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正意煉丹功-健康快樂為其本-二、煉功之際-分享的重點-2023.02.27
誠心正意煉丹功-健康快樂為其本,演講者:台北市林建廷總幹事,時間:2023.02.27,地點:台中市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會館,錄音錄影:劉月紅,譯文:廖本洋,定稿:林建廷。
請點按以下文章目錄超連結,以進入閱讀文章的內容。
目錄
- 編註。
- 一、前言。
- 二、煉功之際-分享的重點。(內容包括:三才式、放鬆的技巧、經脈河流與水庫、我的座右銘)
- 三、座談交流。(內容包括:發動先天氣的過程、氣走主流-支流-溝渠、炁直養而無害、氣質的變化與能量的轉換、三才式的五個功能、運動傷害、氣的傷害、80/20原則、蹲身甩手百壽功練功次第)
二、煉功之際-分享的重點
大家繼續煉預備式,我藉此機會分享個人練功及研究丹功資料的淺見。預備式亦稱為「三才式」,大師於南區教功時曾開示,「三才式」在煉五個功能,第一個功能就是要煉出先天炁,第二個要煉毛竅具有吸張功能…..等。
所以外丹功與一般氣功不同之處就是要先煉出先天炁,至於如何引燃先天炁?大師最早在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八日於新北市永和區頂溪國小開始傳功,當時大師根據丹冊及其煉功體悟,初始教功時,預備式採「靜待法」,亦即全身放鬆不動、心無雜念,靜待先天氣由兩手蠕顫抖動起。
後來有些同道久站不動,仍無法引燃先天炁,自然地由手蠕顫抖動起,怎麼辦呢?於是大師又開示,可以柔緩擺動或蠕動雙手,如此也可以引燃先天炁(請參閱報載錄第156頁倒數二行),這就是「領氣法」的由來。
後來又有某些同道採用領氣法仍然無法引燃先天炁,於是大師又開示,煉久仍無法引燃先天氣者,可採雙手手腕、手指柔緩的甩手,如此亦可改善身體、增進健康,而這就是俗稱的「外丹操」練法。
大家繼續煉預備式,此際大家已經抖動近20分鐘,全身氣血也慢慢充足,經絡也慢慢通暢,這時候就要開始化「微波」,大師留下來的資料若出現「春雨」這兩個字,指的就是要從自然顫抖化為「微波」抖動啦!微波在練什麼?微波就是在練你的神經反射系統。我們的身體,每個人身上都有靜電,都有神經反射系統。例如你們去針灸,當針從合谷穴扎下去,電流瞬間到(達)大拇指末梢來,因為你的身上有神經反射系統,特別是脊柱的中樞神經,通到大腦,而脊柱還有知覺神經、運動神經。
所以當開始微波,就好像開始發電,身上電流自然會反射到神經系統,久了之後產生電能,才會化電磁場,才會進入「磁場」的功境態。所以一般而言,我們在煉預備式時,不能從頭到尾一直大抖或猛抖,如果你從頭到尾一直大抖,你的後天氣比重太高,先天氣就會壓抑不起,先天氣的比重就會降低。習練健康之法,時間只有十分鐘可以大抖,如果你們預備式練半小時或一小時,又持續大抖,先天氣就會壓抑不起,先天氣比重愈來愈低,而後天氣比重卻愈來愈高(佔百分之八十以上),那就好像是我們鄉下的種田農夫,只是在消耗自己的體力,雖然習練的時候氣很強,一煉完卻馬上就說好累哦!那就是因為持續大抖,造成後天氣佔的比重太高,此種大抖之法只是在消耗你的體力,所以大師以前曾開示,要依自己的體力、耐力來決定你要站多久、練多久,而不是一直持續地猛跳猛抖下去。所以就預備式而言,它很容易練,但是它也是最難練。
大家繼續煉預備式,全身放鬆,開始用身體去感受體會,你們都練的很好,大部份同道都氣走主流了,現在開始體會感受氣走支流、氣走溝渠,要練到全身每一個細胞都有氣血,所以此際要鬆到極致。
如何鬆到極致呢?有兩個技巧,這是大師傳下來的,我今天就不藏私,跟大家分享,陳黃(美鶯)前理事長應該也知道鬆的技巧。
第一個就是如何做到「中心樁」放鬆的技巧,我們的身體就好像是一間房子,房子一定會有一支大樑(主樑),房子遇到地震才不會垮掉,而我們身體的主樑就叫做「中心樁」,脊柱即是中心樁,脊柱要怎麼直立起來?頭頂正,下巴收,從頸椎一直到尾椎,成垂直一條線,然後從頸椎往下鬆垂下去到尾椎,此際中心樁就直立起來了。
脊柱(中心樁)在頸椎接脊椎的位置(大椎穴),接雙肩的肩窩、肩頭到手,也就是由肩到手,這時候把肩窩往下沈,肩頭往下掉,氣自然由肩到手,大師開示,這叫「摘肩」啦!為什麼叫摘?肩摘掉就好像脫臼的感覺一樣啦!你的手臂好像沒有在你的肩上的意思啦!這叫「摘肩」,所以把肩窩跟肩頭往下摘,你的肩頸就會鬆,雙手就會鬆。
第二個叫「掉胯」。胯要感覺好像掉到腳心下去,內襠微開,然後臀部往腳跟一墜,膝蓋往下一鬆沈,氣就往腳心下去了。所以這時候你的肩窩好像掉到腳心,你的胯、尾閭也都好像掉到在腳心,手好像也掉到腳心。你們就這樣去體會感受真正的全身鬆柔綿的感覺。如果你體會(到)了鬆柔綿,你會發現這時候你的氣應該會變成從足心慢慢地抖上來才對,而不是小腹一直在猛抖。當你有辦法煉至氣從足心很自然的蠕顫抖動上來的時候,此際就是從第一境的預備式進入到所謂的第二境月下行雲初階的預備式。
此外,真正的健康是要練到五臟六腑清虛、泰和、乾淨,臟腑要經由氣走十二經絡主流,不斷的循行,才能慢慢地將氣血化乾淨。所以所謂的氣走主流指的是氣走十二經絡,對不對?現在你們的十二經絡已經通暢了、充足了,氣也很強了、乾淨了,如果繼續練下去,十二經絡充足的氣要轉到哪裡繼續修煉呢?此際要開始入八脈修煉。
十二條經絡就像十二條河流,當河流的水滿了,多餘的水要流到那裏去?水庫,對吧!所以(奇經)八脈就好像是八個水庫啊,要把它轉到水庫來,水就像是你的氣息,所以這時候就不要再大抖啦,慢慢的,多的水(氣息)就入水庫(八脈)來,而八脈接十二經絡。
初始銜接十二經絡最重要的八脈就是衝脈,所以衝脈叫做十二經脈之海,當十二經絡的氣足了,第一個就轉到衝脈來,為什麼轉到衝脈?因為我們的手腳氣足,十二經絡氣足,而且我們站著往下鬆,所以我們的「氣海」(小腹這個位置)的氣會充足,中醫稱固本培元,培養的元氣在小腹(氣海及下丹田),而下丹田接近叢毛處,往兩側微開,這叫氣街穴,就是衝脈的起始穴位,一直到乳上約兩公分處,叫通谷穴,所以我們在外丹功十二式,發現雙手合十安神功之後接著是練哪一式?捧珠入覲內運功,簡稱運衝脈,所以衝脈才會叫做十二經絡之海。
然後,第二個水庫(八脈)是什麼?轉八脈修煉時,最怕的是氣走亂流、氣亂跑亂竄,所以就要令帶脈環腰一束,對不對,氣才不會走亂流,所以運衝完之後要練什麼?轉帶脈。這兩個水庫(衝脈、帶脈)已經把它定位了、練好了,再來要修練另外的四個小水庫,四個小水庫叫做陰蹻脈、陽蹻脈、陰維脈、陽維脈,此四脈引氣上行的起始位置就在足跟及內外足踝處,此際要如何把陰陽蹻維四脈的氣引氣上行?因為從十二經絡轉到四個小水庫(陰陽蹻維四脈)修煉之際,當足心湧泉穴的氣最足的時候(柔鬆到底、氣到足心),只要將足心之氣引到足跟、內外踝,此際這四個小水庫(陰陽蹻維四脈之氣)就上行了,對吧!而且氣上行到帶脈,由於帶脈將氣環腰一束,陰陽蹻維四脈之氣就不會亂跑,陰陽蹻維四脈之氣再往上行到肩、再接到手。
好,那這六個水庫(衝脈、帶脈、陰陽蹻維四脈),因為個別水庫的水太少,沒有辦法利用來做水利發電,所以一定要幹嚒?匯集到二個大水庫(任督二脈)來!所以這六個水庫(衝脈、帶脈、陰陽蹻維四脈),又匯集到任督二脈來,然後藉由任督二脈不斷循行,它才能真正轉化成電能,就像是水力發電之後可以應用在科學領域,應用在機器運作,應用在很多的地方,而不是將水引到你家種稻米而已。同樣的,外丹功運用先天氣在任督二脈不斷地循行轉化,將體能化熱能、再化電能,即能逐步提升功境。
據此,十二經絡轉入八脈修煉,八脈要一脈一脈慢慢的修煉,所以大師傳授的功法才會設計成,運衝完之後轉帶脈。那陰陽蹻維四脈之氣要從那裏引上來?要將足心之氣轉至足跟腳踝再引氣上行,所以才要運衝轉帶之後,接著習煉佇養心神定力功啊!藉由雙手雙腳的抖動修煉陰陽蹻維四脈,道理就在這個地方。然後再配合單腳垂翹固腎功,慢慢地也是要從足心足踝引氣上行,最後再配合走大仙鶴步,也是要氣行八脈。
大師在民國三十八年將丹冊(父册)帶到台灣,也是經過他自己三十年的修煉體驗,才把它應用轉化,變成現在大家所習練的以健康為主的十二式,一式接一式的修煉。因為大師帶來台灣的原始丹冊,其實是以修煉功境為主,然而大師經過自己的實驗,然後不斷的整理並寫成資料,在教學相長的過程當中,開始調整他的教學方法,所以預備式才會有一開始採靜待法,到後來的領氣法,到最後的外丹操(動一動),有運動到就好了,過程就是這樣子。然後過往前輩同道們總是互相比較,就預備式先天氣發動之法有爭議,但是就我(林教練)來講,每位同道練的法都是對的,你只要有出來練功,不要造成運動傷害就好了。
好!大家繼續做預備式!最後呢,想跟各位分享我的座右銘,我的座右銘是:「健康快樂為其本,習煉功境為其末,朝暮煉功不貪功」,這就是我的第一個座右銘;我的第二個座右銘就是:「行善積福德為本,煉丹晉境功為末,推廣丹功不追功」。
所以煉丹功追求健康快樂,才是我們的根本嘛,你要讓阿公阿媽快樂的來練功,快樂的回家,你千萬不要讓他快樂的來,不快樂的回家!阿公阿媽來練功,他們只是動一動、交交朋友,然後可以健康快樂的回家,結果他們一站,你就跟他這邊也調整,那邊也調整,每個人都來跟他調整,他就是不健康、蹲不下去,他才來練功的啊!你還叫他要再蹲下去一點,你還對他一直在調整,他的壓力多大啊,而且人家都發動先天氣在抖動,他自己卻都抖不了,於是他就會想說不要去煉功了,我都無法發動先天氣,很沒面子,我不要來了,結果他快樂的來,不快樂的回家!你除了一直給他調整之外,還持續練功兩個鐘頭,他的體力只能撐半小時而已,太久他就站不住了,於是他快樂的來,不快樂的回家,不快樂怎麼會健康呢?快樂才是健康的泉源啊!
所以我的座右銘就是健康快樂為其本。以我來講,我每天一定要練初級功法,若有空閒時間、身體狀態好,我才會修煉進修功法。我每天都是先習練初級功法,所以我非常讚同蘇老大(蘇慶忠總幹事)的理念,不好意思喔,我叫您蘇老大可不可以?可以哦(笑),我們這是親切的稱呼啦!(笑),他(蘇老大)的理念是對的,健康快樂為其本,天天習煉初級功法。
大師曾經開示,外丹功若想要提升功境,一定要初級功法練得愈久愈好,也就是健康基礎穩固之後,再晉境修煉提升功境之法。所以啊!不要隨便就想要急著練什麼進修功法,煉丹功還是要以健康快樂為其本,習煉功境為其末,如果沒有(功境)也沒有關係啦!至少健康足矣!
然後啊!「朝暮煉功不貪功」,能夠早晚各煉一次,一次一個小時也足夠了,不要貪功。什麼叫貪功?我知道有些同道,某些式都要做半小時,最後手都舉不起來,甚至觸發肌肉產生胺基酸,本來煉功是為了氣血要通暢的,結果肌肉卻產生胺基酸,細胞死掉了,何必呢?這叫貪功。或是有些同道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想著要練功,每一式都練很久,最後自己撐不住(身體體力負荷不了),結果受傷了,還去看醫生,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樣就是苦修,苦修不是這個意思啊!
苦修指的是練功的過程當中,你的病根會出現,身體會很不舒服,所以你要去看醫生,但是練功不能停止,邊看醫生邊練功,病根解除了之後,就會沒事,不舒服現象就過去了,那就叫苦,所以在苦的過程當中繼續練功,那叫做苦修,而不是每一式都練兩小時叫苦修,那叫做「硬做」,就像是我們鄉下種田人,一天工作18小時,耗費過多的體力,最後是過勞死,習練外丹功亦如是,要依自己的體力耐力來決定練功的時間,不要超過自己體力能夠負荷的範圍。
所以「健康快樂為其本」,不要貪功,每天能夠練一回,就不錯了,如果沒空練功,兩天練一次也不錯,但是不要超過三天才練一次功,因為就大師傳下來的資料開示,先天氣發動練功,一天練一次,最多能夠維持你的精力運作兩天,若是超過三天,例如你星期一練,星期四再來練,星期一練的就白做功,無效了,無法持續累積改善身體的健康,所以,即使再忙,你還是最好每天要練功,但是不要一次練太久,如此才是真正的健康之法,這就是我的第一個座右銘:「健康快樂為其本,習煉功境為其末,朝暮煉功不貪功」。
我的第二個座右銘就是,「行善積福德為本,煉丹晉境功為末,推廣丹功不追功」。我的第二個座右銘你們可以不用理會,但是第一個「行善積福德為本」一定要做到,特別是身為教練,一定要去開班,要教功,要來會館服務,才是行善積福,才能排(除)你的業障,功境才會提升上去。
真正外丹功功境能提升上去,有二個條件:第一是你有辦法排除自己的業障,第二是你的祖先給你的福報,你的功境才煉得上去,所以「行善積福德為本,煉丹晉境功為末,推廣丹功不追功」,所謂不追功就是第一境要先練至身心健康之後,再來想如何修煉第二境,如果沒有達到身心健康,都不要去想如何修煉功境啦!都不要去想,知道嗎?第二境沒煉成,也不要去想要修煉第三境的功法,特別是三境以上的修煉祕法,那是非常人(大師)在修煉的啦!不是我們一般人在修煉的啦!所以我們知道就好,真的不要去追功,這就是我的座右銘:「行善積福德為本,煉丹晉境功為末,推廣丹功不追功」。
好!慢慢停下來,全身放鬆,剛剛大家的預備式都煉的很好,預備式抖動之際,全身氣息盛大,這叫做奔放洪發,這時候必須要調息,所以外丹功的第二式接著做吐納,吐納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吐故納新(納氧氣、吐炭氣),讓你全身的含氧量增加;第二個目的就是調息,因為藉由吐納,鼻納氣之際,開始引動手太陰肺經而至其他經絡,氣息開始循行經絡,把你亂跑的氣息,走回正確的道路上(氣走十二經絡主流),不會氣走亂流,所以預備式之後接著做吐納就變的非常的重要,這就是為什麼預備式做完之後要接著做吐納的意思。
好!每個人再做吐納九次,左手心貼小腹,右手心貼左心背,鼻子納氧氣、嘴巴吐炭氣,開始,…,好!九次吐納做完之後,不能再抖了喔!輕輕的指尖帶一下(就好),讓氣息在貫到手腳末梢就好,千萬不可以再大抖!因為我剛剛講過,預備式抖動,氣息很強,奔放洪發,藉由吐納調順氣息之後,這時候再將氣息輕輕的帶到手腳即可,不能再大抖,至於為什麼要再將氣息輕輕地貫到手腳末梢呢?因為接著往下做的每一式都要練手腳抖動,氣血走十二經絡主流,才會健康。好!不動。
今天煉功就先到這裏好嗎?有什麼問題大家再討論。(蘇總幹事:可以)。好。(對陳黃美鶯理事長說)我就叫您阿姐啊比較親切(笑)!好吧!大家可以提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