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丹功與外丹操-高雄市-呂正心主講-第一節課(上集)-整輯版-2022.01.15
道、外丹功與外丹操-第一節課(上集)
主講:高雄市中華外內丹功運動協會名譽理事長 呂正心,演講時功齡三十六年。
記錄:台中市 廖本洋。
整輯:高雄市 李瑞崇。
校正:高雄市 呂正心。
時間:2022.01.15,9:00~12:00。
地點:台中市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會館
示範:高雄市中華外內丹功運動協會教練團:呂正心、李水秋、王俊杰、孫武雄、黃明菊、林憲章、詹玉珠、李瑞崇、陸海玉、甘涵姝、趙又萱(依簽名簿的順序排列)
〈請參閱編註說明〉
壹、前言
很高興今天能受邀到貴會進行ㄧ場專題報告與練功心得分享。
外丹功是文化瑰寶,是我們師父張志通大師所傳承的道家丹鼎派修練功法。蘇慶忠師兄跟師父練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擁有很多師父真傳的資料,蘇師兄也參加丹士論壇,他擔任講座時,資料就非常的豐盛,有些東西是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今天,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把得自大師所傳的珍寶,都能適時的分享出來,讓功夫能繼續傳承下去。
黃敏恭師兄有很多步(台語),黃國展師兄也有好幾步(台語),劉泰造師兄、何進修師兄、蔡仁陽師兄,還有很多很多師兄,如魏華炎師兄,林清輝師兄…等,每一個練的過程不一定相同,因為大師當時所教的「傳承功夫」是因材施教,而我們現在是大班制,教的東西都一樣,在社區推廣的是「全民運動」外丹功。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有 line 給蘇總幹事,就是「道、外丹功與外丹操」。
貳、師在尊師,師歿遵道與道德經的道
一、道德經的道
我為什麼要講「道」?因為在師父20年傳功裡,從民國65年(1976)到民國85年(1996),這20年傳功過程中,連功法都講不完,所以「道」就只談了一些重點。大師講的「道」是什麼呢?注意聽哦!大師說:「道德經是道家武術至高指導原則,先天氣存乎一妙之心的鍊氣法則,就含蘊在《道德經》的言詞脈絡中。」可見《道德經》很重要!
師父舉《道德經》的第六谷神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哇!這一章就把外丹功,最終要達到的目標給講出來了,告訴你了。目標是什麼?兩個字:「谷神」,要練到「谷神不死」。
什麼才會不死?不死就是沒有生,沒有生才會不死,有生就一定會有死。我們都已經知道我們一定會死,這個肉體一定會死,可是我們本就「自在」的那個本性啊!觀世音菩薩叫觀自在對不對,觀自在的那個「自在的本性」,是不生的,是不死的,就是那個「道」的本質,這個宇宙還沒出現之前,它就存在了,你我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佛教說你本來就是佛,《六祖壇經》惠能法師說的那個「自性」嘛!那我們道家名稱不一樣,我們就叫做「谷神」。老子《道德經》說「谷神不死」,大師就是引用這一章嘛!
所以我們練外丹功,就往這個「道」的目標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ㄆ一ㄣˋ)」。你要達到「谷神不死」,你就要開玄牝,這個都是比較深入的功夫。但是我們要先理解,不理解你怎麼練?練「傳承功夫」的外丹功,你一定要理解谷神,要練谷神,那一定要開玄牝囉!也就是「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紫陽真人 悟真篇)
要開玄牝,玄牝是天地根啊!「玄牝之門是天地根」啊!玄牝一開,才有整個宇宙的開展,所以大師說:「玄牝為陰陽之源,五行之宰」。從道體,到玄牝開起,整個宇宙就產生了,而人是ㄧ個小宇宙。宇宙起初先有陰陽,陰陽就是易經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就是指陰陽,陰陽也指天地,所以玄牝是天地根。我們外丹功練十二式,到最後是什麼?那個小仙鶴步啦!兩儀步啦!陰陽晃盪功啦!這些東西都是要進入這個道體的層次,所以大師說,這就是要進入內丹功的路,對不對?
二、「師在尊師,師歿遵道」的道
《增補本》中大師練功理念都講得很清楚,但是,我們一般沒有練到那麼深入,並不會注意到那些。我們很多師兄姐都已經練幾年了,你知道嗎?以前說這個不可以傳,那個不可以傳,今天很多師兄姐,有的大概練了5年、10年、15年、20年,甚至是很多是練了30年、40年以上的。我們這位師兄 - 陸海玉師兄,他是我的啟蒙教練,也是我的同事,他的功齡已經超過40年了,大概民國69年就練功了。你說現在他這個不能學,那個不能學,什麼時候才能學啊?80幾歲了,什麼時候才學?所以,所以我認為「只要是良人,火候到了就可以學!」如果今天大師還在的話,他一定講說可以啦!
大師不在了,但大師在拜師誓詞最後ㄧ條說:「師在尊師,師歿遵道。」我們外丹功就是一個正門,而且是道家丹鼎派的正門,大師走了,還留下這樣高瞻遠矚的遺訓。真好!哦,真好!道德經第六章,從谷神不死,到開玄牝,到天地根,按照這種方式,可說是宇宙的源起,而道家修練講究:順則為人,逆則為仙。
所以「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正是修練的起始點,其實「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就是在講「息」啊!等一下我講解的時候,這個都會再講到,要落實功法才有用,大師所謂「師在尊師,師歿遵道。」正是這個道體的道,因為它是至高的指導原則,息就是入門。
息分做兩種,一種叫作外息,一種叫作內息。外息就是你的口鼻外呼吸,你用口鼻外呼吸就是後天的,要用後天氣息帶動你的內息(內呼吸)。內息就是先天氣,開始的時候,講的就是「先天腎氣」。息要能夠練到由外息引出內息,然後能夠升降,那練法藏在那裡呢?漢導引。可是一般的漢導引,我們並不夠重視它,因為我們大都只著重熱身式的全民運動功法,能練到逆吐納就不錯了,然而,逆吐納也僅是形體上,由外息漸進內息的層次而已。即使練了10年、20年、30年,也只知道外息,內息少有練出來。ㄧ般師兄姐預備式跟十二式的功架、動作都練的很好啊!可是核心功夫沒有練出來,精華沒有練出來,可惜 !
所以,每一式練到最後還是很累啊!練五分鐘就受不了。以前跟黃國展師兄練功,你知道一次練多久?從九點、十點鐘起,有時候到下午ㄧ、兩點多才能夠吃飯,練三、四個小時以上啊!一式要練多久?民國八十幾年的時候,我經常跟黃師兄練功,因為我三十歲就練功,黃師兄常叫我當示範。(講師親自示範仙人托天按地的動作),右手上,左手下,人家可以放下來,我就是不可以放下來。當初絕對不是像現在這樣練啊!現在這個氣,陰陽交流很方便,上手到下手,這樣很方便啊!上面的那一隻手,氣經過你的前胸後背,然後再到下面的那一隻手,以前不是這樣練的。
以前怎麼練?請水秋師姐示範一下,這整個練功過程,都要告訴我的師兄姐們。這個過程要練出來,你才有辦法做到我剛剛示範這個(文火)。(請示範轉過來)繼續,打、打…,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練,像「火車相會」ㄧ般。就是兩肩胛骨一上一下的打!打起來!這個還不夠,打!打到兩個肩臂的筋肉都連動起來。好,換手(右手上,左手下)。對!有看到了喔!兩手串流,整個背部脊柱都在抖動。當初我們就是這樣練呀!你沒有開肩膀、肩胛骨的話,就會很累,開了還是會累。為什麼?因為這很耗體能。練功要先練體能,才有熱能。練,一直練脊骨,練到打尾閭,師父說:「脊抖托天第一功」(武火)。如果你們來練會更好,為什麼?你們台中師兄姐練「波」的先天氣足,我們高雄師兄姐練的「波」,不如你們,可是我們是把東西,一步一步練出來,以後再補上你們的東西。好,停,輕輕放下,預備式繼續發動。現在氣就很足了,一抖就起來了。
我剛才從「道」,一直到「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主要是在講這個道、道體的演化,跟我們整個修丹練功的過程。「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這個「息」很重要,大師說:「修丹本於氣息之中,由氣息而得修丹之祕法也。」,從外息到內息,然後繼續練下去,息,可以成為每ㄧ式的精華,也是丹道的祕法。
三、我的練功過程 – 體悟大師的道體ㄧ貫練法
我們以前練功真的很辛苦,我想蘇慶忠師兄也是一樣,跟著師父絕對不輕鬆,跟黃國展師兄也不輕鬆。我跟師父大概5年的時間,時間不長,是我的教練帶我去的。師父歸真之後,我就繼續跟黃國展師兄大概練了10年。這10年大概都練兌脈竅。跟師父時,是練兌大法,那你問我這5年的時間練兌大法有兌到嗎?沒有辦法。但是我都做筆記啊!我喜歡做筆記,跟黃國展師兄練兌脈竅與預備式第三階的東西,第三階的東西,浪起啦!浪起,你們蘇師兄一定懂得啦!大家都知道甫起(一階)、蠕起(二階),而不曉得浪起(三階)啊!
黃國展師兄擔任總會理事長八年後引退,就由劉泰造師兄接下理事長。民國97年(2008),72期指導員訓練開始,劉師兄請我過去道館擔任總會助教,一直到83期(2016年)為止,我才沒去。這一段時間跟劉師兄練「精工之法」。喔!我怎麼越練越倒退嚕!從從師父的「兌大法」,然後「兌脈兌」,然後回到「精工之法」的基本功。
這期間,剛好黃敏恭師兄當理事長,有ㄧ次在嘉義參加喜宴,他幽默的跟我說,我要畢業(理事長御任)的時候,你幫我完成一本「畢業論文」。什麼畢業論文?就是把他在各縣市與道館專題講座所講的東西,全做成紀錄,編輯成書。這兩本書已經完成了,你們應該有,一本叫《懸丹濟世》,一本叫《築基煉己》。會館有吧?(同道回答:有)這兩本很珍貴的,因為他到了鬼門關,祖師爺再把他拉回來,意思說,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所以,我硬著頭皮答應了他,帶領編輯小組協助完成這兩本著作。
後來再編輯了《2013年馬來西亞丹功遊記》、《2016年世界丹功聯盟大會專刊》及去年的一本《丹道淨土祕旨》」,你們會館也有,蘇總幹事也跟我多要過幾本,說要放在會館。《丹道淨土祕旨》,這一本是限行版,黃師兄開始跟我講說,不多,一百本,有緣者得,但後來還是多印了ㄧ些。文中一、二、三、四、五境的名稱與內容,黃敏恭師兄都說出來了,一般第五境都寫「五○○判」,他的輩份才有資格講出來,我沒有資格講那名稱。
跟黃敏恭師兄練什麼呢?主要是練內視。內視藏在那裡呢?在大師的〈三一視法〉,「三」就是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一」就是「百會」,內視的法要,內視的要訣,就是眼神加百會,所以,像這樣叫做練丹的過程。外丹功有丹;內丹功有丹,丹就是要「鍊丹」。種甘蔗種在哪裡?「蔗田」(回答);種稻種在那裡?稻田(回答);花種在那裡?花田(回答),如「花田喜事」。那練丹要在那裡?「丹田」(回答),這才叫練丹,這樣大家應該就很瞭解我在講什麼?不是通通只在練皮肉筋骨。大師傳外丹功有兩個層次,一個就是「全民運動」,一個就是「傳承功夫」。現在告訴你,要從這邊練上去,練到「道體一貫」的源頭。我們瞭解這個以後,再來瞭解什麼是外丹功,什麼叫外丹操?
叁、外丹功與外丹操之分:外丹益中老,炁合天地人
ㄧ、外丹功與外丹操
外丹功與外丹操,很簡單,我們用大師的兩句話來說明什麼是外丹功,什麼是外丹操?
外丹操就是:「外丹益中老」;外丹功就是:「炁合天地人」。
你如果設定「炁合天地人」為目標,你就是往外丹功走;你若只設定我只要「外丹益中老」健康快樂為目標,就是外丹操。所以,師父把道家那麼玄奧東西,化成十二式,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來練,就叫外丹操。外丹操怎麼會有先天氣?對,因為跟一般的操不一樣,跟什麼○○健康操,什麼、什麼操都不一樣。我們外丹功的外丹操是有發動先天氣的,但往往預備式發動了先天氣,那其他各式就不會發動先天氣了,就預備式靜待先天氣蠕顫抖動,其他可能就不會啦!
你如果純粹做外丹操,設定健康快樂就好,大概就是以形練氣就不錯了。可是你要練外丹功,你就要設定在「炁合天地人」,每ㄧ式都要能發動先天氣,然後慢慢要進入以氣練形以後的功夫,以氣練形也只是修練的第二個層次而已。
現在大家看看,示範正在做的預備式。他們正在起動「後丹田」這一帶。後丹田這一帶起動,其實就是「練精化氣」。你沒有練精化氣,下丹田就沒有氣,就只是練得全身筋骨都是氣,但氣存在哪裡呢?剛剛講過了,練丹在那裡?在丹田。我為什麼ㄧ開始就叫他們先練這樣的預備式,不要出力,就是微微的站在那邊蠕顫。示範師兄們後丹田氣練出來了,就存在下丹田(與元氣合)。練精化氣,所產生的氣「答答…」,它所儲存的地方就下丹田,以後這丹田就有氣。
要練到丹田熾熱:「丹田如火熾,兩腎如煎燙」,這是朱興樺師兄很喜歡講的口訣,他又說:「小腹有氣方為寶,性海無塵真智慧。」這也是我們道家傳承下來的至寶。所以你現在要儘量把後丹田、下丹田這一帶練出來。也就是說,你練到第一階、第二階的先天氣,皮肉筋骨關節脈絡這樣灌,這是外丹操要進入外丹功。你一直灌,皮肉練出來,筋骨關節練出來,進入五臟六腑,都練出來,練出來以後,它就慢慢往修丹的方向走。可是你練外丹功,第一個還是在下丹田宮。
二、外丹功有其道體的一貫練法
從下丹田宮開始進入「練丹」。剛才講過,練丹要在丹田,第一個在下丹田宮,第二個在中丹田宮,第三個在上丹田宮。依序為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再上去,有一個叫「懸丹宮」,練虛合道。再上去,真的都練出來了,要從「百會」出去了,就「修道成真」。道家練成功的,男的叫真人,女的叫作元君。
我們的祖師爺最早叫「高上元君」,是女的啦!有沒有這個人?不知道,反正就在講母體本來就是女的啦,「元君」代表的就是一個母體,就是「玄牝」,就是女孩子的子宮 - 胞宮,就是這個意思。不必去追究有沒有這個人,這個不重要,她就是高上元君,她就是玄牝,她就是一個母體,孕育出後面所有的外內丹功,瞭解這樣就可以啦!
外丹操就是全民運動 - 外丹益中老;外丹功就是炁合天地人。什麼是炁合天地人?看示範師兄的頭頂是「百會」,腳底是「湧泉」,這叫天地。當你用丹田起動的時候,頭是地根,下方(手指著後丹田)是天根。地根、天根,有人講說天根在頭頂這邊,地根在下方。其實,真正的天根在下面,地根在上面,不然不就講「天地」就好了嘛!一個「根」剛好反過來。所以大師在拜師誓詞裡面提到:「一呼接天根,一吸接地根,息息歸根,達玄牝之門。」達玄牝之門,你不曉得這個怎麼練?這個「息」太重要了!
朱興樺師兄除了預備式、大仙鶴步以外,就是練「息」。一百○三歲,如果他不摔倒的話,現在應該還健在,因為摔倒後身體就出了問題,所以,老人家步伐穩重很重要。
要從外丹操走向外丹功,這整個才是道體一貫的練法。我剛才講過,從預備式的氣走微波,氣走毛竅,到氣灌皮肉,灌筋骨關節,然後到灌五臟六腑,這整個過程是由外往內慢慢練進去,這就是外丹功的外,從外到內,這是一種解釋方式,這叫外丹功。
另一種解釋,外就是,天陽屬火 - 氧氣;丹,就是先天氣,由外來的後天氣,引燃先天腎氣。我們現在講的先天氣,都是先天腎氣,第一境的先天氣,那不是講先天真氣,或是太和之氣,或者是正陽之氣,都不是講那個東西,它就是先天腎氣。由外呼吸引燃內息,就是剛才講的息,這是一個道體一貫練法的過程。
我大概再簡單的介紹我三十六年來的練功心得,道體一貫,就是練化先天氣,由皮肉、筋骨關節、脈絡、五臟六腑,然後進入丹田,丹田分為下、中、上丹田。就是要把丹田一個一個練出來,你現在練到哪裡沒有關係,以後有機會,我們的領航者,我們的教練會引導大家慢慢的走,資深的、火候足的就有機會,這不能揠苗助長。孟子,是一個養氣專家,他講的揠苗助長,就在講「養氣」不能揠苗助長,一定要按照層次,基本功要練好,不足的回去補,把它補上來,你要是知道怎麼補,那就OK啦!
肆、功架、功法講解示範與演練
一、活根門:順肩與交肩
練功前最好先熱身,初學者〈漢導引強身功〉可做為熱身操,當然〈五行通臂拳〉活根門,也是開筋骨關節的重要功法。打開筋骨關節,才能氣流順暢。練功前先活動筋骨,開筋骨關節,活用五行通臂拳的「活根門」成效不錯。練「交肩」前,要先練好「順肩」,前後順肩左右組合,就變成「交肩」。好好觀察,尤其交肩別練錯了,因為錯了容易造成傷害。
我們示範的師兄姐現在已不必統一口令,上台自在的依講解而練,亂中有序,因各有正確功架。
(活根門的功法詳見第二節課-下集的專文)
二、漢導引逆吐納與內息:隱藏行氣大法
接著,我們來談漢導引,漢導引隱藏著「行氣大法」,你可以做外丹操式的漢導引,也可以做外丹功式的漢導引,現在ㄧ般社區所練的是外丹操的漢導引。我們就請四位師姐到前面來示範,其他到後面休息。
(一) 托天抱月 - 哼哈導引,聲斷韻不斷
兩腳磨開成一字腳(依精工之法的口訣),最好兩肩微微向前攏。你們台中很了不起,你們的基金會出版了一本叫做外丹功《報載錄》的書,嘉惠外丹功同道,你們要認真看。而在《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裡頭提到「雙肩向前攏」,如果你肩沒有向前攏而是向後靠,肩背容易硬掉,看書看重點,尤其你要看到人家沒有注意到,而你卻看到了。唉唷!兩肩微微向前ㄧ攏,抱月就出來,氣息就出來 - 胸腹之間的氣息就出來了。現在示範在前面做,你們坐在椅子上也可以跟著做喔!
其實漢導引你坐著也都可以做。我們說兩手肘平支,動手肘的叫外丹操,微微用心力,將兩肩微微往前攏的,你的背部、胸部就有了氣,就這麼一點點而已,大師就交待那麼一點點而已。我看增補本的東西才悟出來,試試看,就是不一樣。我以前都是練精工之法,兩手肘平支,這是用力量的「形動」啊,不是「氣動」。這個已經充氣了,然後氣就出來了,不用力,一個指令它就出來了。
外丹功的指令是下給先天氣的,外丹操的指令是下給誰?下給肢體的。我要做工作嘛!去拿那個碗過來,這個是「操」。但是外丹功不一樣,提左手,如果出力提左手,這個叫外丹操,我如果說「提左手」,指令下給先天腎氣,再由先天腎氣提左手大指對胸口窩(講師示範仙人托天按地功的掌心相對)。哦!先天氣就把左手提起來了。提右手,肘後飛金,右手也提起來到肚臍前,上下手心對準。這個裡面有太深的東西了,我們只是點到為止。這個東西就是練外丹操和外丹功的不同,詮釋一下,讓大家瞭解,要練什麼東西,以大家的層次都可以練出來,你們也都會。
1.練托天抱月,可深可淺淺的,先請的師姐示範一下。
開始,「哼、哈」,「哼、哈」。(示範就手指上翹,如企鵝狀直接上去),因為這是在拉筋骨關節。「哼-」,停,示範師姐雙手托天,不動,往上拉,雙臂在耳後,兩手掌托到頂,天要塌下來了,托住。場地就是要這樣教,剛練就要這樣,貼到頂的時候,就是托天,托上去,整個筋骨就拔上去了,好,「哈-」,下來。
我們如果在〈精進工法〉再往前進的時候,這就是以外息為主的逆吐納。
其實大師在《報載錄》中就說是「深呼吸」,它是深呼吸,平常的深呼吸是不是就這樣?醫師在聽診你的心肺的時候,就要你做這一動作。是深呼吸,這大師有交待哦!我今天講了,你們回去再看看書(報載錄),我是在講你們台中編輯的東西,它就是深呼吸。可是這還是「操」,因為它還是在外息進入內息的過程。那什麼叫做變成外丹功的內息?開始訓練「息」喔!還是請師姐們示範一下。一起來,開始,「哼…哈…」,做三次,「哼…哈…」,再一次,「哼…哈…」。
停,有什麼不一樣?你要把那個逆吐納練出丹田有氣。丹田有氣,也就是你的小腹裡面先天腎氣養足了以後,你的手起來,就不能這樣翹指尖硬綁綁的,那根本是練操,拉筋骨的。這時候是不拉的,你已經拉開了,拉開了就要起動氣,你怎麼起動氣?你四大關節,八大關節,甚至更多關節你都要拉開,行氣才會順暢。所以這時候,你只有氣在灌了,氣在升。「哼…」,那是氣在升,不可以使力。如果是,「哼…」,兩手肘出力上舉那就不對了。氣如果往上升,手也往上升,氣從下丹田經過任脈到中丹田,這個練任脈,第三式迎風走冰是練督脈,也是到中丹田,但是氣是要貼到背部脊背,現階段是這樣練。
2.聲斷韻不斷
有一次我跟一位大師兄單獨相處,我分享了《道德經》的重要內容。大師兄即刻告訴我說,這就是師父說的什麼東西。你可不要這樣問:「欸!大師兄,你教我功夫好不好?」那就慘了,所以說話要有技巧啊!(發出笑聲)
我跟大師兄說,研究所的老師告訴我說:「讀《道德經》、《莊子》不能只讀表面,要讀字裡行間,這個字跟另外一個字的中間,你要悟出來;這行跟另外那行空白的地方,也要悟出來。」大師兄說:「喔!這就是師父講的『聲斷韻不斷』。」
什麼叫「聲斷韻不斷?」(講師示範托天抱月的動作與哼哈),「哼…哈…。」我的聲音好像沒有了,對不對?可是後面還有沒有韻?(同道回答:有)「哈…」氣要回到下丹田,你才能夠閉上嘴巴。這期間你要觀照你的氣息啊!不然你怎麼能夠練得出來。如果快速「哼、哈」,那是ㄧ般運動。但,若是「哼…」氣從下丹田往上提升到中丹田,到了,隨後「哈…」氣往下回到下丹田,那就不一樣了,大師兄轉述師父所講的一句「聲斷韻不斷」的話,讓我豁然開朗。
有一次,我們林園區辦理研習,請這位大師兄專題演講,我也去做分享,我們兩個坐在一起,我就拿2013年他跟我講的筆記內容給他看。他說:「哎唷!我跟你說那麼多哦!」我說:「您說那麼多你都不知道哦?連吞天吸地通心功、肘後飛金晶都說了。」很多東西他都講了,今天,特別跟大家分享大師兄講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練功,不能只有練氣。」他特別講這是師父講的喔!練功練氣是求「根」,你把根求出來了,是一個根本而已(另還有兩樣東西),把這個根本練得100%純了以後,就是第五境。
3.由氣息的升降,逐步把身體練成磁場
就像黃敏恭主席說的:「練功的第一哩路,就是最後一哩路。」你第一哩路把氣練純,就是最後一哩路。頭頂 - 天,腳踏 - 地,這個人變成氣場,氣場就形成我們的磁場,天地人才能夠合。那用什麼方法去練?當然就按照師父二十年講的方法,但有些功法你根本都沒有聽過,有些你也找不到資料,有資料就會儘量收集,沒有的呢?像我,就用兩樣東西來補,一個是「內視」;一個是「息」。
大師有ㄧ份資料講「兌炁竅」的時候特別提到,把身體練虛,他講,你只要把這個身體練虛了,像一塊磁鐵一樣的時候,就可以練內丹功了。師父也不在了,可是大師曾說,開始的時候,練七悟三,資深的同道要練三悟七,甚至後來講說要練一悟九。你要悟啊!如果我開悟,我沒有辦法給你開悟啊!我吃飯我會飽,我幫你吃飯你不會飽,你要自己練悟出來。外丹功修道成真就是「悟」,佛教叫作「覺」啊!「覺悟」啊!所以,你要自己開竅,你要自己把它練出來。
煉這個「息」,請看示範的師姐,再練〈托天抱月〉三次,開始,「哼…哈…」,這時候氣息往上升到胸部、到中丹田;「哈…」,哈的時候要有餘韻,有餘韻叫做聲斷韻不斷。再一次,「哼…哈…」,你要等它回到下丹田。
外丹功、內丹功都一樣,深入的功法都要「採藥」。你練丹要不要採藥?不採藥你怎麼練丹?賈島的〈尋隐者不遇〉這首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大家都背得很熟,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會背,什麼意思?這是禪詩哪!修練的詩哪!「雲深不知處」,先天氣練得很足。「月下行雲」啦!「雲開月現」啦!都在講「雲」,第一境也有「雲」啊!
大師在傳全民外丹功的時候,第一境的功境沒有講名稱,黃主席已經把它講出來了,黃敏恭主席在丹士論壇講過,第一境也有兌竅,可是全民運動我們不能講兌竅啊!不能「守宮」啊!第一境也是「浮雲○○」,都是「雲」啊!雲深不知處,言師採藥去,那裡採呀?找不到藥啊!你練得滿身的氣,就是雲深不知處。採藥,點到為止。
採到了,現在藥在那裡?在那裡?(指向示範師姐)。好,開始。「哼…」。好,這個藥已到那裡?「哈…」,現在藥又回到哪裡?藥就是氣,「氣是添年藥」,添年啊!讓你長壽啊!「心是使氣神」,要行氣的那個神,也就是在採藥的那個神。「若知行氣主」,若你知道這個行氣的主人,「便是得仙人」,你已經找到得仙的那個路了,得仙的路,就是修練陽氣的那個路找到了,那個方法你找到了。
你若要燉補,要燉雞,要不要先抓到一隻雞?(回答:要)一樣的道理,若你抓不到,「哼、哈」(講師兩手快速操練),你都沒有抓到啊!所以你要練到神氣合一。我們常講精氣神要合一,對不對?練啊!用講的沒有用,氣在那裡?神就在那裡?神怎麼練?火候足了,或許可以把你的身體練成ㄧ個磁場。外丹功和外丹操的兩種功架差不多,但練出來的功境、效果或就有很大的不同。好,還原,兩手輕輕放下,兩腳回復立正姿勢。
(二)迎風走冰
接著我們就做迎風走冰。眼神對鼻尖,鼻尖對肚臍,小腹熱起來。開始,「哼…」,氣要到脊背;「哈…」。練這個可能跟你們練的不一樣,我分享的是黃國展師兄所傳的,它是一種「弦月功」練法。一般練的初級班背部平直就可以,「哼…」(講師示範),背部是平的,整個都是平的。但是,你整個平的有一個問題,行氣不易。所以大師講所謂的弦月功,我們講什麼上弦月,下弦月,弦月形狀是彎的,所以你的背部是彎的,上弦月是彎的地方向東邊,下弦月彎的地方向西邊。
好,右腳提膝邁步,正面俯身,注意,眼神聚在內眼角,內眼角對鼻尖,鼻尖好像一個準心,眼神經過準心,俯身對下來,對準你的肚臍眼,對肚臍眼就是要點燃你的「臍火」。劉師兄告訴我,這個臍火很重要,你要先把「苗火」點熱,苗火就是只有一點點。外丹功有一個〈冥心歛身-流星趕月〉的功法。師父曾在很多地方講到,尤其在馬西屏先生那一本《外丹功祖師爺 - 一代奇人張志通傳》。劉師兄教我要這樣(講者示範:兩手虎口打開,放在肚臍眼兩側),把肚臍的熱度練出來,熱度練出來,最後,兩腎發熱,到下丹田發熱,這樣下丹田才會薰蒸,不然你怎麼讓氣上來?你就只練逆吐納,最後還是氣不足。小腹要有先天腎氣,才能夠練內息。用你的神,用你的「哼」,就代表你的神在那邊,用耳朵去聽;「哈」代表它回到你的下丹田,所以你背部要有點拱起來,像拱門那樣拱起來,讓氣能順暢。
記住!你們要依照你們教練教的去練,今天我講的只是分享哦!你不能說,呂師兄講的就是對的,其他都不管了,不可以!在我們的群組裡面,我的FB裡面,我就是這樣講,這只是分享,你有任何問題,你要問你的教練,這樣才不會亂掉。
因為,練功有次第性,他在講的東西不是我現在講的東西,我講的東西也不是他現在所講的東西,現在只是分享一下,增廣見聞。
外丹功有很多種面貌,但是目標一樣。欲達目的,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早上我們從〈姊弟餐廳〉停車的地方要走到這邊來,我們林理事長走捷徑,我們在那邊等他,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到目的地,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回答:理事長),所以他還是理事長嘛!(笑聲)王仁齊理事長打電話給我說,你們理事長已經到五樓了,我們還在路上呢!
開始,「哼…」,氣到脊背。「哈…」,氣有沒有回小腹(問示範師姐,師姐點頭),氣要走督脈回來。一開始整個背部是氣貼背,慢慢走到弦月功的時候,就拱起來。這裡面隱藏了行氣大法,行氣大法就是靠內息。你不會內息,就沒有辦法精進,大師說「哼哈」就隱藏著「橐籥(讀音為「ㄊㄨㄛˊ ㄩㄝˋ)」。例如〈托天抱月〉「哼」就是「橐」,「哈」就是「籥」,這是分解動作(橐為胸,籥為腹),這個功法都在你們編的《報載錄》裡面喔!我都回饋給你們了,我得到這些東西就要回饋給你們。這哼哈練成連續動作以後,你的橐籥就會出來了,「哼哈」練出來,以後把哼哈改成「吸呼」就可以了。
吸,氣往中丹田,就是第七式拔禾式,它會轉成「吸呼」,我們本來就是呼吸,漢導引後面的招式,很多是連「吸、呼」的聲音也沒有了,例如抽絲式。抽絲式不是只有練兩手磁場而已,它還要把氣息拉上來中丹田,照道理要「哼…哈…」可是沒有啊!你前七式沒有練出來,後面各式都不用練,因為你要會內息才行哦!如果不是,你再多練一百式、一千式漢導引,你還是在練操,你要把氣息練出來,從外丹操轉成外丹功。
如果你再繼續練下去,你可以練腹息,甚至「腹息忐忑」,講到這邊,請又萱師姐示範ㄧ下〈春風擺蓮〉式。
(三)春風擺蓮式:腹息忐忑導引(隨機插入的功法示範)
又萱師姐,直腰蹲身,提膝跨步外肩齊,我們很隨緣,來做一個大師沒有教,但影片有的功法,叫做「春風擺蓮」式。
好,提兩手,從背脊發動(手隨脊動,身隨脊抖),轉,隨著肚臍轉(腰如磨轉,手如蓮搖),放鬆一點。涵姝師姐也跟著做,這個東西就是要練,如果練出來,就是「腹息忐忑導引」。腹息就出來了,腹息忐忑導引就出來了,就從背脊發動,兩腳外肩齊就可以了。春風擺蓮,整個轉過去,用肚臍,跟迂迴轉帶方式一樣轉過去,鼻尖對肚臍,兩眼平視,這要練到功夫出來才算。停,不動,輕輕放下,直腰蹲身,收回。
(講師示範)春風擺蓮,你要練到,從背脊起動,抖抖抖,引動手抖(手不自動),全身抖,兩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蓮花,這我也是看著你們的資料練的。大師不在了,他在影片及資料中有傳給我們,不是沒有啊!這就是要我們傳承下去啊!喔!氣動了,氣動了就轉啊!左右轉,手不能刻意彈,不能使力啊!輕輕鬆鬆的享受啊!春風擺蓮,多美妙。就擺過去,擺過來,速度可以調,慢動作最漂亮。
大師在書中特別說明,什麼叫作「腹息忐忑導引」,不要刻意去抖,它氣自然會抖動,然後手慢慢放下來,提膝收回,那才是「功」。如果你是用使力的方式來擺動,那不是「功」,那是「操」,如果只是操,就不用再練後面的漢導引了,你多練幾式也沒有多少效果。
我知道漢導引你們蘇師兄是非常專長,從哪一式起大師講大法,講兌大法,他都知道。2018年它在我們高雄市大會上示範表演時有說明,他交待說明後,我才認真在看這些東西,都是他講後我才練的。
我跟台中有很深的淵源,第一個跟你們以前白焜理事長,記得有ㄧ次,在屏東大會的會場,我在台上示範,他看到我很瘦,當時我瘦到僅48公斤左右,他教我月圓的前後三天晚上,看著月亮練功,他說臉頰會慢慢豐腴起來,他又說這是師父教的,往後我真的練,加上理事長御任以後,壓力減輕,我現在大概58公斤。尤其是ㄧ兩年來,剛好帶著師兄姐練彈抖,就是剛剛看到大家練的預備式彈抖,哦!這個最好,很棒,這個當全民運動最好。難怪蘇師兄曾經轉述張大師講的話:以後的外丹功就是以台中的為標準,有沒有這樣講?(回答:有)。這個預備式的動作太重要了,高雄的師兄姐現在練這「彈抖」,大家也都很健康快樂。
剛才講這個腹息忐忑導引,其實跟哼哈也有關係,「哼哈」很有學問,當初大師要傳的是「顫音」(顫氣導引),你顫音出來,腹息忐忑就出來了。比方說,(講師示範一般的)「哼…哈…」、「哼…哈…」,這個沒有顫音。好,再起動,示範有顫音的,「哼…哈…」,它這個聲音自然就顫抖起來,如果你起動出來,就會顫抖了,而且哼中有哈,哈中有哼,從《增補本》漢導引的資料可以看出來,所以我在哼的時候就已經加哈,我在哈的時候就已經加哼了,你們回去再看一下,這個細節一般人不會注意到,你沒有練到一點火候,你不會注意到這些,連基礎哼哈逆吐納都還不熟練,怎麼會注意到這一些,所以說漢導引隱藏著行氣大法。
(四)、伏腰式
直腰蹲身,左腳提膝跨步,好,練伏腰式。握虛拳,大姆指輕按第二指、第三指指甲上,手心空空的,雖然空空的,但裡面要含氣,所以你不能出力,任何力量都沒有。但外丹操一定會出力,現在我們不要出力。請一位師姐做外丹操好了,「哼、哈」,繼續,一直做,停,不管氣,你只要腹部凹進去、凸出來,已經在練腎臟了。所以,哼哈最初級的功法就很好用,還能拉筋骨關節。再請另一位師姐做一次,開始,一樣做外丹操,「哼、哈」,再來,「哼、哈」,外丹操拳頭不能還離地這麼高,像水秋師姐妳的火候要觸地,一定要拉到地。
再來,「哼、哈」,詹師姐也一起做,「哼、哈」,「哼、哈」,「哼、哈」,好,停。這位詹師姐是我們的攝影李師兄的夫人,我們攝影的事都是他在處理,他也擔任我們的編輯工作。大家一起練,進入精進功法,開始,「哼…」,氣到腎臟,灌脊骨到腎臟啦!「哈…」這時候要有氣回到小腹。哼的時候,要抓氣到腎臟,哈的時候,氣又從腎臟回到小腹。開始,「哼…哈…」,繼續做三次,第二次「哼…哈…」,第三次,兩肩要平,「哼…哈…」。停,大概就這樣子。
第一個先灌脊骨再充腎臟,這個腎臟上有一個叫做腎上腺素,把它練活起來,你就精神百倍。這都是一個過程,其實包括後面的每一式都有一個完整的功法,你練出來才有好的功能。停,甩甩手,漢導引分享就到這裡告一個段落,我們現在休息十分鐘,大家交流一下,謝謝!(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