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篇

人道篇,《張大師志通開示錄》,第6~7頁,弟子恭輯,外丹功指導員訓練班教材。

達士有者言:「無論達官名士,士農工商,人終日閒時多忙時少。富有者冠蓋相往(古時候的公共關係)儘情歡樂;貧窮者為謀生而忙終日。富有者雖有小善於一方或旨在揚譽也。中善者或建廟於肆於野,則使已於群心歸宿有托焉。實不如靜心養神,久而神凝氣聚,離塵去俗,良佑豁開雖無學而有學也(自靜中養神而氣凝,人在塵世好似離去。天人之學,逐而漸悟,似無師自通也。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大善者助人而不言,忍辱而不揚,且幫助修持者,使彼成正果,普渡世人,歸心向善也」。

今世工業社會科學時代,各種發明一日千里,社會各界人士,都在終日忙著,因此忙時儘多,閒時甚少。富有者慈善也在儘力於社會,貧窮者也升級小康,但須勤勞不怠,同時慈善之事諒力而為。大家都往天道人道路途走。

外丹功之功?天人二道兼而有之。古人言:「有天必有地,有地必有人,人未離地,人也未離開人。人道未遠人,天道未離人,天道人道在人而為也」。古經書無非天人合一之道也,只在人良知取捨,成為大儒,樹立榜樣以傳後人。

人道者普天下皆人也,人者名為人而非人者,以其人有之道,人道未盡,何以為人乎。

而人道莫大於忠,忠家、忠友、忠國而盡人道也,可謂人也。人道莫大於孝,孝親、尊長而盡人道也,可為人也。人道莫大於仁,對事、對人則忠於仁,而盡人道也,可為人也。人道莫大於愛,愛人、愛己(正道直行)、愛物、愛天下而盡人道也,可為人也。人道莫大於教師,教師以心悅口誠,不違師教,而盡人道也,可為人也。

人果能如隨現在而盡人道,以仁處世,以愛相互,以忠為本,以孝為先,以積德為根本,以助人為愛(外丹功指導員奔此目標努力去作),可謂盡人道之人矣!

古人說:「言者由心出而聲於口」。對人悟言,不可存險;對事之觀,不可存私。對人論評,必留餘地,使其有重新之機,不可指短揚私而盡其斥之。古人曰:「留德三分及其子孫」。人者非聖賢而非似草木,倘若其貧損傷名節,以法刑之。宣傳媒介論評達士,雖然播報評其作姦犯科之行為,切要播報中,語氣含有感化孕育,遷善之旨。且莫使無情棒,打得爬地不起。使犯罪者流,聞大眾傳播工具評語,突然省悟,改過向善,從新做人。「樂者之音教化之音也,言者之聲慈祥之聲也。」佛家勸善,基督勸世,無不以語聲佈道也,聽者有感則棄惡向善也。

然而人道者,君子之道也;不以富貴為得志;不以冠冕為尊榮;不以中輅(輅讀ㄌㄨˋ,古馬車,似今日私人汽車)為貴顯。應以道德為侍衛,以仁義為隄防,以人道為明月,則天賜福壽也。書經曰:「黃天無親,惟德是依」。

外丹功教練正道直行,言而有信,絕不可似社會上小人,口談道德,心懷不實。更不可假行人道,藏有百詐,去誠用智,巧取害人,刑法難逃,天理不容。

文者一生之中,見到甲詐乙,乙詐丙,丙詐丁。而後再循環之。或者為一事,數人事之,各有高論,各覓後台而撐之。甚或小報隨形;黑信寄發,打擊奮勇者垮台,以為達不到私人之欲而報復之。

所以外丹功教練,為事不爭、不取、 不語,立志願為外丹功之推行,幫助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是為為事之目的。

外丹功教練皆守人道之旨,而盡人道,積陰功,五世甚昌,何等快樂焉。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