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面東龜息吐納功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二式

式名:面東龜息吐納功

二、口令

  1. 提左手手心貼小腹,提右手手心貼左手背,大拇指交叉,留一虎眼,手肘往前引。
  2. 納氣時,膝蓋微彎,頭微揚,輕輕納氣至小腹。
  3. 納飽後,俯身15至25度,脊柱挺直,將小腹之氣緩緩吐出。
  4. 一納一吐為一息,總共做九息,做完九息再做第二次預備式。
  5. 停。

三、說明

  1. 本式式名有「面東」二字,是因為在早上清晨約5~7點時,太陽東昇,萬物復甦,新鮮氣息競放,所以此時納入的是新鮮的氣息。 (見「報載錄」第169頁)
  2. 有關於「提左手手心貼小腹」,在「報載錄」第164~165頁是「左手心貼臍眼,五指開」,此處要貼小腹或貼臍眼皆可。若以左手心貼臍眼而言,此時姆指貼大腹(正是胃),小指貼小腹(正是小腸),食、中、無名指貼肝臟邊緣。臍眼所在正是神厥穴,手心貼臍眼等於勞宮穴貼神厥穴。神厥穴屬任脈要穴,正與(身後)督脈的命門穴,一前一後,遙遙相對。命門穴左右正是膀胱經的腎俞穴(左右各一穴),內部即為腎臟。所以左手心貼臍眼,此時左手心勞宮穴的熱氣直接灌進臍眼神厥穴,而且還直透命門穴,同時旁及腎俞穴的腎臟。
  3. 「留一虎眼」虎眼一露,小腹即無滯積之氣,胸腹也能回復通暢。(見「報載錄」第168頁)
  4. 「頭微揚」則脊骨自然鬆起,由上往下鬆直下至都脈的尾閭穴。但下顎忌翹,以免壓到脊骨,影響督脈之氣。(見「報載錄」第168頁)
  5. 「納飽」是指使小腹逐漸膨脤起來,且要輕輕一次納足,不可中斷。(見「報載錄」第169頁)
  6. 「將小腹之氣緩緩吐出」,此時,嘴似閉非閉,將濁氣吐向地面,眼晴同時凝看地面。(見「報載錄」第170頁)
  7. 吸氣(納氣)時,小腹凸起,吐氣時,小腹凹下。 吐氣(吐炭氣濁氣)與納氣(吸新鮮空氣)要均勻,納與吐的時間要相等。(見「報載錄」第170頁)
  8. 「做完九息再做第二次預備式」,此時第二次的預備式時間就比較短了。

四、示範

圖一:外丹功-面東龜息吐納功-納氣-張志通大師示範

 
圖二:外丹功-面東龜息吐納功-吐氣-張志通大師示範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