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外丹功入門序」感言-一傳人-2024.12.01
研讀「外丹功入門序」感言,外丹功入門-序,中國電視公司叢書,張志通 著,一傳人述於南投旅寓 2024/12/01。
一、 研讀「外丹功入門序」有感其初習「層進之則」(次第),僅依序言內容整理如次。
二、 初步習練外丹功功架之次第
序言:「外丹功練習,首先引燃先天氣,舒筋暢脈,跟之練習外丹功諸式使氣血暢流無阻,逐漸身中氣滿,則五臟融和,自然安舒。」初步習練外丹功功架之次第如下:
(一) 其首要在「引燃先天氣」,循運周身,以達「舒筋暢脈」之初期功效。「引燃先天氣」初學者以「靜待先天氣自虛無中來」,先不做任何之法,誠之又誠,耐待其「自然發動」為妥。除外場外可每日在家勤練,沒有速成之方。
初學者可先習練「漢導引強身功」前三至五式,有利於「先天氣之發動」。有關先天氣之發動請參閱前中央日報社刊行之「外丹功講義」或稱「報載錄」。或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之「外丹功祖師爺 一代奇人 張志通傳」(內附刊 教育部體育司編印之「外丹功圖解」)
(二) 練習外丹功諸式使氣血暢流無阻
初學者選擇就近的「外丹功場地班」隨班學習,打好日後進修之基礎。大師說:「日積月累至寶丹」,外丹功不同於氣功或其他體育運動,學習外丹功則進入「養生功夫」,亦即大師所說:「修道」的功夫,外丹功沒有速成之方。
(三) 逐漸身中氣滿
隨著先天氣的發動,功者由氣達四肢(兩手兩腳),逐漸「氣充周身」毛竅,氣血循環日勝一日,周身陽氣充盈,除促進功者身心健康外,並可加強身體的「免疫力」。
序言:「外丹功先天氣在身體蠕顫好似電波,此間為之「搖」,「搖之從氣也」,此際人體的軀幹四肢(氣滿也),心境開朗,全身快活。」有者稱之為「細胞運動」,道家功境術語稱之為「虛心實腹」。
(四) 五臟融和,自然安舒
序言:「練習外丹功者,身中七寶,得而養之。。。夫中老年者能養吾身之七寶,氣血暢和,永保其身。」
又言:「此際人體的軀幹四肢(氣滿也),心境開朗,全身快活,此間(神安也),全身百骸皆舒適,五臟六腑皆融合,自然無疾,長生中來。」
外丹功由初階「活尾拔脊」舒筋通脈,進求「薦骨開活」增強「髎氣」,強化吾人之免疫力、生命力,真正進入道家修練之「第一關」。
道言:「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外丹功預備式「立站三才」形和天地,兩手左右陰陽以別,五指五行,五行合五臟,知之修練,如序言:「外丹功先天氣,練習二載自然化入丹氣,丹氣足可以長生,練氣成神,可以入聖。」
外丹功預備式進入「以氣鍊形」階段,「氣導八脈,氣脈一體」,形兌五臟六腑,大師說:「吾養五臟六腑何方也,悉養壽更悉養五臟六腑,百歲之後養大壽功也,人習氣功是治標也,鍊五臟六腑,是養三六甲子一八十、壽數大功治本者也。」
一傳人註:「以氣鍊形」階段,形色於外者外華而潤。
一、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注:「五藏(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夭,謂死色,異常之候也。色者神之旗,藏者神之舍,故神去則藏敗,藏敗則色見異常之候,死也。」
入門序言:「五臟若能「兌壳」兌成,五臟才能和諧,而且又能氣滿,神方能安。人體五臟和諧,則自然安之,「安之從神,搖之從氣」,氣滿則神安,神安則長生之道也。」
入門序內涵「髎氣」上注以兌五臟,工家知之修練,煉己於「未病之先」也!(已病再求練者次之!無妨。)
二、欲修五臟六腑排毒去邪為先著,「吐納」其方
外丹功的丹冊說:「人欲不死,腸中無滓(氣血不積滯),人欲長生,腸中常清(氣血通暢),故宜食外丹功太和之精氣(先天炁),先實其腹(下丹田炁足)虛其心(雜念不起),心主靜,炁主動。」外丹功站立養食(食者煉也),先天炁者人身之真炁也,其行如電,其形如光,人之生命之淵。(大師家傳「吃氣功」)
三、外丹功 大師傳「洗臟法」(吐故納新清洗臟腑)
「洗臟法」:於晨曦卯時,在「預備式」之前,面東行「面東龜息吐納功」,氣由鼻孔納入經百會、玉枕、命門到小腹,納滿即吐,口微張,舌抵下顎,將小腹、胸腔之濁氣吐出體外,吐淨即納,納滿即吐,三十六息畢,神清氣爽,通身舒暢。
(感恩 大師下傳和王延禔師兄當年之隨堂紀要)
三、 結語
(一) 大師早年為配合推展外丹功,特別刊出本篇,實數難能可貴,緣者感恩祝禱,延壽之方再現!
(二) 外丹功又稱「立禪」天人之道之雙修功也
「外丹功的功境說」
外丹功通身不可使力,其息自任往來,不可強自,如雞抱卵,只在一身中正、虛閑空寂、矗兀靜地與天地合,此「立禪」 之妙景也。
無懷人外丹序言:
「外丹功天人之道也,又云「雙修功也」,外丹功益壽卻病之道-人道也,內丹近仙之道也,近仙之道-天道也。」
(三) 外丹功之丹法,沒有速成,必須循序漸進
外丹功入門尚未「登堂入室」,有待緣者深入探討和行證。諸如其中涉及十二式進修初階「神秘功」,內涵「練精化氣」可以補腦益髓,延壽之功。大師說:「煉以別之」,有志者其共勉之!
(本篇完)
敬附
練習外丹功者,身中七寶,得而養之,身中七寶者何也? 一血,二精,三津,四液,五涕,六氣,七唾是也。血者,身中血也,精者,父精母血也,津者,純凝液也,涕者,液也,氣者,呼吸也,唾者,鬆液也。
丹冊云:夫中老年者應先修身,修身先養神,養神先養氣,養氣者先養腦,養腦者先養心,養心者先養靜,養靜者先養精,養精者先養唾,養唾者先養水,水者華池在於舌下,而水出於黃婆,黃婆者液也。乃養嬰兒,嬰兒者精也,養精必暢血,血者奼女也。暢血必達肺,肺殼於鼻,肺氣化涕是為真金涕之餘。夫中老年者能養吾身之七寶,氣血暢和,永保其身。
人到中年血阻則身灼,精弱則脾燥,津淡則疲,液乏則腸霍,涕乾則肺熱,氣促則臟逆,唾稀則腦呆。
預備式「兌五臟」(心數:一、三、五、七、九)屬於「兌脈壳」之一種(環),吾人
一、肺之氣從薦骨(一),即脊腠右脈而上,入於鼻,鼻中化涕,是為真金涕之餘入於右齶(顎)之上,其大如一黍是為「金液」,則金液是「開胸丸」也,肺氣曰「白虎」。
二、肝之氣,從薦骨(三),即後脊腠左脈而上,入於神門,神門者目也,入目化淚,是為「真木」,真目光炯,人見畏之!肝氣曰「青龍」。
三、心之氣從薦骨(五),即前腹左脈順勢導上,先入於舌,舌下至於心宮而化血,是為真火血,而其餘流於舌下之左是為「神水」。神水者補關節老化且益筋柔,心之氣名曰「朱雀」。
四、腎之氣從從薦骨(七),即前腹右脈而上,再入於耳竅(耳內),由耳下循「扁桃腺」,直入於腎中化精,是為真水精,而其餘入於舌下之右是為「華池」。其功效「補腦爽神益中虛」,腎之氣名曰「玄武」。
五、脾之氣從尾骨下端會陽(九),循後脊左、右而上至泥丸,泥丸者腦也,腦化液是為真土液,而其餘氣流於上下脣,是為「黃芽」,黃芽者霜也,「脾氣」屬於玉池真氣也。外丹功「神秘功」山字形打此霜也!
五臟若能「兌壳」兌成,五臟才能和諧,而且又能氣滿,神方能安。人體五臟和諧,則自然安之,「安之從神,搖之從氣」,氣滿則神安,神安則長生之道也。
外丹功練習,首先引燃先天氣,舒筋暢脈,跟之練習外丹功諸式使氣血暢流無阻,逐漸身中氣滿,則五臟融和,自然安舒。外丹功先天氣在身體蠕顫好似電波,此間為之「搖」,「搖之從氣也」,此際人體的軀幹四肢(氣滿也),心境開朗,全身快活,此間(神安也),全身百骸皆舒適,五臟六腑皆融合,自然無疾,長生中來。
外丹功之精氣神游三田並九宮
外丹功十二式練習要持之以恆,中途有感不適,須要忍耐,是反應出現,反應過去,復又舒適。外丹功先天氣,練習二載自然化入丹氣,丹氣足可以長生,「練氣成神,可以入聖」,習外丹功「液中生精,精中生氣,氣中生神」。精氣神在三田反覆(人身中前身有三個丹田,分為上中下),習久運行可以超凡。
外丹功之先天氣不僅反覆三田,久而先天氣,遊於九宮,九宮何也呢?一、丹元宮者腎也。
二、朱陵宮者小腸也。三、蘭台宮者肝也。四、天泓宮者膽也。五、黃庭宮者脾也。六、玄靈宮者大腸也。七、尚書宮者肺也。八、玉房宮者膀胱也。九、絳霄宮者心也。先天氣遊入九宮年餘可以補腦益髓,三年漸而返老還童也。今日台灣南部、中部、北部氣遊三田九宮者同道數人也,得機向大家晤面。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