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五旨別辨研讀心得-一傳人-2024.12.11
外丹功五旨別辨研讀心得,一傳人 述於南投旅寓,2024/12/11;〈外丹功五旨別辨〉為張志通 大師傳授,摘自高雄市中華外内丹功硏究學會出版之《外丹功之道》。
壹、 前言
一、 漢導引第一式「托天抱月」:聲如潮水,在練什麼?
二、 外丹功第一式「預備式」:立站三才,近取諸身,三才指的是什麼?如何下手?
三、 外丹功博大精深,何謂「入門」?如何「入門」?
貳、 丹功祖師爺無懷人『天機密法要』:外丹功五旨別辨
丹功祖師無懷人天機密法要:『行氣為大旨。四肢是微旨。腎氣是小旨。心氣是統旨。六方彌合,五行攢簇也。』
「 習外內丹功如不先悉其含意、心法,仍是丹功門外之人。」
「丹功指導員及教練等,自己應有勞其筋骨體驗,且叩名師面授,否則如同拉瞎馬,誤己害人,天不容也。」
參、 正心誠意拜讀「外丹功五旨別辨」感言
一、「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76.3.30 監察院開班,院長黃尊秋親臨參與,參加人數約60人。助教:黃國展師兄、王秀蘭師姐及本人。76.3.30 至 76.5.4 大師親自領航傳授外丹功(蹲身甩手)及漢導引強身功(教至拔禾式)。隨堂紀要如下:
(一) 漢導引第一式:托天抱月:腳搭一字:鬆五臟。右大指平壓左大指:開大腦。兩肘前平:鬆身、開心。
(二) 「哼。。。哈。。。」潮湧丹田,發聲由喉直下。聲如潮水,練前額發光有威儀。練神光。
(三) 預備式:如何下手?「氣直養而無害之」。
口令:「蹲身、提膝、跨步」
要領:「蹲身」身正,不縮腰。
「提膝」提膝輕輕,再下移,引動肛門。
「跨步」開胯平跨,一氣呵成。
口令:「收下巴」
要領:頭頂要平正,頸部、脊柱鬆直靈活。
(四) 預備式:立禪,「立如松」,「心靜身動」立乎天地之間。
三才式:湧泉、心崁、天靈合稱「三才」。
「要領」:先氣貫四肢,手抖動為基本要領。
「起手」:湧泉、小腹為起手,找出「中心樁」何在?。食指微翹,開電門,打湧泉。
「功能」:每天二次,每次一小時半,用以「開毛竅」。
二、心得報告之一:
(一) 漢導引採「逆呼吸法」,「哼」則凹腹,「哈」則凸腹。
遵照領航「口令」,「哼哈」聲震全場,氣勢如虹。
大師說:「外丹功是站者煉習,也就是古人說的「立禪」。外丹老同道都有共同的體驗,大家同在一個場地練習外丹,在感受上比個人單獨練習氣足的很多,按照今日解釋,人身中有電波,習外丹身體電波外射,相互激盪的引吸功能,所以比個人習外丹先天氣強些。」
(二) 在漢導引強身功初級班未學完階段,預備式並不強調「如何發動先天炁?」,練完「漢導引」自然有助於先天炁之發動,老同道在一、二個月後,先天炁才發動者,大有人在。因個人天賦、環境等等因素,功者不疾不徐更能益助先天炁之發動。
(三) 鼓勵新進同道就近參與「場地練功」,遵照口令和練功要領,靜心專志求功,必有深一層的功境感受。
(四) 知道 大師如何領航?如何循序漸進「剖析功要」?雙手「兩串蕉」,「天道酬勤」,有福緣者「俗身」練出「神光威儀」、「炁充毛竅」該是多大的「福分」啊!
(五) 外丹功十二式的「掌按指翹」進階功程呢?
三、心得報告之二:『三才式:湧泉、心崁、天靈合稱「三才」。』
(一) 大師以直言方式提示「三才」,究其實與「天、地、人」無異,「小天地」直通「大天地」,「渾涵元氣此身中」之功景也,知者勤修之。
(通達天地,同時在訓練「助教」因材施教啊!)
(二) 大丹問答中 大師言道:「外丹功的呼吸勿須自己製造「閒、細、勻、緩、安」,或意守丹田,或以靜為守,或加上柔勻為主,或無雜念為主,無論以何為主,外丹功習者竟自勿念其他。「湧泉」存有「揖讓之節,升降盤旋之容」,雜念紛思及意守……逐漸沉寂,突自然進入外丹功大道,如同「神自中來」,外丹功老同道皆體驗其妙境也。」
(身如枯木,心如死灰,「身心一合」忽的!先天炁自虛無中來)
肆、 結語
一、張大師志通於中區 大師班開示
昔祖師嘗言:「頭頂上天,意守關元,立成地仙,飛上九天」。「頭頂上天」:上天即百會穴也,別名泥丸宮 .. 等。在人頭頂中央稍後,于經屬督脈,諸陽之交會要穴。
(註:百會穴位於兩耳尖連線與眉中至頂連線之交點處)
二、張喆大師(師爺)教徒弟分為三類:
(一)不拜師的人只授體,不給魂;
(二)虛心請益的人只指引他體的下手處;
(三)拜師為徒的人,就依照他的性格、家世、品德、天資稟賦等品類,分別傳授。。。。
(轉載自七十四年自由日報)(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三、祖師無懷人有言:「大成立站得天功,益壽延年在命中」(命門穴)。
萬丈高樓從地起,煉功「築基」,先有築基,再有溫養,才能採藥,過程的要求與體悟即是如此。其目的乃「調練呼吸」,才能調順先天炁,再進而求「涵養本來一點真」。當兩手掌的「食指、小指」微翹,促使「心、腎」「氣血合一」,同時收下巴、頂舌尖接火門,含唇、微叩齒、目平視「看得遠、看得深、看得透、看得明」。(參看「起手」,天機其中)
俗語:「假傳萬卷經,真傳一句話。」
四、參看台中市會「張大師文教基金會」網站所刊出之「研讀外丹功入門序感言」(一傳人投稿)
若能體悟其中原理奧秘,應能「拈花一笑」於「五旨別辨」之不可思議了!遊大觀園門外而入門及第,進而「登堂奧」,再進「入內室」則吾所企盼並祝福之!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