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預備式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一式
式名:預備式
二、口令
- 直腰蹲身,跨左腳㇐步,內肩齊,右腳腳尖磨正,身體移中正,以腳立身。
- 頭頂正,目平視,舌抵上顎,收下顎,含唇,輕扣齒,寬胸,鬆小腹。
- 手臂朝前,十指鬆張垂地,第二指微翹,虎口開。
- 胯鬆,膝蓋微彎,腳踝鬆,腳趾鬆,腳底踏好,面帶微笑,靜待先天氣,動。
- 停 (20秒)。
- 氣灌四大 (40秒),嚥津, 再次嚥津。
三、說明
- 在「直腰蹲身,跨左腳㇐步,內肩齊」之前,通常要先「面東」「自然站立」,亦即,兩腳後根靠攏,兩腳各磨開45度共同形成90度的形式,全身放鬆、雙手自然下垂至大腿兩側,眼晴平視,心無雜念,靜下心來。
- 「面東」通常是指在早上清晨練功時,當太陽剛昇上來時,紫氣東來,對於練功很有效益。但是若所處的練功環境不允許,例如在室內等,面向那一方都可以的,以方便為原則。
- 「直腰蹲身」主要是為了能夠讓某一隻腳可以較穩當的移動。例如,為了要讓左腳往左跨一步,此時就要先「直腰」再「蹲身」,接著將重心移到右腳,此時左腳就可以很穩當容易的往左跨一步了(見「報載錄」第151~152頁)。不管是「漢導引強身功」或是「外丹功」,只要是想要跨某一隻腳之前,都要「直腰蹲身」先將重心移到另一隻腳,接著才真正移動跨另一隻腳了。
- 「內肩齊」是指兩腳之間的寬度是與內肩對齊,就是兩腋的寬度,(亦即,兩腳掌的外緣與胳肢窩對齊)。當腳下與內肩齊時,小腹的後天氣(元氣)與內腎通,有助引先天氣。 (見「報載錄」第152頁)
- 「右腳腳尖磨正」是指將右腳腳尖轉回向至身體的正前方。
- 「以腳立身」是指力量由腳底往上頂上去,讓身體變立正姿勢之意。
- 「收下顎」就是「縮(收)下巴」,其目的就是為了「頭頂正」,就是為了「意頂百會(穴)」。當立正、收下巴時,脊骨立起,督脈的氣,任脈的血,自然在體內周轉,氣暢血和,身體自然健康。全身輕鬆之際,腎臟自動立起,不只補腎氣,也充實丹田之氣,若腎與丹田之氣充足,行動或說話,必定朝氣蓬勃。(見「報載錄」第150~151頁)
- 「舌抵上顎」就是為了搭橋任脈(在身前)與督脈(在身後)。
- 「寬胸」就是為了不讓胸口內縮,阻礙呼吸,同時,此時也要包括「脊柱打直」。
- 「鬆小腹」是讓下丹田自由舒適。
- 「目平視」就是「兩眼平視」,其目的是為了鎮定大腦(見「報載錄」第151頁)以及能調和五臟之氣使之融合(劉泰造理事長,精工之法-漢導引和外丹功預備式示範觀摩及講解,103年度台南市中華外內丹功運動協會會員大會,2014年9月13日)。
- 「十指鬆張」是因為每一隻手指皆通某一五臟六腑,鬆張每一根手指不相互靠在一起,則氣就比較順暢通行(見「報載錄」第154~155頁)。
- 「第二指微翹」其作用像開關一樣,就比較容易引發先天氣。又第二指(食指)絡肝又絡腎,所以食指一翹,肝臟會很舒服,也會使腎經的湧泉穴活絡起來。當食指一翹,心包經中於手心的大穴勞宮穴也會很容易感應,心包經得以疏通。(見「報載錄」第154~155頁)
- 「腳底踏好」其意思是讓足心的湧泉穴緊貼地面,而湧泉穴是腎脈(經脈)的起點穴,當兩腳踏好後,氣會從湧泉穴走內足踝往上,至膝蓋的鶴口穴,至膝下彎曲的陰谷穴,至會陰,再至下丹田下方的關元穴,以幫助引發先天氣(資料來源:「增補本」,第18~19頁)。所以「腳底踏好」很重要。又,湧泉穴(也)絡肝,所以足心踏好,肝臟會很舒服(見「報載錄」第150頁)
- 「靜待先天氣,動」,此時最佳的狀態是,身體的先天氣已充足自動的讓手指、手臂、肩、背脊、軀幹、腳顫抖起來,但是初學者往往先天氣不足,所以張大師在教功時,就說不管如何,可以柔軟擺動或蠕動雙手(讓手輕輕上下抖動),這也是絕好的末稍神經運動,它使得手三陽三陰活絡,全身細胞也跟著活動。如此也可以引發先天氣(見「報載錄」第156頁)。
- 做預備式的時間,最好是要持續25分鐘,引發的先天氣才比較足夠。一般,15~20分鐘也可以。
- 當預備式「停」下來的時候,切記身體不要(亂)動,以免讓氣血亂掉了。因為在做預備式的過程中,氣一直持續在全身周遍串流,當停下來時,氣仍舊是持續在全身周遍串流的,此時若身體亂動,氣血就會亂掉了,所以身體要保持不動一陣子,讓氣血緩慢的調和下來。
- 「氣灌四大」的四大就是指四肢。
- 「嚥津」就是吞口水。就外丹功而言,口水是金津玉液,對身體健康很有益處。
- 見圖一。
- 先天氣一動,表現於外形有三:一、手(包括指、掌、腕)的前後擺動和上下蠕動。二、胳臂蠕動。三、腿部蠕動(見「報載錄」第156頁)。一但先天氣發動,氣在指、腕、肘、肩及趾、踝、膝、胯等關節進出,澤及四肢百骸,全身體節似乎輕快起來,比睡覺還舒服(見「報載錄」第157頁)。
- 先天氣呈上下縱走,預備式練至酣熟,任督兩脈氣動,身體可能輕微的前(傾)後(仰)擺動(見「報載錄」第159頁)。
- 抖預備式,可能產生的狀況有:排氣、眼流目油、流鼻水、打噴嚔。這是好現象,尤其身有疾病,類似現象最普遍。體內濁氣或分泌物排出,病況減輕,終而痊癒(見「報載錄」第160頁)。
- 外丹功預備式(三才式;天地人合稱為三才),在靜定之中,以後天氣引燃先天之氣(見「報載錄」第162頁)。
- 練外丹功的預備式,最重要的原則:身體自然站立,兩腳與內肩齊,全身不使力,全身放鬆,心無雜念,寧靜安和,呼吸自然。
四、示範
![]() |
圖一:外丹功-預備式-張志通大師示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