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2的文章

外丹功委氣數法-讀後心得報告-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11.27

圖片
外丹功委氣數法-讀後心得報告,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11.27。(原文請參閱張志通大師著述的「 外丹功委氣數法 」)(本文可以從虛極靜極的角度來切入分析) 一、原文 外丹功運動,本藉運動而養息。 養息者,首要於身心四肢清和,無雜念,且身如明月似。 外丹功預備式(調息),任其自然,凝然委身。凝然和也,委身則氣自然也。 委身之後,而其身「無筋無骨,無識無神」,全身空虛,大慧則悉也。 空虛之後,澄神練氣,氣息自生也,氣會形軀,氣練形也。 煉成之後,百骸張舒,經脈暢通狀似洞房花燭夜之晚。 暢通之後,口水充沛,津液流注,運輸全身筋骨肌肉無不到。 運輸全身,熙意不爭,先天氣不與意相爭,如爭則後天氣強先天氣短,胸必喘吁,入後天道也。 熙意不爭,則氣安然從八萬四千毛竅出,其口至微者也。 氣息安然,咽入毛出,氧氣自喉咽入,汗氣(炭氣)自毛竅出。古工家「納生吐死」,生者氧也,吐者炭也。 不暢胸煩,此時念紛,後天氣強,除念而振先天氣,則胸朗煩逝。 外丹功運動時,狀如閑暇無事,身心安虛,無形無天。 外丹功養正氣,何為正氣,如無正氣,手必用力。 手必用力,狀如兩手抓無打地基,此後天氣力之為也。 無有正氣即校昏昏感也,亢肩拔胸,此非外丹功也。 正氣者,「神情清爽,五臟安和,逐邪止亂」。 外丹功初練時,有感遍身潤適,即是功效,明日再習功效則止。 外丹功練功時,漸漸出汗即佳,可以「放心安容」了。 如病人得汗良久,命其著衣徐步,少言安氣,明日再做外丹功先天運轉,走地關、人關、天關。 天關「口」也生神,人關「手」也持盛衰,地關「足」也生命光。 先天氣自然內灌五臟,外寢百骸,自然醫療卻疾。 先天氣運轉時(機),炭氣散出四肢,精華之氣歸爐小腹再施吐納,「行氣導引」,氣入骨節,返老還壯天界福也。 外丹功行氣,神廬(鼻孔)外氣鼓應,天關莫開(防生氣入腹為疾,外丹則不論矣。) 外丹功本自然呼吸,勿急勿燥,仙神勿思,安魄定志。 安魄定志,定志神現,忽覺四肢筋肉,全身關節,清淨無渣(如水潔身),一如沐浴(註:嚴穴幽谷,修持者無水潔身,故乃以安魄定志法亦淨身也。)此則調息功也,知之為知之也。 二、翻譯解析 二-01、外丹功運動,本藉運動而養息。 翻譯 :外丹功是一種運動,基本上是透過運動來存養身體中的氣息。 解析 : 息者,氣息也,呼吸也 。 息又分內息與外息。外息就是外呼吸,就是將外部的氧氣吸入體內,再...

外丹功委氣數法(委是處我而為之)

圖片
外丹功委氣數法(委是處我而為之),張志通大師著述,本文摘自張大師率弟子訪問馬來西亞,刊登於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南洋商報北馬版;收錄於《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二) 》,第53~54頁。亦收錄於《報載錄》第242頁~第244頁。(本文的解譯可參閱「 外丹功委氣數法-讀後心得報告-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11.27 」一文的說明) 外丹功運動,本藉運動而養息 。 養息者,首要於身心四肢清和,無雜念,且身如明月似 。 外丹功預備式(調息),任其自然,凝然委身。凝然和也,委身則氣自然也 。 委身之後,而其身「無筋無骨,無識無神」全身空虛大慧則悉也 。 空虛之後,澄神練氣氣息自生也,氣會形軀氣練形也 。 煉成之後,百骸張舒,經脈暢通狀似洞房花燭夜之晚。 暢通之後,口水充沛,津液流注,運輸全身筋骨肌肉無不到。 運輸全身,熙意不爭,先天氣不與意相爭,如爭則後天氣強先天氣短,胸必喘吁,入後天道也 。 熙意不爭,則氣安然從八萬四千毛竅出,其口至微者也 。 氣息安然,咽入毛出氧氣自喉咽入,汗(炭氣)氣自毛竅出。古工家「納生吐死」生者氧也,吐者炭也 。 不暢胸煩,此時念紛,後天氣強除念而振先天氣,則胸朗煩逝 。 外丹功運動時,狀如閑暇無事,身心安虛,無形無天 。 外丹功養正氣,何為正氣,如無正氣,手必用力 。 手必用力,狀如兩手抓無打地基,此後天氣力之為也 。 無有正氣即校昏昏感也亢肩拔胸,此非外丹功也 。 正氣者,「神情清爽,五臟安和,逐邪止亂」 。 外丹功初練時,有感遍身潤適,即是功效 ,明日再習功效則止。 外丹功練功時,漸漸出汗即佳,可以「放心安容」了 。 如病人得汗良久,命其著衣徐步,少言安氣,明日再做外丹功先天運轉,走地關、人關、天關。 天關「口」也生神,人關「手」也持盛衰,地關「足」也生命光 。 先天氣自然內灌五臟,外寢百骸,自然醫療卻疾 。 先天氣運轉時(機)炭氣散出四肢,精華之氣歸爐小腹再施吐納,「行氣導引」氣入骨節,返老還壯天界福也 。 外丹功行氣,神廬(鼻孔)外氣鼓應,天關莫開 ( 防生氣入腹為疾,外丹則不論矣 。) 外丹功本自然呼吸,勿急勿燥,仙神勿思,安魄定志 。 安魄定志,定志神現,忽覺四肢筋肉,全身關節,清淨無渣(如水潔身),一如沐浴(註:嚴穴幽谷,修持者無水潔身,故乃以安魄定志法亦淨身也。)此則調息功也,知之為知之也 。

請大家提供煉功實務經驗心得及相關資料-2022.11.22

圖片
請大家提供煉功實務經驗心得及相關資料(原標題:請大家提供煉外丹功實務細節過程經驗心得分享以及相關資料),2022.11.22。撰文:編譯委員會(簡稱編譯組)組員 廖本洋 。文章很長,請耐心閱讀,必有所得。 請點按以下文章目錄的各章節名稱超連結,以進入各章節的網頁進行閱讀。   文章目錄 一、前言 。 二、道境、道法,功境、功法 。 三、外丹功人口持續減少的原因與解決之道 。 四、生死有命坦然面對健康快樂積陰功 。 五、結語 。

《莊子.在宥》原文

圖片
編註:《莊子.在宥》是指《莊子》 第十一章〈 在宥篇〉,《莊子》是道家典籍,在道教又稱為《南華經》或《南華真經》,分內篇與外篇,由莊周所著,〈在宥篇〉歸於外篇;莊周為戰國時期宋國蒙人,為春秋末期老子思想的繼承者與發展者。對於莊子一書的解譯,一般較多人參考的,是由郭象註,成玄英疏的《 南華真經註疏 》,此註疏仍是文言文所撰寫,但內容確實是值的參考的。 原文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 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樂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 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陰。陰陽並毗,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傷人之形乎 !使人喜怒失位,居處無常,思慮不自得,中道不成章。於是乎天下始喬詰卓鷙,而後有盜跖、曾、史之行。故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舉天下以罰其惡者不給。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賞罰。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而且說明邪?是淫於色也;說聰邪?是淫於聲也;說仁邪?是亂於德也;說義邪?是悖於理也;說禮邪?是相於技也;說樂邪?是相於淫也;說聖邪?是相於藝也;說知邪?是相於疵也。 天下將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將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臠卷愴囊而亂天下也。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豈直過也而去之邪!乃齊戒以言之,跪坐以進之,鼓歌以(人舞)之。吾若是何哉? 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崔瞿問於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汝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強,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 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法度。然猶有不勝也,堯於是放讙兜於崇山,投三苗於三峗,流共工於幽都,此不勝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畢起。於...

請大家來煉外丹功

圖片
請大家來煉外丹功,刊載於2011年《高雄縣外丹功》第76~83頁,是由張志通大師講述,弟子劉泰造隨堂恭錄。編註:本文原登載於 高雄市中華外內丹功運動協會官網 上的文章( 原文請點按此超連結 ),感謝呂正心名譽理事長同意轉載。 壹、根源 世界丹功宗師 張志通大師說:「 煉外丹功要先探究其根源、師承,明瞭後才練方有成效 。」 根源,要有歷史根據 。歷史很重要,中國古時各朝代,變更字體,內容可能有差異之處。要從語言、文字、歷史、朝代、文化、文物、生活習慣…等去考證。 現代是科學時期,一切要用智慧去求證,天地之秘,發揮人的潛能,不講玄學 。 外內丹功,出於道家,源於道家思想。為道家修道的工夫,源出五行通臂拳:丹氣門 。 丹氣門分為兩大境:前一境就是外丹功,後一境就是內丹功 。是古代聖賢,集武學、醫學、儒家、道家、哲學…及現代心靈學、物理學、…等,歷經實驗而創造出來,身心兼修的功夫。 是古代修士,根據醫家的經絡之學,融合道家練功之法,擬鍊而成的一種運動,促進體能(後天氣),進而引發熱能(先天炁),使得全身上下如電波串流氣血得以疏通,氣暢且血和,不但健身益體,且具有自然療效。 一、《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P149 〈外丹功小史〉 高上元君傳外丹功於廣成子,成子得之以教黃帝,黃帝久而不能成。廣成子曰:「 夫心腎之間有真炁真水焉!炁也水也,其中自有真陰真陽焉!合而為可比金石矣 。」於是黃帝鍊崆峒之山而成仙。 外丹功三年小成可以去疾,六年中成可以延年,九年大成可以平地之仙。有云黃帝先鍊外丹功成,而及內丹得道飛昇於天。 二、《鍾呂傳道記‧論丹藥》,施肩吾著 施肩吾為鍾離權之師。 (編註: 依《 呂祖全書 》第二十九卷、第三十卷,共十八章之《 修真傳道集 (亦即:鍾呂傳道集)》,是由「正陽真人鍾離權(雲房)著,純陽真人呂巖(洞賓)集,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傳」,亦即是由施肩吾編輯傳遞出來的。而且鍾離權為東漢時期人物,而施肩吾為唐朝時期人物,所以依理而推,施肩吾似乎並非是鍾離權之師,反而東華帝君比較有可能是鍾離權之師。 〈論丹藥〉為修真傳道集第九章。 ) 呂曰:「外丹者,何也?」 鍾曰:「昔高上元君傳道於人間,指喻天地升降之理,日月往復之宜。自爾丹經滿世,世人得聞大道。廣成子以教黃帝,黃帝政治之暇依法行持,久而不見功。 廣成子以心腎之間而有真炁真水,炁水之間而有真陰真陽,配合為大藥,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