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陽膀胱經(增補本)

足太陽膀胱經,《增補本》節錄彙整版。

足太陽膀胱之脈,「起『目內眥(ㄗˋ)』(註一),上額交顛(註二) ,下腦後,挾背——抵腰,入絡腎,下膀胱,循脾外(註三),下至踝,終足小趾」。

註(一):(A) 足少陽起於『目內眥』,此穴在眼窠內壁與鼻根間 (B) 足陽明起眼下「承泣穴」 (C) 足太陽起『目內眥』(睛明穴),可見三陽相交,總統一身之局,將人身經脈繞盡(外丹功之預備式發動了先天氣,使足三陽經脈循身充沛,健康中來)。

註(二):上額在頭部、眉毛以上,頭髮以下。交巔在頭頂中;下腦挾脊(由腦順脊而下),抵腰入絡腎,下屬膀胱,以上太陽行程。

註(三):循脾(同脾在胃左側,橢圓形、赤褐色,有製造新白血球和抗拒細菌侵入人體的效用。)外,至踝,終足小指外側「至陰穴」。外丹功之轉帶、托天按地二功,強化脾臟,有助新白血球之宜,消滅細菌侵入之效(推理)。

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而至「至陰穴」在足小指外側為陰之極,太陽之陽,根於水陰之中,故其經止於「至陰」、「晴明穴」左眼之大角,與陽明相交,故乃稱「睛明」,腰下十九椎旁「胞盲」,十三椎旁「盲門」,有盲即有膏,膏生於脾而內護心,外會於脊,與盲相交,第四椎旁「膏盲」,此太陽與心相會之穴也,「魄戶」三椎旁,肺臟魄,而合於太陽,故名「魄戶」觀此穴,亦知其氣相通矣。背後甩手、單腳垂翹,正合足太陽經、膀胱、目力、脊背利矣。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