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二)-一傳人-2025.03.22
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二),張志通 大師傳下,一傳人述於南投旅寓,2025.03.22。(另可參閱《依正道法守執中-廖本洋-2025.03.22》之回應文)
序言
大師箴言:「以真誠養形」。
本文為接續《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一)》之文。
伍、研習內涵摘要(四)
「四正之法」與預備式「二、三階」求法關係如何?
一、大師傳述要義
(一)「四正之法」
外丹功之道 第一冊:『外丹功十二式,每式都有「四正之法」,初步開始,「心正、頭正、身正、目平正」;心正(是百會合心),頭正(是下巴合脊柱),身正(是耳垂合左右外踝骨圓突骨),「使心遙調」;目平正(是平視眼神),而元氣自和。』(見無懷人外丹功初境篇子)
註:「四正之法」實則求煉「脈搏、脊柱、大腦」秘鑰,落實外丹功「十二式」即是修煉「活脊」之「養生」之道,故 大師示言:「外丹功十二式得天天練」。
(二)大師云「預備式乃外丹之基礎,大仙鶴步係內丹之起點。前者以氣煉形,後者以形煉氣,二式首尾兼顧,前後互應,明示修指,暗蘊玄機,其幽微要旨,賴以神氣為主耳,神氣者,修丹之大藥也」。
(三)口令
「立正」,依「四正之法」調身、調心、調息,使心歸寧靜,呼吸順暢。「四正之法」調攝身心,使直電流化為「環電流」,導入「自然醫療」階段。
(四)本門「丹炁門」兼習部分「照鏡門」功要
為何各會舘包括前總會講台都設置「長鏡子」,非是「整肅儀容之需」,實則用以「照境」方式,自行調適功架。諸如導引和十二式等功姿。前述「活脊之法」,以迂迴轉帶功「三環套月」功要,得知「活脊」要領是否練得到位?大師說:身段柔如武者(舞者)武姿「腰胯三疊」。
(五)大師晚年在北區傳授功法,簡述如下
- 初學則單練「直腰蹲身、手心向後」,煉至全身熱活,心平氣和(靜悟息長,實實在在體會「凝神靜心」之妙)。前基隆友會大會「本人領航」上傳U-Tube 之功要,功架重點要求:誠心正意向祖師三鞠躬,指端向地延伸,靜待者,即是。
- 迄今映象猶存當年在台北會舘陪侍 大師時, 幸蒙面授,耳聞 大師說:「別「亂動」!就這麼練下去」,而非往下拍打;後來國展、華炎師兄陸續幫我調整功架亦是如師所傳,手把手將指端展開,不發一語「點到為止」)。苦心之言,絕非「置喙」之言啊!見諒!
- 兩腳「立站」內肩齊,直腰、膝胯微蹲,膝蓋不過腳面;左手立掌、中指對鼻尖,右手立掌置於左肘下,兩手手心向內。
- 兩手上下交換,身形也隨之上下,注意頭、身不轉動「中線」不失,細細體會功妙。
- 換式如前,改變:兩手往手心方向上下交換外推,頭頸隨著「目視導引」左右轉動轉動,形成頭頸與身形反向柔動功姿,仍須注意「中線」不失,細細品味與前式之別。
大師說:「身柔要悟」,南區講傳:練外丹功十二式「別錯線,錯線則完(不得法)」。珍惜擁有,煉以別之!
二、加強班預備式
注意事項及說明
(一)功要(一)「食、小」指微翹,稱「金剛訣」。食指翹通腎,小指翹通心。(心腎合一)
(二)功要(二)轉肩同時:中指為軸對地,食指翹勾「列缺」,啟動「電門」,無名指兌至陰穴,「心腎氣合」。若手心無「涵氣」之感,可重覆此動作數次。
(三)功要(三)「腋窩勿大開」:若兩肩臂不開,雖垂掛兩側,但陰陽蹻維脈鎖死,「氣強上衝」易形成亂抖、搖晃、暴衝或「殭屍跳」等異狀,無知者還以為是特異功能。指導員是否有足夠經驗和功力,適時糾正呢?
各會功姿有者「胳肢窩」大開,「見文思齊」是其時矣!
實例:當年在 台北週六下午班,上台示範,兩手腋窩大開,在台上蹦跳連連(殭屍跳),頭碰天花板, 大師則以「搖控」方式適時調整,順氣後進入「中黃庭鼓盪」示相。
(四)注意:外場「外丹操」之「反氣法」練功方式,因無「橐籥」,加上下壓彈抖,無法啟動「副交感神經」,完成「點火」動作。此為 大師歸真迄今,同道苦煉多年,還在第一境打轉之「要因」。
習者若慣於「強抖」將產生亢奮,且事後易於疲倦;如以膝蓋強抖,腳跟會產生衝擊,有如針灸針刺後腦,使眼前如下光雨,此因由後腦入腦門,眼底視網膜受損,形成「黃斑」所致。
「反氣法」,直接甩手因提肘而頓肩、聳肩,以強力打開肩井及肩胛骨,若此姿勢煉久屬「疲勞轟炸」,也易因練功不得法反致受害:「動多傷骨,行多傷筋」。此即 大師所說:窮忙而自以為是,「以盲引盲」。慎之!。
功者行功中「提放」習練得法,因骨骼內骨髓支持「蛋白免疫系統」,其功能:增強陽氣、氣血舒暢、疏經活絡、安定五臟六腑。故功法動作是否正確(得法),與「養身或傷身」關係密切。除自力增強免疫功能外,也為外丹功功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再言「膝不使(受)力」:膝蓋的四頭肌及十字紉帶包覆著膝蓋,故雙膝微鬆乃調整膝蓋「承受力」。且膝一鬆,三線放鬆(前胸、後背、兩肩臂),「反氣法」則「兩膝壓彈」,長年久練,膝腿要出狀況外,五臟受害尤甚,到老方知則太遲(行動遲鈍,大腹便便,羅鍋上背)。「丹功之訣」內示:雖有意而不著意。。。「不可逆向」,反思可矣!
(六)「精進」:丹功指導員因習慣養成「挑剔功架」的「執念」而積習難改,故有「好為人師」之患。(會心一笑)
文者以「過來人」的逆耳忠言:學習「尊重」個人的「選擇」,「放下」執著,一如善待「己身」(勿施於人),一笑置之而「反求諸己」。(該改的是咱家啊!)
三、預備式第二、三階
(一)五行攢簇
外丹功初級預備式第二階、第三階,正是以虎木作調合之情性,心肝肺腎之氣,入坎離之用;自然金(肺)木(肝)交,坎(腎)離(心)交,四物會於中宮,五行之氣「心肝脾肺腎」會矣。今已漸入丹道,故其「導引之法」,如春明之季,紅花「胸腹之表」,綠葉「四肢」漸開茂盛(行炁週身),視之以為不可思議。周身氤氳而鼻不失息,造詣八法同煉,六合同春。
(二)說明
丹道求功應不為文字所困,有者為滿足收藏多少 大師所傳「秘笈」的外欲,無助於功境的提升,更無益於「丹道修行」。
四正之法由「正心」開啟「丹道修行」之路,一心向善「簡緣慎行」入其門檻,階晉「五心合照」而「五心合一」。
大師示言:「肝主藏魂(魂者氣也),心主藏神,肺主藏魄(呼吸也),腎主藏精,五臟之神(氣)和,出則禦惡,入則安神,既衛其身,又復各還其所。」
陸、結語
一、「築基」
大師說:「築基」就是一身之中要「精氣充實,骨髓堅強」,預備式中氣行循環求之。(收神固精、裕氣之訣)
大師示言:外丹功功境,本合天人之道,以「中正」為求功之基,氣以「直養」為求功之本。故預備式立站「中正」而「直養」其先天「浩然」之炁以「築基」,「丹功之訣」孕育其中,正是箴言「以真誠養形」之最佳行證「寫照」。
二、「以真誠煉形」
加強班已逐步進入「修丹」級階,真誠求功者於功法和心態宜適當調整,臨深履薄,不宜便宜行事。每次行功後,附功和按摩要做足到位,以免「功熱未散」留患傷身。
各位在一傳人所詮釋之各篇研習文稿中,雖曰築基「初階」(溫故而獲新知),無一不在陳述「從師所傳」: 大師各篇箴言文寶中所述說的「一花一葉」,處處都是「秘訣」的堆疊,所謂的「秘訣」就在考驗讀者的「修行火候」,有緣智者無需為秘冊形式所困。
直言之「認真對待」每個習練的當下,就是親證「丹道」修行的「過程」,這就是 大師的「修丹祕要」所在。也是外丹功與外丹操之分際,「以真誠煉形」為依歸。
註:「臨深履薄」者,非「真誠」無以為之。
三、「守規矩」
預備式由小火、野火(不入經脈)引入經脈,導入正道(主流),不致亂流而傷身;外丹功習者亦然,循序漸進,簡言之「守規矩」。
「守規矩」之有心同好,誠之又誠,日積月累,一路煉去,自能由「築基」而造詣「進階」,由「守規矩」而於「定力」中,「生智開慧」,「見性」可期,加功兼護「丹功秘鑰」:正其本心,何樂而不為?同好們共勉之!若是異日名相發表,自得印證。
四、本篇內容涉及進階,以過來人婆心之言再三示警免致遺患,請尊重文者一片初心,其「內涵」僅供個人自修參考,外場則以 張大師所傳「初級班」功架為是。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