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之醫學意義-宋炳祥-民國69年10月

外丹功之醫學意義,宋炳祥博士,外丹功雜誌(季刊)第三期,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發行,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十月,第15~16頁。

本文摘要

  1. 美國醫學發展上分為以下各派:(1)對抗療法(Antropathy),即最普通的藥物治療;(2)自然療法(Naturopathy),是利用水、空氣、食物及運動的療法;(3)順勢療法(Homeopathy),是利用同類病原體引發免疫性的治療法;(4)整骨神經治療法與整脊椎骨療法(Osteopathy & Chiropractic)。前者認為骨骼脫離正部位,壓迫神經及血管致疾;後者認為疾病是由于脊椎骨脫離正位,壓迫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及血管所致。
  2. 所以我認為醫學上除藥物療法外皆自然療法,則皆為預防疾病的方法,亦是美國現時風行的整盤著眼的方法,(Holistic approach)。外丹功便是屬於此類。
  3. 外丹功乃是利用「先天炁」(A-Priori Chi)發動「神經電波」(nerve impulse)或謂「行動位能」(action potential)(其化學機轉,在此從略)之傳達而發揮了治病的功效。因為神經受壓,神經萎縮,而致電波停止傳達至器官,器官便失去機能而致病。練外丹功乃發動「固有位能」(inherent potential),轉變成「行動位能」。「行動位能者,實即神經肌肉在正常生理狀況下通行其間的「神經電波」也。外丹功之所以能治療肌肉萎縮,其科學基礎在此。(英譯見第A3頁)

本文

美國的醫學發展史上,分了好多派系,概言之:有「對抗療法」(Antropathy),這是一般的藥物治療,亦是最最普通的(medicaI doctor)所採的方法;其次是「自然療法」,這是利用水、空氣、食物及運動對疾病的療法;其次是順勢療法(Homeopathy),這是指利用同類病原體引發免疫性的治療法;其次是「整骨神經治療法」與「整脊骨療法」(Osteopathy & Chiropractic)。前者認為疾病病由於骨骼脫離正部位壓迫神經及血管致疾;後者認為疾病是由于脊椎骨脫離正位,壓迫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及血管所致,後者認為疾病是由於脊椎柱之脊椎骨節脫離正常位置以致壓迫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及血管所致。

例如:胸部脊椎脫節引起胸痛、心臟病等;頸部脊椎脫節壓迫頸大動脈(carotid artery),造成血管不暢而引起頭痛。解除此病乃為整脊椎骨使之恢復正常部位,被壓迫之神經久呈萎縮,故致其連繫之器官失去機能,例如腰椎骨受傷,造成腎臟失常。「食物療法」為視不同之疾病用不同分量之食物療養之。例如胃潰瘍則多喝牛乳;腸病則少食脂肪物;高血壓則少食鹽分等。所以我認為醫學上除了藥物療法外,皆為「自然療法」。這些是一種預防疾病的方法,亦是「整盤著眼」的方法。此為美國現時風行的「整盤著眼」療法(Holistic approach)。當然「外丹功」是屬於此類。

「整脊骨療法」為最近我在美國所攻讀之門也。「自然療法」是一種平常預防疾病及無副作用之健身法,深思其理。「外丹功」乃利用先天炁發動。該先天炁乃是神經電波(nerve impuIse)之傳達,神經受壓,神經萎縮,其致電波停止傳達至器官,而造成器官不能活動,失去機能,因此練外丹功顯然可發動神經電波(nerve impulse)或謂行動位能(action potential),片狀其生理化學之機轉,在此不加贅述。

神經系統在健康上之重要性,在自然療法上佔有最重要的角色。開車受傷頸脊椎的人,其胳臂肌必呈萎縮而癱瘓。此乃因頸部之神經系統受傷破壞而神經電波消失,致其連繫之胳臂肌萎縮也。此時若能用外丹功發動先天炁運行於頸椎間使神經電波恢復通行,則此亦為治療其胳臂肌萎縮之法也。

所以外丹功乃發動「固有位能」(inherent potential)轉變成「行動位能」(action potential )之法也。此波,「行動位能」即為神經肌肉正常生理狀況下通行其間的神經電波,因此外丹功可治療肌肉萎縮,其科學基礎就是如此。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