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全書》列表
編註
- 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本會是一個練外內丹功的團體,所以,所有的功架與練法都應該要以張志通大師所傳的外內丹功為主,此處會列出相關祖師大德的典籍,只是因為可能我們在練丹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疑問,而在張志通大師相關著作中,無法找到明確的解答時,我們才往祖師大德的相關著作中來找答案了。而且祖師大德們的著作中,很多都是與內丹功有關的,是進階的練法,也就是說,因為往往自己的功境與條件尚未具足,所以是不可以隨便就跟著練了,這很有可能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我們去讀祖師大德的著作時,只是為了要去理解其「道理」,而非是直接跟著練所提到的「練法」的,這是外內丹功同道們在此處閱讀典籍時,一定要有的基本認知。
- 依據《增補本》第103頁~第104頁,張大師說:鐘離子(即鐘離權祖師)之陽神超內院返天宮之法有十二科,分別是,「匹配陰陽」、「 聚散水火」、「交合龍虎」、「燒煉至藥」、「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玉液鍊形」、「金液還丹」、「金液鍊形」、「朝元鍊氣」、「內觀交換」、「超脫分形」。外丹功丹冊與上述十二科中有(些)不同,但道殊(途)同歸也。例如,外丹十二式(第一境)目的健康身心之功境足矣!再求外丹功之第二境深造,其造境裏藏有:匹配陰陽」、「 聚散水火」、「交合龍虎」、「燒煉至藥」、「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玉液鍊形」、「金液還丹」、「金液鍊形」、「內觀交換」。
- 也就是說,呂祖全書中所記載的鐘離子之十二科(記錄在《靈寶畢法》),其實某些內容,其道理之運用已包括在外丹功的十二式來體現了。這也意謂者,往往呂祖全書所述的只是道理,至於實務的煉法是沒有詳述的,亦即,到底是採用動功還是靜功,還是什麼樣的煉法也就沒有明講,而且口傳心授的部份,是一定沒有出現在呂祖全書中的。因此,我們看祖師大德的文章時,主要是要先看其所述的「道理」,而不是直接就跟著去練習了,這往往會存有很大的風險的,這是讀者一定要特別注意的。
- 我們外丹功的十二式是依據丹冊而來的,功架動作都是很明確清楚的,所以照者張大師所傳出來的功架來修煉是不會出問題的,而且這十二式所隱含的道理,也是與祖師大德所著述的內容是殊途同歸的,也就是說,這就是丹鼎派一脈相傳下來的道理,所以當我們在外丹功十二式上對於理論上有些不瞭解時,是可以參考這些祖師大德的文章的。
- 在丹冊上常看到的「無懷人」據傳指的就是鍾離權祖師爺。目前可以查到的資料來源出處是由馬西屏於2002年所出版的「外丹功祖師爺-一代奇人張志通傳」第2頁的內容:「但那時外丹功並未成冊,只是「口傳心授」時代,因此當時丹功情形僅止於傳聞。外丹功出現「丹冊」,可考是出自鍾離權,鍾離權自號無懷人,又號雲房先生…」。原本是時任記者的馬西屏先生,近身採訪張志通大師一年,然後先將採訪的內容在中央日報上連載,後來才集結成該書出版。因此該書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感謝呂正心前輩提供此一書籍照片文獻資料)
- 又,《 請大家來煉外丹功》一文刊載於2011年《高雄縣外丹功》第76~83頁,是由張大師講述,弟子劉泰造隨堂恭錄,其中提到:「丹冊可考,出自丹功祖師鍾離權。鍾離權傳丹冊給呂純陽,共有兩冊,分為父冊和母冊。外內丹功,有功字:是無懷人為正陽子鍾離權所傳。外丹、內丹無功字:則非無懷人所傳」。(再次感謝呂正心前輩提供正確的出處)
- 既然無懷人就是鍾離權祖師爺,而鍾離權又傳道給呂純陽,自然呂祖全書的內容是可以參考的。
一、呂祖簡介
依據維基百科對呂洞賓的描述如下:
呂洞賓(西元798年5月4日-880年6月29日)(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5月4日)農曆四月十四日出生,出生地:唐朝蒲州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原名呂嵒(嵒或作岩、巖、嵓),字洞賓,以字行,道號純陽子,綽號回道人,中國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儒釋道)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在所有的道教宗派中被廣泛供奉,全真道中被視為先祖,是五陽祖師中的純陽祖師。世稱呂純陽祖師,或簡稱呂祖。
二、《呂祖全書》各卷簡介
呂祖的著作非常豐富,依據尹志華所著「《吕祖全書》的編纂和增輯」一文中所述,清代乾隆初年,劉體恕、黄誠恕等人在明末刊刻的《道書全集》所收《純陽呂真人文集》的基礎上,彙輯江夏涵三宮等乩壇所出的經卷,編成32卷本《呂祖全書》。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年,邵志琳在杭州全真道士蔡來鶴等人的支持下,將32卷本《吕祖全書》增補為64卷,但目前流行的版本似乎仍舊是三十二卷的版本。可參考「《呂祖全書》的編纂和增輯」外部網頁文章,對於該書的編纂過程所作的描述。
二-01、三十二卷版本呂祖全書
依據「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30-431頁」的說明,三十二卷版本,收入《藏外道書》教義教理類。此書匯輯有關呂洞賓之事跡、神話傳說及著作。其資料來源,除《呂祖志》諸書外,主要為乩壇降筆及呂祖顯化所作。各卷概略如下:
- 第一卷〈呂祖本傳〉、第二卷〈靈應事跡〉為呂洞賓事跡傳記,主要在《呂祖志》等前人傳說基礎上增編而成。
- 第三至第五卷〈文集〉,多為宋至明漸次積累起來的傳說為呂作文章。其中卷三就包括重要的著作:《黃鶴賦》、《百字碑》、《百句章》。
- 第六卷《指玄篇》,收入白玉蟾注本,但白注並未指實該書為呂著,此則稱「系呂祖親著」。
- 第七卷《忠誥》、第八卷《孝誥》,多稱引宋人事跡,實為元以後人所作。
- 第九、十卷《前八品仙經》、第十一卷《後八品仙經》、第十二卷《五品仙經》、十三至十五卷《清微三品經》、第十六至十八卷《參同經》、第十九卷《聖德諸品經》、第二十卷《金丹直指諸品經》、二十一卷《醒心經》、二十二卷《度厄救劫救苦滌氛四神咒》、第二十三卷《雪過修真懺》、第二十四卷《玉樞經贊》、第二十五、二十六卷《葫頭集》、第二十七、二十八卷《涵三雜詠》和《涵三語錄》,以上皆為繼明《呂祖志》問世後續增的呂洞賓的著作。其中如《涵三雜詠》等皆出自乩筆,《玉樞經贊》等已見《道藏輯要》。
- 第二十九、三十卷《修真傳道集》,實即施肩吾《鍾呂傳道集》,但在呂洞賓言辭前加「呂祖曰」以示尊敬。
- 第三十一卷《敲爻歌、沁園春註解》,收傳為呂洞賓所撰〈敲爻歌〉注一種,明錢道華著〈沁園春〉注二種,分別為蕭廷芝、俞琰著。
- 第三十二卷《呂祖誥》,附柳、葛、王諸仙真誥。
- 第三十三卷《靈寶畢法》,呂祖全書卷三十三續編。亦即,多了一卷(第三十三卷)的續編。
二-02、六十四卷版本呂祖全書
六十四卷版本《呂祖全書》之重編及校訂,由邵志琳負責。六十四卷版本保留了三十二卷版本的序、跋,新增吳樹虛、彭启丰(雍正五年狀元)、趙金簡、沈吳坤、邵志琳、王世階六簡序,及蔡來鶴的后跋。
六十四卷版本《呂祖全書》各卷新增補的內容如下:
- 卷二:在劉本所載《靈應事迹》之外,復採他書事迹四則增入。又摘《神化妙通紀》二十二則,附錄于後。
- 卷十六:在劉本所載《聖德諸品經》之外,新增《呂祖道德經》,只有數百字。
- 卷十八:《廣慧修心保命超劫經》。邵志琳說:此係祖師降筆于虎林青平山中,親授在壇弟子朱佳諫、鍾啟明、王中三人。
- 卷十九:《度人解厄延生證聖真經》。系康熙五十二年(1787)杭州沈清成捐資刊刻。
- 卷二十:《先天一炁度人妙經》。來源不詳。(本超連結是連結至外部網頁)
- 卷二十一:《孚佑帝君心經》。來源不詳。
- 卷二十二:《金丹示掌初編》。邵志琳說,係乾隆癸未(二十八年,1763),呂洞賓在湖州云巢精舍降筆所作。乾隆甲年(三十九年,1774),蔡來鶴至蘇州,呂洞賓又降筆于怡草堂,令其帶回杭州,交給邵志琳重輯。
- 卷二十三、卷二十四:《三寶心燈》。采自杭州吳山餐玉樓刻本。係王世階得之於蘇州書肆中。
- 卷二十五:《孚佑帝君訓世文》。係呂祖降示于越郡(浙江紹興)陽明書院,趙如鼒刊,併作跋。康熙五十三年(1714)又有杭州王純儒作跋。
- 卷二十六、卷二十七:《金剛經注釋》。邵志琳《小序》說,呂洞賓于順治辛丑偕蓮池大師釋解《金剛經》,復于乾隆甲午(三十九年,1774)春降筆湖州云巢精舍,刪正訂訛。吳穎芳識語說,原書只標谷口子真及雲峰道人注釋,今湖州降筆,說是呂洞賓及蓮池大師之隱號。
- 卷三十六:在劉本所載呂祖《文集》之外,復採經懺內序文,及諸書詩詞各體未見《文集》者,補遺於后。
- 卷四十二:《渾成集》。採自明《道藏》。
- 卷四十三:《名壇新詠》。匯輯湖州云巢精舍、云怡草堂、蘇州彭氏之《質神錄》、松江趙氏之《玉清垂訓》、山東濟南豹突泉各處降筆論說詩詞。
- 卷四十四:《語錄會粹》。匯輯云巢精舍、豹突泉語錄、玉清壇語錄、新月壇語錄和玉清語錄。
- 卷四十五:《福報指南》,附《正教編》。蘇州彭尺木(即彭紹升、彭啟丰之子)郵寄。
- 卷四十六:《儒道同源》。係呂洞賓于乾隆戊子(三十三年,1768)春,在湖州云巢精舍降筆所作。(本超連結是連結至外部網頁)
- 卷四十七:《群言會粹》。係呂洞賓于乾隆庚寅(三十五年,1770)春,在湖州云巢精舍降筆所作。
- 卷四十八:《葯石製》。採自明《道藏》。
- 卷四十九:《太乙金華宗旨》。係呂洞賓先後于康熙戊申(七年,1668)、壬申(三十一年,1692)在毗陵(常州)降筆所作。邵志琳所採為蘇州吳氏抄本。(本超連結是連結至外部網頁)
- 卷五十:《金丹種子》。採自湖州云巢精舍刻本。有邵志琳之弟邵志純(字懷粹)《讀金丹種子篇跋。
- 卷五十一:《警世功過格》。採自湖州云巢精舍刻本。
- 卷五十二:《十戒十行》。採自山東濟南豹突泉抄本。有山陰劉發注釋。
- 卷五十五:在劉本所載《敲爻歌、沁園春注解》之外,新增郭紹儀注《百字碑》。
- 卷五十六:《廣化真經》。係柳真書所演。採自蘇州吳氏刻本。
- 卷五十七:《治病仙方決疑簽詩》。邵志琳《小序》說,呂洞賓頒簽方簽詩二百首于嘉興北關古蓮庵內。
- 卷五十八:《金丹救劫度人寶懺》。乾隆丁亥(三十二年,1767)十月,石云崖降筆于湖州云巢精舍。附有《云崖自述》,謂作者姓石,名有恒,字覆常,號云崖,湖北荊州人。生于明萬曆七年(1579),四十一歲中進士。任浙江長興縣令四年,「以事不徇情,遂于甲子(天啟四年,1624)元旦竟遭謀害」。死後為呂祖弟子。
- 卷五十九:《慈航無極寶懺》。有康熙七年(1668),呂洞賓《序》,謂:「適因紫陽仙子(即張伯端)纂《慈航無極寶懺》成,請序于予」,有張伯端《后跋》。
- 卷六十:《證道成真心懺》。採自湖州張氏刻本。
- 卷六十四:在劉本所載《呂祖誥》九章之外,「于別本經懺內增採六章,編次先后,標明某誥字」。「劉本附記柳王二真君、葛天君誥,今標作群真誥附后,復增入東華、西池、(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八仙、及張紫陽、丘長春、白紫清等誥十六章,以見仙派源流,前後授受,其傳極廣」。又增元代加封呂祖敕令二篇。
除新增內容外,邵志琳還將劉體恕所編《呂祖全書》的順序進行了調整,卷數也有變化。
三、《呂祖全書》內容列表
三-01、《呂祖全書》整體全書線上網址
以下為網路線上的「呂祖全書」全文網址,讀者可自行線上參閱。
- 「呂祖全書三十二卷-附禪宗正旨」,此版本是宋體鉛版印刷版,本網頁是將呂祖全書分卷來獨立瀏覽的,比較容易找到想要的文章,百字碑是在「卷三」的超連結,第38頁。
- 「呂祖全書-萬德至善社重刊版」,此版本是現代萬德至善社重刊的版本,文字非常的清晰,而且是分卷閱讀的,百字碑是在「卷三」的超連結,請點按「PDF格式」那一欄中顯示檔案大小的超連結,例如,卷三的PDF檔案大小為「1.20MB」點按該超連結即可閱讀,百字碑是在「卷三」PDF檔中的第26頁。
- 「19-06吕祖全書.pdf」,似是楷體的鉛版印刷版,但字跡有些模糊,可直接下載全書的內容,其中「百字碑」是在PDF檔中的第95頁~第96頁。
- 「呂祖全書-線上PDF閱讀版本」,與上述的「19-06吕祖全書.pdf」內容相同,可直接在「頁碼」欄位中,直接輸入「95」再點按「前往」鈕,即可閱覽百字碑的內容。
- 「呂祖全書-部份章篇-網頁文字版」,此為連結至外部網站,是從呂祖全書擷取重要篇章的網頁文字版,相對於PDF檔的格式,比較容易閱讀,包括,呂祖本傳、前八品仙經、後八品仙經、五品仙經、三品仙經、參同經(卷十六、十七、十八)、涵三語錄、修真傳道集、靈寶畢法、敲爻歌沁園春註解。
又, 「呂祖全書三十二卷-附禪宗正旨」,百字碑中的第二句為「降心為不為」,與上述其他所列版本中的「降心為不動」有所不同。這可能又是因為歷代傳抄時不可避免所出現的現象。若從字義上來分析,「不為」即是要「無為」,無為就是要「不動」,所以「不為」與「不動」在意義上有些地方是相通的,讀者只要瞭解到有這些不同的版本即可,也不用太執著於一定要爭辯那一個是對的。有關於「百字碑與百字銘之探究,請參閱「呂純陽百字銘-讀後心得報告-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03.31」一文文末的說明。
呂祖全書中的內容非常的豐富,有些文章內容非常深奧,非常有價值,讀者可自行詳參,必定會有所收獲的。
三-02、《呂祖全書》重要篇章
- 「《百字碑》」,請參閱「呂純陽百字銘-讀後心得報告-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03.31」一文的說明。
- 「《修真傳道集》原文」。此文集以呂問鍾答,一問一答的方式,將整個丹功修道的根本原理,以及特殊的詞彙進行了完整的論述,將整個天地之間與人身及修煉丹道的奧妙全部都說出來了,非常的重要,讀者要反復的細讀必能有所收獲。該文共18章,分別是: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時、五行、水火、龍虎、丹藥、鉛汞、抽添、河車、還丹、煉形、朝元、內觀、魔難、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