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師有關於發動先天炁的說法彙總

以下列出張大師有關於發動先天炁的說法彙總。 《增補本》,第18~20頁 肺部呼吸下達氣海即下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再下至海底關元穴(在臍下三寸),此穴乃「元陽元陰交關所也」,若以外丹功之立論,肺息至海底是為元陽(天陽),而元陰是內息,內息是先天氣,元陽至關元穴引燃元陰其火候還不夠,藉兩足心湧泉穴踏地(湧泉穴屬腎經),使足心之氣上循內踝入鶴口(膝蓋骨正中),與陰谷穴(足少陽腎之脈)相交,此穴在膝下曲膝之間,上循入會陰(大小便之間)穴奔關元穴與元陽元陰合流,至此先天氣引燃,乃使二手十指蠕動,而肱(小臂)而肩而胸幹、脊骨、腰胯、兩腿,先天氣在週身串流,使全身三百六十骨節,節節柔和,八萬四千毛竅,竅竅豁通,筋絡鬆綿,氣血舒暢流轉不滯,疏經暢脈,可以養生,却病延年之功也,再進而求還精攝氣而達平地之仙,所以益壽健身,未有過於外丹功者。 外丹功本著醫經之義,如:「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陰,從足走腹!足之三陽,從頭走足」。 五臟六腑(結合組織)皆和諧(人一臟一腑,五臟者:心、肝、脾、肺、腎。六腑者:膽、胃、膀胱、大小腸、三焦。因以三焦為腑,故言六腑)。 奇經八脈皆通暢,按八脈者:督脈、任脈、陽維、陰維、陽蹻、陰蹻,衝脈、帶脈是也。經脈者:係人體內血液流行之脈管,古稱「經脈」簡稱「經」,靈樞經本藏篇:「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奇經八脈者:蓋人身之經脈有正有奇,如手之三陰三陽(合為六),足之三陰三陽(合為六)相加為十二經,以上八脈以其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所以外丹功健身益壽却病,皆合奇經八脈之義也。 (編註:此處列出十二經,奇經八脈,係因發動先天氣的過程中,與經脈有關,故於此列出進行參照) 《增補本》,第149頁 先天炁未起時,預備式自然調和五臟之炁(金肺、心火、腎水、木肝、士脾)漸歸於源(小腹)而達腎脈極底(足心),以自然之息引元陽(腎氣)而升於胸腹,分及上肢,下行於梢(兩手),復上行生真水(液),真水生真炁(先天炁),真炁流貫全身,身心健康,去疾延年而自然獲得矣。 《增補本》第10~11頁之《外丹功淺說》 氣息下沉關元穴(此穴在臍下三寸,醫經云:「關元穴乃元陽元陰交關所也」)。此時如同打開按扭,燈光明亮了。換一句話說,就是利用外呼吸(鼻孔)逐漸下沉,注入小腹與關元穴相交。西醫云「氣從鼻入,其管入肺,歷心系,循背脊以下入腎系,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