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十三)-甲、大仙鶴步-初級班演練講義
參、演練過程,(十三)大小仙鶴步之演練,甲、大仙鶴步,外丹功初級班演練講義。
〈回目錄〉
參、演練過程
(十三)大小仙鶴步之演練:(第十二式——步履仙功)
仙鹤步分大小二種,凡一次練完外丹功全套十一式,或一次僅選外丹功數式練完者,最後均須做一次大仙鶴步及小仙鶴步以資活騰胯膝之法,茲分述練法如下:
甲、大仙鶴步
(1) 姿勢。面東而立,上軀正直下蹲(蹲至5、15、25、45度均可,量自己腿力而行),左足向左方邁開兩步,兩肩稍下沉,收住尾閭,微提肛,身不用力,兩臂鬆垂大腿外側,十指鬆開下垂,但食、中二指略向外前方翹出,舌抵上顎,微微扣齒,百會領住,目向前平視,耳聽呼吸,後腦殼與尾閭垂直,凡在前進途中,手背一律朝向前方;後退途中,手心一律朝向前方。
(2) 步法。(請參閲《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大仙鶴步走法)。
演練時,先走「前進」,提右胯而行,視場地大小決定一趟應走之步數,至終點而止,再走「退胯」還至始點而止。依序更番進退,適可而止。
「前進」時,由右胯開始,依右左右左右…之法則,到終點仍落於右腳而止。然後走「退胯」之步,由左胯開始,依左右左右左…之法則,回歸始點仍落於左腳而止。進退共得36步即已足夠。
(3) 演練過程。(請參閲《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
前進時,先將左腿坐「實」,再提右胯,提右膝與大腹或小腹齊平,膝蓋向上,右足尖平垂與足腕垂正,此時左腿下坐「實」,微微提肛,外腎垂懸地面,鬆右膝,邁右腿于身之右前方,兩臂斜置大腿外側,手臂朝向前方,然後右足如葉之輕鬆落地為「輕」,此時先天炁立刻貫到右手心(足落地炁到手心),要足趾與足跟保持對正,不可偏歪(避免內外八字腳),足心踏地,身中正,兩肩勿搖動,更不可上聳與偏斜,兩手勿動,此時再以心力微微「鬆肛縮腎」,右足落地後逐漸坐實右腿為「實」。跟著提左膝走左大仙鹤步。方法同右腿。如此,左右兩足,一大步一大步前進,至預定之終點而止(視場地大小,預計五至九步以爲綴點),進退合計,共走36步即已足夠。
「前進」之步應止於右腿,然後走「退跨」之步,右腿先行坐「實」,伸左腿退一大步于身後之左侧,伸出之左腿要直,勿彎膝蓋,此時右腿曲弓,身中正,俟左足落地後,左腿逐漸坐「實」曲膝,跟著伸右腿走退胯之步,其方法同上述之左腿。如此,左右兩足一大步一大歩後退,其步法如進胯一樣。感受見上(十二)第(7)條。
(4) 要領提示:
• 提膝、邁步及退步時:
①前進提胯,後退退胯,縮外腎。
②每走一步,舉步落地時,要立刻炁貫手上。進步時炁貫手心;退步時炁貫手背。右足落地,炁至右手(心或背),左足落地,炁至左手(心或背)。
③身中正,兩肩勿動,前進時兩手背朝前,後退時兩手背朝後,十指張,目前視。
④坐腿要實,邁腿要虛。
⑤身要中正前行。
⑥悟妙:久練氣入脊骨。
• 落步及坐實時:
①落步自然鬆肛,垂外腎。
②落步炁到手(進步時炁到手心,退步時炁到手背)。
③身中正,兩肩勿動,兩手勿動,目前視。
④落腿漸實,提膝要虛。
⑤無論邁步或提膝,雙胯要鬆開,且收住尾閭。
⑥悟妙:久練,尾閭有感熱團循脊而上,心境亦感豁朗。百會感神足,呼吸自然,心無急燥,愈靜愈妙,誠如道家云:「雲開月現,水落石出」,乃先天炁出現之徵兆也,爾競有此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