答謝社會大眾對「外丹功」之愛好,目前所迫切者幹部缺乏,學習者劇增,殊難配合訓練耳。

後記

張師云,外丹功乃奇功,凡虔誠練習,先天氣週身顫動,畢生不懈者,可終身無疾,益壽延年,質言之,中老年人週身血液增加循環,可保持身體機能不易老化,益壽可期,至於欲求「內丹」,則又當別論也外丹歌訣有云,不忠不孝不義之人不傳,蓋有所本,凡人立身行道,必以四維八德為本,捨四維八德,幾與禽獸無異,禽獸充斥社會,天下大亂,中國出了一個毛澤東,鬧了半個世紀,所以「外丹功」不傳不忠不孝不義之人,道的本旨於此,目前本會幹部多忠義之士,洵屬可喜,天道與人道合而無間,斯道乃亨,故「外丹功」之能否發揚光大,端賴有無忠義之士宏揚與發展,開拓光明遠大前程,造福中老年人,為自由人類謀幸福,則不負外丹功重現於今日,因為之記。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