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正意煉丹功-健康快樂為其本-三、座談交流-2023.02.27
誠心正意煉丹功-健康快樂為其本,演講者:台北市林建廷總幹事,時間:2023.02.27,地點:台中市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會館,錄音錄影:劉月紅,譯文:廖本洋,定稿:林建廷。
請點按以下文章目錄超連結,以進入閱讀文章的內容。
目錄
- 編註。
- 一、前言。
- 二、煉功之際-分享的重點。(內容包括:三才式、放鬆的技巧、經脈河流與水庫、我的座右銘)
- 三、座談交流。(內容包括:發動先天氣的過程、氣走主流-支流-溝渠、炁直養而無害、氣質的變化與能量的轉換、三才式的五個功能、運動傷害、氣的傷害、80/20原則、蹲身甩手百壽功練功次第)
三、座談交流
提問一:(提問人曾益昇師兄)林總幹事,剛剛您提到三才式的五個功能,可不可以再講一下?)
回應一:(林總幹事微笑回應)
第一個功能,就是要求出先天炁,但是那個炁呢,不是你找身上的後天氣,此際先天炁就叫做磁場(電磁場)。至於引燃先天炁的過程究竟為何?(參考白板圖示),氧氣從鼻子吸進來,接氣管就一定會到肺,對不對?肺之下連接心臟,心臟的的心氣幫助血液進出心臟,有冠狀動脈和冠狀靜脈,其實臟腑是掛在我們的脊柱上,所以肺這裏的氧氣,然後接心氣,然後就會接脊柱,開始循脊柱往下來到這裏(命門穴及腎俞穴)接兩顆腎臟,兩顆腎臟(亦稱玄牝)乃是先天生命之門,兩顆腎臟,左為腎(水),右為命門(火)(註:玄牝之門又稱命門,位在兩腎之間)。
所以鼻子吸入氧氣,大師把它(氧氣)叫做「天陽之火」,氧氣入肺合心氣,循脊柱而下,脊背屬陽屬氣,也叫做火,所以從這裏(鼻)到這裏(肺、心臟)經脊柱到這裏(命門穴、腎俞穴)入腎臟。此際這兩顆腎臟(腎水與命門火),水跟火相剋(相互衝激),於是開始引燃先天腎氣,這時候叫做「引燃先天腎氣」不是「發動先天氣」,也不是開始「抖動」,而天陽之火(氧氣)就是引燃先天腎氣的重要來源(假設引燃先天腎氣是發電,那末氧氣就類似發電廠的原料啊!)。
然後引燃了先天腎氣之後,先天腎氣再循脊柱往下接尾閭、會陰到膀胱,此際足少陰腎經之氣從湧泉穴上行來到膀胱,開始蒸發膀胱之水化為先天氣,再上行到下丹田,而此際下丹田就叫變電所(註:關元穴就在膀胱的上方),變電所將先天氣和後天元氣化合為一之後,開始就要讓它氣走主流,對不對!開始要循行十二經絡,對吧!
而且足三陰之氣息由腳走腹胸上來(由足走胸),對吧!然後再接手三陰,經手的陰面(經內肩腋下)走手三陰來到手指末端(由胸走手),氣息來到手指末端再接手的陽面循行往上到頭(由手走頭),此際大師開示:靜待兩手先天氣由手指末梢蠕顫抖動起,叫做「發動先天氣」。
所謂的「靜待法」也是要從手指末稍開始蠕顫抖動起來,「領氣法」也是要先從手柔緩擺動(抖動)起來,不可以從小腹這裏就開始抖動起來,也不可以先從腳就抖動(跳)起來,一定要從手指末梢開始蠕顫抖動起。
那為什麼要從手指末梢開始蠕顫抖動起?因為手的大拇指屬手太陰肺經,所以大師以前說手的虎口要打開一點,小指要打開一點心氣強,大指開一點肺活量增強,手指節伸直,要從手指未梢開始氣走主流了,而且虎口開、手太陰(肺)經才會讓你的氧氣源源不絕,氧氣源源不絕才會讓你引燃的先天腎氣源源不絕,然後來到後天的元氣(小腹),然後再(往上走胸腹上肩走手三陰到指端)才會開始蠕顫抖動起,這就是引燃先天氣到蠕顫抖動的最重要的路線。
既然路線是這樣子,舌上抵,鼻納氧氣、經氣管到肺合心氣,再循脊柱而下,接的位置要放鬆,脊柱要鬆,要直,如果脊柱這裏(命門穴、腎俞穴)卡住,氧氣就無法經命門穴入兩腎引燃先天腎氣了,所以大師以前一直說要直腰,就特別是指這裏(命門穴),然後到這裏(會陰、膀胱)薰蒸膀胱之水,化為先天氣,循著這路線接足三陰,接手三陰到手指末梢,才開始氣走主流,所以從這裏(手指末梢)開始蠕顫抖動起,氣走手的陽面(手三陽)上來到頭,又循足三陽下去到腳,這叫開始氣循經絡而行,所以這時候要輕輕地氣貫手腳末梢,氣自然就走十二經絡主流,所以即使沒有引燃先天腎氣,也要先從手蠕顫抖動起,而不是引燃先天氣後,就只是腳和身軀在抖動,而手卻不動,手也要蠕顫抖動。
千萬不要只是腳在一直跳一直抖,那你就不會氣走十二經絡主流,因為那只是氣強氣動,並不代表更健康,也不代表你的後天氣血是走經絡主流,健康是後天氣血循行經絡通暢、充足、乾淨,不是發動先天氣就會健康,這個一定要認知正確,停止呼吸(沒有氧氣)一小時,你活得了嗎?不吃東西沒有血液(造血液),你活得了嗎?只有先天氣有什麼用?阿姐(陳黃美鶯理事長),對吧!這才是我們每天要呼吸新鮮空氣啊,然後才要吃東西啊,所以中醫師說,元氣不足,手腳冷的要死,然後吃個排骨當歸湯,手腳就熱起來了,這就是後天的元氣(精氣),所以外丹功跟一般的氣功不一樣,是因為我們引燃先天氣,帶動後天氣血,循著經絡不斷地循行,然後讓氣血充足、通暢、乾淨,最後調和五臟六腑,清虛乾淨,它的道理就是這樣子。
氣貫末梢、氣走主流之後持續慢慢地煉,氣息就會開始增強,因為氧氣源源不絕,藉由氧氣引燃先天腎氣也源源不絕,同時腳底足心之氣上行亦源源不絕,你們看白板圖示氣行路線圖,對不起,我不是在上課喔,你們或許都懂,但是我就是把它(氣行路線及引燃先天氣之過程)有結構性的讓你們清楚,你就不會亂掉。
你再看白板圖示經絡,經脈叫主流,絡脈叫支流,支流之外還有溝渠,氣血才能循行到全身所細胞。
經絡總共十二條,從手太陰肺經起,接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一直循行,最後到足厥陰肝經、再接手太陰肺經,此十二條經脈即為主流。
主流旁邊還有支流,稱之為絡脈,例如濁水溪是灌溉主流,支流即為嘉南大圳,支流的水還要循行溝渠,才能灌溉到每塊田地,像是濁水溪的水如果要留到我們虎尾鄉下的稻田,要先經過嘉南大圳之後,還要再從溝渠經過小水溝才能灌到到我家的稻田,而我家的稻田又是位於水溝的尾端(水尾),白天水頭被人阻斷去灌溉別人的稻田,我們要等到半夜才能夠灌溉自己的稻田,別人灌溉好了,水才有辦法到達水尾。
外丹功的氣血循行也是一樣,你也是要先走主流,再走支流,再走溝渠,所以我們會有經絡,包括經脈、絡脈、溝渠,氣血才能循行到全身細胞。
所以一開始,氣不足,第一階段就是讓氣走主流,第二階段要讓主流之氣充足,充足之後,仍不可以大抖,因為主流接支流接溝渠的位置(分支點)是最脆弱的,若大抖,支流接溝渠之處很容易潰堤,微血管會破裂,當一直大抖之際,你就要讓抖動開始緩和下來,大抖是對的,但是不能太久,氣足之後,抖動要緩和下來,然後氣就會走到支流,那剛開始氣走支流的時候,你會有感覺,就是身體好像氣球似的慢慢的膨脤的那種感覺,這時候再鬆一點,就變成蠕顫微波,氣血就會循行到每個細胞來,這才是我們習煉氣走主流、支流、到溝渠最重要的道理。
當主流、支流、溝渠都練成了,總共十二條經絡都練成了,而且十二條是一條接一條都通暢了,然後氣血又充足、又乾淨,這才是真正的健康,對不對!所以這個過程當中,習煉健康之法,手腳要抖動,不能不抖,但是如何抖就有技巧了哦!
一開始發動先天氣,氣不足,先天氣似有若無(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對不對!然後開始氣貫手腳末梢、再貫手腳四大,慢慢地手腳之氣愈來愈強,手腳的蠕顫也愈來愈順暢,然後慢慢的到身軀也在蠕顫,對吧!然後持續的蠕顫,當你覺得氣很強而不自覺大抖的時候,你要控制使抖動緩和下來,開始小抖(此際,氣從主流入支流、溝渠),然後慢慢的到蠕顫微波(氣入細胞),這就是我們要習煉氣走主流、支流、溝渠很重要的道理。
而抖動的過程調控不是很簡單地用文火、武火的概念就能解釋清楚,大師傳下來的資料開示,文火是不抖的哦(外靜內動、沐浴薰蒸),武火才是要抖的,武火抖的時候還要有過程哦!即所是先天氣甫起、蠕起、浪起,風起、雲起的過程,要去調控,每個人過程不一樣,你可能一分鐘、兩分鐘才從甫起到浪起,我們蘇老大可能一分鐘內就到浪起,我們可能要練到第十分鐘才進入浪起階段,知道嗎?每個人過程會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一樣,體質不一樣,飲食不一樣,作息不一樣,假設今天有十個人一起煉功,可能甲同道很快地五個階段過程就走過來了,而乙同道可能連第二階段都上不去,那無所謂,只要你每天練功,最後還是會有經歷五個階段過程。
所以啊!這是習煉健康之法第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要執著大抖。大師資料寫得很清楚,大師說:你好不容易引燃先天氣,開始從手指末梢蠕顫抖動起了,結果你看到別人在抖,一直大抖起來,結果啊!你就會心念太重,然後直接開始從小腹抖起來,因為氣從小腹這裏抖起來最快啊!對吧!問題是,這裏(小腹)是後天元氣之所在啊,後天元氣比重太高(太強),就會壓抑先天氣不起啊!後天氣太強就會一直猛抖跳動,最後氣一直在身軀到頭頂上下衝擊),結果是煉到手尾腳尾冷吱吱,這裏(頭部)卻是又熱又流汗,猛抖到全身都是大汗淋漓,但是手尾腳尾冷,因為一直練氣強、氣抖,你沒有慢慢地實際氣走經絡主流、支流、溝渠,所以才會練到手腳冰冷、四肢氣不足,道理在這裏,以上所述就是氣走主流的觀念。
那什麼叫「炁直養而無害」?炁直養,炁在哪裡直養?脊柱啦!蘇老大最清楚,大師跟你說「炁入脊骨」啦!炁入脊骨,往上接天之氣,尾椎往下接地之氣,如此才會炁合天地人,所以炁直養,接天之磁場,接地之磁場,這才是直養而無害,不是站著煉功就是直養而無害。以前我們在聽大師教功時的口訣,我們都誤解太多東西,所以「氣走主流不走亂流」、「氣直養而無害」,這是第一個重要的觀念。
第二個重要的觀念,就是當你習煉健康之後,如果有興趣想要提升功境,煉法就只有兩個方向而已,很簡單,第一個叫「氣質的變化」,第二個是「能量的轉換」。
這跟我們讀書求學的過程很類似對不對!我們讀書求學,從國小一直到大學,你會發現你的氣質會改變,練功也是一樣,當你一直練練練,你身上的氣也會產生質變,知道嗎,本來是氣(量)不足,然後氣慢慢增強、通暢、乾淨,再持續修煉下去,氣就會轉化質變啊!
第二個是你的能量會轉化啊,你初始煉功本來是只有體能而已,慢慢地練下去,尾椎的部份叫神骨,突然先天氣進入神骨,一股熱流開始竄流全身,那就是能量轉化(體能化熱能),再持續修煉,熱能化電能,全身好像電流串流一樣,形成磁場,產生電磁、核磁、光磁,這就是能量的轉換。所以是氣質變化過程當中,能量也在轉換,而在氣質與能量同時轉化的過程當中,大師就開示出二境的功法、三境的功法、四境的功法,甚至是五境功法,這是因為為了讓氣質與能量同時轉化的過程當中,能夠持續不斷地精進。
但是轉化的過程當中,還是要一腳步一腳印,就好像你讀國小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研究所二年,你還是要一年一年的學習,即使你就讀一年級,一樣第一週學什麼主題、第二週、第三週,然後一直累積往上提升到你學會了。外丹功也是一樣,你要能量提升、功境提升、氣質變化,你還是要一階一階慢慢往上修煉,所以我剛剛講不要追功,對吧!除非你是資優生,資優生也不會國小三年級直接跳高中就讀,他頂多國小六年唸到五年級再升國中就讀,也不會直接國中跳高中,頂多至少國中要唸兩年,他還是要有一定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外丹功的功境提升的基本觀念,所以我剛剛講的,就是要以健康為主。好吧!就是最基本的概念,就先不談功境了。
以前述為基礎,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就提出來交流,或是大師所出版的書本,那個名詞你不清楚,或是你看到大師資料出現「先天腎氣、先天氣、先天炁、先天一炁、元陽之氣、正陽之氣」這些名詞,到底大師是在說什麼?你可能會搞混了!因為這些不同的名詞,就是大師在開示敘述「氣質的變化」。
此外,我們每個人都有身心的業障,若是修煉真正外丹功先天炁,你的業障可能會出現,例如今天下午你要來跟蘇老大練功,結果老婆一直拉住你,不讓你來煉功,這就是心理的業障啊!你沒有緣分和福報修煉丹功啊!知道嗎?所以你要跟你的老婆溝通,說有什麼事情等我回來再處理,那叫克服業障;或是你在練功的時候,突然手肘或膝蓋痛到不能動,這就是你身體的業障出現了,身體的業障叫病根,所以我們練功過程當中,會出現業障,你要一一去克服,持續煉丹功,克服心理的業障與身體的業障,這才叫做「苦修」,如果你不克服,你放棄了,不練了,那就沒有了,要從頭開始了!很多人練功已經十年,突然福報不夠,業障克服不了,與同道有紛爭,生氣到不要再練功,結果回去開始生病了,業障沒有衝過(消除),蘇老大對不對!你一定也經歷過這些過程,你能夠持續煉功教功,撐到現在,業障要克服多少啊!包含病根啦!包括心理的業障,忙於上班,像我現在還在上班、教書,有的沒有的事情一大堆,這就是要克服業障,還是要每天練功、教功。好!此主題先分享到這裡(鼓掌聲)。
提問二:(提問人曾益昇師兄)練外丹功的五個功能,可否再講清楚一點。
回應二:林總幹事說明如下
大師對於身心在煉功過程所產生的變化,通常會用「境」或「階」來論述,例如:外丹功有五境、三才式有五階。外丹功十二式練完產生的境界叫做「境」,叫「功境」,如果單獨一式產生的境界的變化,大師叫做「階」,所以,預備式會有一階、二階、三階、四階、五階,但是大師的資料從來不會說預備式有一境、二境、三境、四境、五境,看不到的,大師會說外丹功一境、二境、三境、四境、五境,因為外丹功要練十二式,才會有一境、二境、三境、四境、五境,差異就在這個地方。
此外,功境、功效或是功能三者的內涵是不一樣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剛剛講的「三才式」,在練五個功能,不是練五個功境。
第一個功能就是「求出先天炁」,煉出先天炁,就是煉出磁場,也就是電磁場(簡稱電磁),也就是煉出自身的電磁場,所以大師開示「先天炁自虛無中來」,「虛無」這兩個字,指(代表)的就是「磁場」啦!叫虛無啊!風水(磁場)才是虛無啊,摸不到、看不到啊,才是虛無!所以不只是在煉出先天腎氣而已,煉出先天腎氣只是過程、基礎而已,所以三才式第一個功能要煉到能夠「求出先天炁」。
第二個功能,要煉到「毛竅具有吸張」的功能。煉至毛竅具吸張功能之際,氧氣會自然從毛竅進去啊,邪氣會從毛竅出來,這叫「毛竅吸張功能」。蘇老大,若我說錯!你要馬上糾正哦!當煉至毛竅具吸張功能,那很多人到此階段出問題,為什麼?因為呢,他在空氣不乾淨的地方煉功,結果都把髒空氣吸進身體內;或是其他同道在練初級功法,正在排毒、排髒的邪氣,結果你卻在煉毛竅呼吸法,於是就把人家(排的毒)吸進去,喔!雖然你練的時候覺得氣很強,但你就吸別人的髒東西進來,即使氣很強也是因為毛竅吸入髒的氣在變強啦,不是乾淨的氣在氣強啦!所以到第二階段修煉毛竅具吸張功能的時候,就要在環境清幽、空氣乾淨,且不能有干擾的地方煉功,不是隨便地方都可以亂煉的。若是團體煉功,也要跟程度一致的人一起煉功,你不要混在身體不健康的人旁邊煉功,否則你一定會出問題,煉功境愈高的人,身體就會(變)愈差,就是因為你都吸進不好的邪氣,所以往上一階在煉毛竅具吸張功能。
第三個功能在「煉骨節骨頭」,亦即在煉炁進出骨節骨頭。炁入骨頭,炁出骨頭,炁進出骨節,但是呢,炁進入骨節(筋),大師叫做「百骸受恩」。若是煉至炁出骨頭、炁入骨頭,又稱為「雲開月現」(就外丹功十二式而言,屬第三境初階功境),就是脊骨的炁(上下)進出,這就是練第三個功能,但是,此階段功能也叫「境」,但是大師都用「階」這個名稱。
再來第四個功能是「煉臟腑」啦!炁入臟腑,然後藉由五臟:心肝脾肺腎,化電磁場。以前我們台北市有一位前輩,○師兄,他的先天炁很快煉出,因為大師帶著煉,○師兄從第一、二功能直接跳第四功能,大師說,唉!,○師兄雖然煉得很好,功境很高,但是呢,不穩固,留不住!功境無法累積慢慢往上提升,很容易來的快、也去的快啊!為什麼會出現這現象呢?因為○師兄沒有煉到第三個功能,炁入骨節骨頭,所以這是第四個功能。
第五個功能「煉血液」,煉到血液含炁,包括微血管,都是有血液的。喔!煉血液,你們聽聽就好,我分享到此,我不能再詳細說明了…不要再問,因為你問了,我不能不答,(笑),這些論述,是因為大師在南區教功,看到大家都是在亂抖,然後預備式也不知道在煉什麼,只是隨口開示的重點(並未詳細說明),大師教功的時候,總共講了兩次,沒有寫成文字,所以你們找不到任何的文字,但是你們一定聽過某些前輩講過,二月份丹士論壇那天,何(進修)大師兄也提及五個功能,對不對!只是他沒有說明那麼清楚。如果你要煉出先天炁,源頭還是要氧氣充足,要先煉出先天腎氣,所以氧氣才是生命的泉源,而且煉功還是要以追求健康為基礎,才是有辦法煉這五個功能。
那什麼叫「功境」?比如說,預備式的第一境,他會有五階的功境,你們去看大師所著的一本書叫做「外丹功初步功境說」的最後面文章,大師提到預備式有五階功境(初級境),第一階叫「求炁」,第二階叫做「鸞鳳和鳴」,第三階「春風澹蕩」,第四階叫「蓬飄萍轉」,第五階是「六脈調和」。這是第一境(初級境)的五個階段產生的功境的變化,所以書的標題叫做「外丹功初步功境說」,他沒有叫「五境」,那很多人都誤會了!把初級境五階當五境。
再來,初級境第一階在求炁,求炁時,又會有先天炁(氣)發動的五個階段過程,包括先天氣甫起、先天氣蠕起、先天氣浪起、先天氣風起、先天氣雲起,他不是功境,他是過程。很多人把浪起當成功境,而且執著浪起,大抖,最後壓抑先天氣不起,然後煉到後天氣都積滯在頭部,像是戴鋼盔在頭上、上火,結果反而煉愈久愈不健康,因為這是先天氣發動的五階段過程,你不能把它叫做功境,真正的功境是煉至六脈調和、倍為十二經,十二經脈及八脈豁然暢通,以炁健身,再慢慢往上提升功境,所以大師很明確,將甫起、蠕起、浪起、風起、雲起叫做先天氣發動的五個階段過程,不叫功境。
大師留下的資料很多,我們都把他搞混了,這只是過程,只是第一境發動先天氣的過程,我們卻把他當功境,反而煉錯了,對不對!「求炁」之後要煉「鸞鳳和鳴」,這叫「匹配陰陽」,什麼意思?就是當你已經發動先天氣,你不能先天歸先天煉,後天歸後天煉,你要讓先天氣和後天氣混在一起煉,循著經絡而行,才會變化氣質。所以大師的資料很多,看多了,我們卻都不瞭解,反而煉錯了。境與階的區分就簡單介紹到此,可以嗎?
提問三:(提問人曾益昇師兄) 我這個身體不好,又練到腰痛,又練到跛腳,然後看醫生,然後現在練的話,有什麼要注意的?第一個以前我們,我練五年,那一二三年,真的不曉得,都是大抖,全身大抖!
回應三:林總幹事說明如下
(大抖)這是對的啊,只是大抖的時間要多長(你)?如何調控?你不知道而已啊!
(曾師兄:對,不知道)
林總幹事說明:
不是不能大抖,你們不要誤解意思啦!而是要了解大抖的目的為何?大抖的目的達到之後,要如何調控?如何從大抖調整為蠕顫、再到微波、甚至外靜內動、到內外均不動?
(曾師兄:你剛剛講的話,我們就瞭解,這大抖會抖出問題,就是說,脊椎確實出問題,但是這個過程當中,受益也相當多,像高血壓降下來了,還有其他的病,慢性疾病也降下來了,但是,唯一,在這前三年的過程當中,有你剛才敘述到的,陰陽手抖完以後,一邊冷一邊熱,還有抖完以後,我們換了四套衣服,都是黃黃的,把那個毒都有排出去,但是三年前因為脊椎的問題,我後來就,那個羅主任就(教我打)微波,那微波以後,平安了將近兩年多,那現在兩三個禮拜前,又搬東西,又開始又同一個地方,好像刀割一樣,那我想瞭解如果有同道練的過程當中像你講的就是說)
林總幹事說明:我也經歷過跟您一樣的過程。
(曾師兄:那解決的辦法是怎麼樣,是不是能夠給我們分享一下,謝謝。)
林總幹事說明:
好!我們一直努力練功,為何最後反而會出現問題!就我的觀察,大都出現兩種問題:第一是運動傷害,第二是氣的傷害,氣走亂流造成的傷害,或是你煉以心行氣法,用心念帶著氣亂跑,未氣走主流,那就是氣的傷害。
運動傷害最常出現在兩個地方,第一個在膝蓋,第二個在腰椎,這是我們常見的兩個運動傷害的地方,膝蓋的運動傷害都是出在蹲身甩手沒蹲正確,而且只要是需要下蹲的功法(雙手合十、捧珠入覲、迂迴轉帶、佇養心神定力功),或是大仙鶴步,幾乎膝蓋受傷的機會比較大,因為你沒有聽教練的話,亂做亂蹲,教練明明叫你膝蓋對腳面,你就是要這樣(膝蓋往內撇),明明叫你直腰蹲身,你就是要這樣(身體往前傾),膝蓋當然會受傷啊!
這不是教練沒教,我相信蘇老大一定有教,是你們沒聽懂,或是你有聽到,但是自己沒有把他做對,(曾師兄:有聽沒到),對!此外,走大仙鶴步要慢慢地平掌落地,你卻是快速去往下落地,突然膝關節頓挫一下,煉久易受傷,就好像我們爬山,走階梯下坡(腳尖先著地,腳跟又重擊地面),膝蓋是不是容易受傷?道理不就是一樣的嗎?所以煉功造成的第一個運動傷害,大都在膝蓋。
第二個運動傷害在腰,腰為什麼會受傷?很多人不知道,因為你常常用這裏(小腹)在大抖,而且小腹前後大抖,因為你沒有將氣化到手腳來抖,氣集中在小腹大抖!然後,腰要直上下的抖,氣要上下來回循行,你卻只是小腹在前後鼓盪大抖,所以腰就很容易受傷,若是氣太強、抖的幅度又更大、更容易受傷。
我做給你們看,(做雙手合十)你們看國內外有很多人這樣做(小腹前後的抖動),這樣子抖法,腰會不會酸?腰有沒有在(前後)晃動?此時小腹的氣已經很強了,但問題是你的腰在前後晃動,這那裏會有效呢?這樣的過程就會愈練、腰愈容易受傷。還有這個(做捧珠入覲)也是啊!我做給你們看,(小腹與腰前後的抖動),這種抖法,腰會不會受傷?會受傷啊!所以功架很重要,要按照教練教的方法好好地煉,不要自創抖法。
此外,(蹲身甩手)若是你蹲不下去,你就雙手前後甩動就好,你不要學人家手要過膝蓋,結果這樣(整個身體往下蹲到底,而且身體前傾),膝蓋不受傷才怪!你能蹲多少就蹲多少嘛!把基本的功架要求做對,不要跟人家比較。所以,運動傷害一定要避免,我們外丹功才會再度興盛起來,才不會造成很多人運動傷害,我們台北都一樣,台北也有很多同道煉到運動傷害。
第二是氣的傷害,大師教功時都會說:「抖!把打氣打上來」,很多人誤解大師說「把氣打上來」這句話,「把氣打上來」不是指氣由下往上打,大師所說的「打」指的是「打氣」,令氣息增強叫做「把氣打上來」。請問你在(用打氣筒)打氣是不是這樣(往下壓)灌,還是這樣(往上壓)灌?對啊!(當然是往下壓灌),大師教功時喊的口訣,我們常誤解他的意思,所以我們傳承下來在喊口令的時候,也跟著教錯!這也不能怪我們的前輩,他們就是大師怎麼講,他們就怎麼教啊!沒錯啊!只是我們所有人都誤解大師的意思!打氣指的是令氣息增強,不是一直由下往上打上來。
那氣息要怎麼增強?一直貫末稍、貫手腳四大啊!讓手腳氣息慢慢增強,手腳氣息貫滿之後,自然這裏(小腹)的氣息會慢慢滿上來啊!所以氣息要先煉到手腳來,然後從手指末梢慢慢到這裏(手臂)滿了,肩下鬆、胸腹往下沈,氣息自然沉到這裏(小腹),這裏(足心之氣往上行)滿到這裏(小腹),於是這裏(小腹氣息)滿了,這裏(小腹至大腹到胸部)也慢慢滿上來,氣息要先往下沉再慢慢的滿上來才是正確的煉法。
結果我們一直執著在大抖,於是出現兩個現象:第一、氣一直往上衝,一直衝上頭,煉到滿頭大汗;第二、氣一直衝撞臟腑,臟腑是要透過十二經絡的氣血不斷的循行去化臟腑,不是氣(直接)一直在(撞、衝擊)臟腑,那是不對的,所以最後不是傷到腦,就是傷到臟腑,那就是氣造成的傷害。
特別是傷到臟腑,通常是十年、二十年之後才會出現問題,不會那麼快就出現哦!所以說有人會說:我練功前五年、十年,身體狀況都練的很好啊!怎麼會練愈久,開始這邊出毛病,那邊也出毛病,還查不出原因,而且練的時候(小腹)氣就很強啊,怎麼會沒練的時候,這邊也痛苦,常常生病呢?這就是臟腑已經出現問題,產生慢性疾病了,氣的傷害造成了?你查不出原因的。
所以為了避免運動傷害,就是功架要正確,一定要按照大師的資料,教練教的功法、功架,把它做正確,該蹲的時候,按照自己的體力耐力多寡來決定下蹲的幅度,大仙鶴步慢慢走,不要小腹前後大抖,如此,膝蓋才不會受傷。
而避免氣的傷害,最重要的是大師開示的一句話「炁入四肢而煉形」,亦即氣由腳上到肩的時候,要化到手臂下到手心手指。此外,氣上到頭的時候,要趕快往下鬆沉,氣自然會往下行,氣息不可以一直衝到頭(氣不可積滯在頭)。
然後,氣走外爐,大師開示「外爐通時內爐紅」,外爐指的就是毛竅、皮膚、肌肉、骨頭、骨節,這叫外爐,先煉外爐,再化內爐,亦即藉由經絡的循行、神經反射(系統)來化內爐(臟腑),而不是令氣直接去衝撞臟腑,所以大師才會開示:「外爐通時內爐紅」。為什麼內外爐紅?「紅」指的是什麼意思?因為氧氣叫「天陽之火」(屬後天氣),先天氣叫「先天之火」,後天之火合著先天之火循行內外爐,爐火!爐火!大火為「紅」啊!所以大師的口訣,我們很多看不懂到底是在說什麼,誤解太多東西,所以要去先煉外爐(炁入四肢煉形、炁走外爐),再化內爐。
最後跟大家分享煉功時,氣息分配原則:80/20(八十比二十)原則。蘇老大一定有聽過。初始練功,四肢氣息佔百分之八十,軀幹佔百分之二十,才會氣(炁)入四肢煉形,這是第一個原則。
第二個原則:外爐佔百分之八十,內爐佔百分之二十,功久才會「外爐通時內爐紅」,外爐指的是肌肉、皮膚、毛竅、骨頭骨節,內爐指的是臟腑。
第三個原則:下半身(肚臍以下)佔百分之八十,上半身百佔分之二十,如此煉法,氣息才不會集中到頭,才不會受傷害。
這三個80/20氣息分配原則,大師在其撰寫的不同文章裡跟我們開示這個概念,我把他全部綜合起來,變成這三個80/20原則-簡單容易記的方法。根據這三個練功原則,就不會造成氣的傷害,氣不會走亂流,而且你就知道氣走外爐,要先氣貫末稍、氣走四大,然後才化內爐,這是最基本的功理功法。
至於要怎麼煉才會氣走外爐佔百分之八十?煉功時眼晴要怎樣看?垂簾?還是眼晴往前看?眼睛要平視往前看才會氣走外爐百分之八十啊!若是眼晴閉起來,氣就會走臟腑比較多啊!結果人家眼晴睜開往前看,氣走外爐,把他的邪氣、碳氣打出來,然後你卻眼晴閉起來,氣走內爐,一直把它(這些邪氣、碳氣)吸進來(臟腑),雖然你的閉眼煉功會覺得氣很強,但是都吸到別人的邪氣入己身啊!即使你氣很強,卻大都是邪氣,煉久反而不健康,而別人睜眼煉功,一直將邪氣透過毛竅打出來,道理就在這裏邊。然後氣走下半身佔百分之八十,這樣頭才不會出問題。這就叫80/20原則,不管你是煉健康之法,亦或是煉提升功境之法都一樣,還是要根據此原則煉功才會比較安全。
(曾師兄:氣走下半身有什麼訣竅?)
林總幹事說明:
全身「柔鬆到底」,氣會沉到那裏去?到足心啦!氣沉到足心之後,氣就自然又浮上來了,再從上往下沉下去,就又浮上來了,當氣已上達肩膀,就要把氣往手臂化下去,足心的氣往上浮,不可以一直積滯在頭上(氣到肩要化到手),這才是安全的煉法。
(曾師兄:因為你這麼一講,我心理的衝突蠻大的,如果說,先前,有人告訴我們(這些),就像如果我們船在行駛,有這個燈塔的話,才不會觸礁啊)
林總幹事說明:
這都是我根據大師留下的資料,自己摸索出來的啦(笑)。
(曾師兄:但我的意思是說,您當然也已經摸索很多,因為我知道教書的人,做教授的當然這個功力,你做事情,細節你都會去把他彙整,是不是(您)能夠交流你有屬於初階方面,有哪幾個要注意,能夠讓我們在推廣方面,教練方面也能夠去注意到這個,因為我去別的地方,時常看到有別人教功,我現在看到的教功,有一些教練,叫人家,抖起來,抖起來,一直叫人家抖起來,但是沒有像你剛剛講的那個注意的點)
林總幹事說明:
「抖起來」並沒有講錯,只是抖起來之後,身為教練,應視跟隨煉功同道已進境到什麼階段?再決定應該要如何協助同道調控氣息的變化。
(曾師兄:對啊,但是每一個人都抖了,相當的大,三五年以後,問題就來了。)
林總幹事說明:
我們台北大都也是這樣啦!身為教練,未來教功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曾師兄:所以我的意思,大家能夠深入的這樣子一個內爐外爐(的說法),我的意思是說,這個細膩的點(是)值得提醒。)
林總幹事說明:
我舉例說明「蹲身甩手」的修練次第。蹲身甩手時,前後甩手之際,手到底要多低?(手腕過膝蓋?還是要低於足踝?)腳要不要蹬?手往後甩要甩多高?要不要翻肩胛骨?肩要不要轉圈?很多同道還是不知道。我就畫個圖(白板示意圖)。我們(先)不管這個(壓虎口),然後雙手往後甩的時候,手變成這個樣子(手臂往後甩高且出力翻肩胛骨),我們剛剛講說練健康之法,氣要走十二經絡,十二經絡主流必須氣走手腳末梢來回,且要炁入四肢煉形,對不對,所以最初級的練健康之法,當你壓(虎口)完之後,兩手打開時,你的手(往前伸)是直的,手肘沒(彎)曲,此際肩膀的氣是到那裏?在手心、手指這裏。蹲身坐尾閭時(往下坐)雙腳的氣自然下沈,氣到足心?膝蓋?還胯?氣自然沉足心對不對?雙手往後一甩,「氣由手經肘到肩」,同時「氣由腳經膝到胯」,一秒不停,接著往前甩,「氣由肩經肘又回到手」,同時「氣由胯經膝也回到腳」,所以(手臂伸直前後擺盪)氣在手腳來回啊!練久是不是十二經絡就通暢了!
但我們卻常常看到的是這樣子(後甩時,手臂甩繞一圈到前面),有人開玩笑的說:甩繞三圈的最厲害,二圈的也很厲害,一圈的不錯,半圈的快要進步了,甩不過(一圈)的沒有功夫,是嗎?健康是氣走經絡,前後甩手,氣血在手腳來回,不是叫你去甩這個(手臂繞圈圈),手臂繞圈圈,那是拳術在練的法,外丹功是在練健康氣息啊!(這)不是對錯的問題,是他搞錯了,那是練拳術的才要這樣子,因為他如果沒有甩繞(圈)很快,你在跟人家打鬥,(手的)速度就要快啊,但我們並沒有要跟人家打架啊,我們是要練經絡氣血通暢,我們幹嘛要這麼練呢?他是誤解外丹功的功法內涵,(這)不是對錯的問題。
所以就蹲身甩手而言,第一階段(初級功法),藉由前後甩手,先煉「氣在手腳來回循行」。
第二階段(中級功法), 除了氣在手腳來回循行之外,還要煉至「氣在小腹、會陰(前陰後陰)、尾閭、命門來回循行」,亦即「往後甩,氣由小腹經會陰、尾閭到命門」,「往前甩,氣由命門經尾閭、會陰回小腹」,煉久了,小腹、會陰、尾閭、命門(下丹田和尾閭關)就會氣足且通暢。
第三階段(中級功法):氣由尾閭循脊柱而上,「尾閭關」煉通之後,再往上要接著煉「夾脊關」,想要衝開夾脊關,必須尾閭關的氣夠強,往上才衝得開夾脊關,此際,只有足心的氣上行到尾閭還不夠強,還必須藉由足踝足跟的陰陽蹻維四脈之氣引氣上行,尾閭關的氣才夠足,就可以衝開夾脊關往上到肩背,因此,腳掌一蹬、手往後甩,氣自然由足心接足踝引陰陽蹻維四脈之氣上行、經尾閭循脊背上行到肩,然後再往前甩,尾閭一坐、腳跟一蹬,氣自然再由肩背往下循原路回足心。
所以,為了讓陰陽蹻維脈之氣打上來,增補本才會提及「蹬滑甩手」,蹬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陰陽蹻維脈的氣引上來,陰陽蹻維脈四脈加上腳的六條經脈(足三陽足三陰),這十條經脈氣足,氣才能由尾閭循脊背上行到肩背,所以習煉此階段,往後甩就要腳掌蹬一下,往前甩變成腳跟蹬一下。
如何從第三階段(中級功法)銜接到第四階段(進修功法)修煉?既然第三階段往後甩,氣已經上肩背,此際,氣不可以直接上到頭,要先化到手臂下去,亦即「往後甩,氣由足心足踝上行、經尾閭、上脊背、接肩、經肘到手心」,「往前甩,氣由手心經肘、肩、下脊背、尾閭、會陰、回足心,再以腳立身,氣回手背」,這時候就不再蹬滑甩手,調整為先坐尾閭(尾閭坐低一點、手低於足踝處),再以腳(足心)立身,同時「往後甩,氣由足心足踝上行、經尾閭、上脊背、接肩、經肘到手心」,「往前甩,氣由手心經肘、肩、下脊背、尾閭、會陰、回足心,再以腳立身,氣回手背」,此即為第四階段修練主軸及氣行方向。
第五階段(造詣功法),等手腳、尾閭關、夾脊關都練通了,這時候要煉玉枕關,同時氣行任督二脈,甚至到最後氣行八脈、上下來回循轉。所以,初始是「往後甩、督脈上,往前甩、任脈下」,氣行任督二脈。雖然道理(講都)很簡單,對不對?但是千萬不要追功啊!要依修煉次第,從第一階段開始煉起,再逐步提升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階段。
(曾師兄:所以沈海衝尾,是屬於第一、第二?)
林總幹事說明:
運用「沉海衝尾」秘法,已經到了第四、五階段了。
(曾師兄:所以一般會誤以為只有在下面的作用)
林總幹事說明:
是啊!另外要注意的是,你的氣從那裏上來,就要原路回去,才不會迷路,就像是你不可以開車(由)台北高速公路開到高雄,回來的時候去走台三線,又去走山路,三天還繞不出來,回到台北要三天,所以你的氣往那裏去,就要從那裏回來,然後要天天煉功,煉久了以後,所有的氣行通路就會通暢,練久了氣就會乾淨、就會充足。
時間到了,(劉月紅師姐:我們照個團體照),好。(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