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九)捧珠內運的演練-初級班演練講義
參、演練過程,(九)捧珠內運的演練,外丹功初級班演練講義。
〈回目錄〉
參、演練過程
(九)捧珠內運的演練:(第八式——捧珠內運功)
(1) 左足向左酌量移開。接前式之原位,左足向左移開半步、使兩足間距與肩膀等寬,兩足尖與足跟對正,避免內八字或外八字。
(2) 屈膝蹲身。膝微屈,身蹲下,大腿曲弓25度至45度之間,視自己之體力而定,兩胯鬆開,收住尾閭,二膝蓋遙空對齊。
(3) 足跟翹立。兩足跟向上翹立。全身重量,支于兩足尖和前足掌上。
(4) 上軀正直。目平視,但仍須使脊椎平直,百會領住,雙肩下沉。
(5) 舌抵上顎,口微張。舌尖抵於上層門齒之根,口微張,不要緊閉。
(6) 雙手平端二乳上。雙手平端于兩乳上,兩手指尖相對使掌心平整,十指張開,二肘向二肩外支開,雙肘低于雙肩,雙肩骨節拔開,雙掌心有如捧珠。
(7) 掌按指翹。十指向下翹,雙掌心向上按,如此共做九次(可多至36次,自由決定,但一般九次已夠),二手不動。
(8) 左右扭頭各三次。先向左扭頭,再轉回正面,如此三次;再向右扭頭,再轉回正面,如此又三次。
(9) 堅守七條要領。請看前面之〈參、第(一)項〉。
(10) 靜待先天炁起動。依上述姿勢蹲立,稍頃,先天炁會由雙手開始顫抖(初學或功淺,未必即有此感)。若等了不動,可接做下面動作。
(11) 雙手平端乳上上下升降。雙手升降中,均須維持第(6)條之姿勢,先由乳部緩慢向下降落,至小腹下之叢毛處,稍等片刻,改爲緩慢上升,至乳部而止,再向下降,而又上升,反復行之。升降中,混身放鬆。久練後,雙手能帶動胸腹部之衝脈(在胸中線之兩側),一同上下升降,功深者,則衝脈自動升降,反而帶著雙手隨之上下運動了。爾競讀中醫經脈書數載,今始知衝脈在胸間兩股衝脈上下湍流,四肢活騰舒服。
(12) 演練時間。全部約練習一、二分鐘而止。視自己之體力斟酌行之可也(倘體力勝任,稍久有益無害,個人體驗)。原地不動,接練下式(迂迴轉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