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外丹功的感想-洪宗基-民國69年1月
我對外丹功的感想,洪宗基,外丹功雜誌(季刊)第二期,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發行,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元月,第68~69頁。
姓名:洪宗基,年齡:三十七歲,經歷:台北市電話局公話中心技術士,住址:台北市永吉路○○○巷○號○樓
本文摘要
我起先胃部不適,繼而消化不良,身體衰弱,精神不振,左腳與手腳常常發麻,生存失去信心,然而藥石罔效,曾研究修身養性,效果未彰,去年二月開始學「外丹功」,學預備式時,每次至少站五十分鐘以上,久無反應,直到三個月後,突然間兩手食指開始微微顫動,乃以意上引至肱臂肩,全身逐漸感覺十分柔和安定,以後每天練一次,工作忙時,至少練一次預備式,于是前患的各種病症,一一消除于無形了,最近發生了不同感覺,當氣下行至少腹(關元穴)時,有一股先天炁往上衝,鼓盪不已,全身舒服。
(英譯見第A32頁)
社會的進步一日千里,人民的生活方式也跟著向前邁進,從悠閒的農業社會演變至目前的工業形態,自然而然人的接觸面也就從單純而至複雜,整天過著緊張、忙碌、繁重的生活,使智能、體力日以繼夜的透支,神經系統受到扭曲,日子一久,百病叢生,輕微的如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恍惚,全身不對勁,嚴重的,如精神分裂與失常,以致於癱瘓;俗云:「預防勝於治療」為了要解除精神上的痛苦與身體的不舒,無不求諸於各種修身養性的研究,但均無法德、智並兼,或在衛生上收到很大的效果,大致是為了小我,只求自己長壽而忽略大眾利益,請問一個活到百歲大壽的人而對於社會一點貢獻也沒有的話,那麼他的生等於死,對本人、社會、國家有何意義呢?此外,諸項下功夫,雖有好處,但非十全十美,既花時間,有的又無專人指導,在這工業社會中並非一般人所能接受的。
本人十分不幸,在這忙碌的社會中,竟也得到了這種工業病,先是胃部不舒,後來形成消化不良,吃任何東西均難消化,久而久之,身體衰弱,精神不振,以致工作也提不起精神,慢慢的精神開始緊張,急燥與不安,越來越嚴重,而致注意力不能集中,意志消沉,思考力差,全身不舒服,左臉部與手、腳常覺得麻麻的,精神上十分難受,對於生存失去信,藥石既是罔效,祇好求諸多多修身養性之研究,以期達到身體的健康,與精神的舒泰。效果雖有,但無多大進步,而覺不耐。
今年二月間有緣得到張大師的允許而接受「外丹功」的訓練,一開始我就對它抱著信心與希望,因為早在報章上就得到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報導,所以我不像一些抱著好奇觀望的人,因為我發現有些人是抱著好奇一試的態度,因此半途而退,原因是他們不瞭解,而且沒有把「思想、信仰、力量」應用上,所以沒有恒心。
學「外丹功」須下定決心,有恒的練下去,不管進步與變化如何?祇要有信心的去學習,並接受張大師的指導,定會收到無比的效果;當我開始學預備式時每次至少站五十分以上,總是覺得手漲漲麻麻的,一點反應也沒有,我總是不灰心,每天繼續的練下去。
經過張大師與諸位先進耐心的指導與講解,三個月後突然間兩手食指開始微微顫動,以意上引至肱、臂慢慢的遍及全身,覺得十分柔和安定,精神力量在於靜定中產生,從此每天一次「外丹功」演練之後,說也奇怪,從前所患的諸多症狀,竟一一的消除了,使我十分高興,並感謝張大師與諸位先進的辛勞,從此之後我每天練習一次,若時間少,白天工作又累的話,那麼我就祇做預備式,同樣可以收到效果,最近更有不同的感覺,當氣下至關元穴與元陽元陰交會時,產生一股先天氣直往上衝,而鼓盪不已,全身覺得十分舒服,做完之後更覺精神平衡、和諧、安定,自然而然產生一股凜然之氣。
我覺得「外丹功」不祇可以却病,更能改變氣質,若無親身體會,任何文字均無法寫出它深奧之處,它真可代表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所以張大師的宗旨是濟世救人,發揚我國文化,而達到家庭和樂,國家富強,所以可以說是一項兼備德、智、衛生的理想修身功夫。現在外丹功不祇在國內掀起熱潮,即在世界各地亦有人開始學習了。這並非偶然,是有它的學術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