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病延年的開始-記初習外丹功-吳復生-民國69年1月

祛病延年的開始-記初習外丹功,吳復生,外丹功雜誌(季刊)第二期,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發行,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元月,第56~57頁。

姓名:吳復生,年齡:六十二歲,現職:台灣省議會主任秘書,住址:霧峰自立路○○○號。

本文摘要

  1. 患了多年糖尿病及一年多的風濕病,感到工作沉重,體重減剩五十五公斤,臉色更顯蒼白,吃中醫的補藥也無效。
  2. 去年四月初習外丹功,首日練預備式約七分鐘內,即有「先天炁」自腳底上升,鼓動全身,練了四週後,食慾增進,體重漸增,睡眠良好,氣色紅潤,視聽均有增進,約共十週而練完外丹功十二式,其中每一招式,都經一段苦練,有時感到酸痛不支,然而「迂迴轉帶功」及「佇養心神定力功」,最使我感到人我兩忘,渾身舒暢,練定力功至第二十週時,手心、腳底、膝蓋、丹心、心口,各處旋轉之際,忽感有氣上沖,繼而全身顫動不已,渾身出汗,愉快無比!

 
(英譯見第A25頁)

今年的春天,由於職務的變動,頗有工作的沉重感,加上多年的糖尿病,一年多的風濕病,更使我捉襟見肘。只好把定期的業餘寫作漸漸減少,兼課之能否繼續,也只有過了寒假再說,但是體重只剩下五十五公斤,臉色更顯得蒼白,經常吃補氣的中藥,還是中氣不足。

四月初從省議員黃國展先生習外丹功,首日練預備式,開始約七分鐘便覺得有股氣流自湧泉穴上昇鼓動全身,乃遵黃先生指導,以意領氣由肩胛而臂膊下行於兩手,任其抖動不已,據說這便是外丹功的入門─先天炁動。

此後每週二與本處同仁黃世崇兄等十餘人及部份省府同仁集中在議會大廈廣場,由黃先生面授要領並指導練習,平時則於每日清晨六時在宿舍庭院自行練習,歷時約十週習畢外丹功十二式─自「預備式」至「仙鶴步」。此後仍由黃先生繼續於每週二領導集體練習,至今未輟。同時,由於遠近參加練功同道漸多,乃由志同道合者十五人發起申請設立外丹功學會台中縣支會,以期人人健身,強種強國。

半年以來,可謂有苦有甘。除了預備式給我帶來顫動的愉快,其他幾乎每一招式都經過一段苦練才能體會而入佳境。例如練「龜息吐納」時,久久無法氣沉丹田,行功時感呼吸不順,而吐氣時則因要呼盡餘氣,往往有頭暈之象。其他凡屬動作招式,都會因為肢體筋骨的老化,更因為練習未得要領,而感到酸痛不支,但在要領的指導與體會之下,漸漸由緊張而趨於鬆柔,而感覺也就漸入佳境。其他「迂迴轉帶大妙功」及「佇養心神定力功」最會令人人我兩忘,渾身舒暢,特別是練「定力功」練至第廿週時,在循序導氣由手心旋轉,而心口旋轉,而丹田旋轉,而膝蓋,而腳心……之際忽感有氣上冲,同時在上述多處旋轉,繼而全身顫動不已,渾身出汗,愉快無比。黃先生告訴我,這是一種進步的境界,於是我漸有如左的感受或領悟:

第一、全神貫注百會,漸感有氣蠕動,乃能由靜入定,為練功的起步。

第二、吐納之息宜漸求其舒緩、延長,乃能由虛而實,下沉丹田,上貫百會,以收「吐故納新」之效。

第三、兩手抖動,務使氣貫指尖,則膀胱、小腸、腎、肺、心、肝、大腸、脾、胃諸穴均獲氣血營衛。

第四、「托天按地」功,似有腎臟復健及視聽覺增強之功,但須在直中求鬆,動中求柔,兩目上視則左上托則右耳動,右上托則左耳動,耳目動則腎臟自強。

第五、蹲身甩手第二段落─兩手向後甩抖動,上身下俯,此時脊骨由直而平,似使真氣易於貫擊尾閭,打通督脈,故行功移時,即可聞骨響,全身有愉快之感。

第六、單腳垂翹時,每感立足不穩,支持不久,此時宜使姿態自然、輕鬆,並利用兩手訣之兩手做平衡桿,隨時調整角度,使身體重心穩定而持久。

而且在第四週之後,食慾增進,體重漸增,睡眠良好,氣色紅潤,目力、耳力均有增進,而風濕、糖尿等病也大大減輕。如果營養充足,再繁忙也不覺疲勞,如果時間許可,對於業餘的兼職工作,都不會發生體力問題。我想這景象可能是祛病延年的開始,祇要持之以恒練下去,至少可以活得很健康。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