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與生理說
外丹功與生理說,《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第13~15頁。
人屆四十歲,祈勿貪強烈的運動,西方生理家說:「患心臟病、傳染病、肺炎等疾發生率,運動員,比一般人要高」。人屆四十,其氣息如同磨刀之,日不見損,月有所虧,不應做強烈運動。亦不做撞擊心臟的運動,應做柔和養息的運動,是為上策也,外丹功首頁說:「吾人年屆四十以養氣息為延壽之道,養氣息如同松柏,日不見長,月有所增」。
養氣是心平而氣和,猶如春日,樹木欣欣向榮,況而今日工業社會,各階層人士,用腦過多,操勞過度,大多中年以上之人,身心健康者固然不少,但表面健康,而患隱疾微恙者,也是有的,例如:中年以上之人,有心臟病者,袋中經常帶有藥品,遇有發作,可立即服藥以治疾,心臟病有時突然在幾分鐘或數秒鐘內發作不治,因此有人云,心臟病患者,最好袋中留置姓名住址、家中成人稱呼,如有產業,預立遺囑,萬一倒臥街頭,能急救即時則好,如果萬一不治,家中之事可依據遺囑辦理,尚有未感染心臟病者,突然發生心臟病,在數秒中死去,這又如何預防呢?
不過經常做些平和運動,的確有益身心的,但如果能練習外丹功,以氣息串流全身活動,使筋骨、血脈,週身舒暢則對身心更有益。為什麼運動家、技擊家,肌肉發達,結合組織退化呢?有的中風、腦沖血死、心臟病呢?腸胃、肝病呢?
省立臺北師專體育教授吳萬福老師,在六六年於臺北師專出版的國民教有第二一卷第一期第二二頁,有「運動鍛鍊效果的迷術與俗言」一文,係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教授小野三嗣,在一九七六年十月號體育教育月刊發表的,吳教授譯成中文,今因篇幅有限,只擇錄吳文(三)標題「運動可以加強抗病能力」一節:
「從事長時問戶外運動結果,對激烈的環境氣溫的變化所引起的咸冒,會有抗力是不錯的,除外也可增進腸胃的功能,減輕支管喘息病症。但是運動鍛鍊無法加強對任何疾病的抵抗力,尤其對於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德國貝茲拿說:『反而會降低,原因是運動鍛鍊的結果,肌肉組織會發達,相對的,結合組織會退化』。吾人應注意產生免役體,或吞食細菌的細網內皮系也是屬於結合組織的。我們不能忽視貝茲拿的研究結果,更不能忽視他所說的一句話,『罹患傳染病時,死亡率或肺炎、心臟病的發生率,運動員比一般人要高』。」
由以上吳老師萬福譯文(三)可以推論運動員包括技擊家在內,固然肌肉發達,有力量了,身體靈活,但結合組織(包括五臟脾)反而因之退化,就不能產生免役體及抗力了,對傳染病、肺炎、心臟病等,因結合組織退化,也就影響受阻之弊,血壓當然比一般人要高,有患血管阻塞、腦沖血之症的危險,因之,身體的健康,日益退化。
習外丹功係以氣鼓盪血液暢通,正是「血得和氣則流暢」了。然而,運動使身心健康,但年齡到四十歲時,應避免激烈的運動,運動同時亦應避免心臟有迫擠的活動,保持心臟安舒。長壽之道,運動時一面使肌肉發達,筋骨舒活,一面使結合組織亦健康活潑,雙管齊下,運動才合乎生理衛生。外丹功是以先天氣如電波般的串流週身,不僅肌肉、筋骨、五臟六腑蠕顫活動,而且結合組織也因先天氣逐一貫串而舒逸活潑,有枯木復活、欣欣向榮的功能,也能五臟六腑有了返老還童的功效,因之筋骨肌肉,日益健康,腑臟日漸融和(結合組織也日益強健),壽命自然的延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