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極靜極息歸根,組織嚴密丹功興-張清茂教練專訪-一、如何煉外丹功-2023.01.12
虛極靜極息歸根,組織嚴密丹功興-一、如何煉外丹功;北區中興班,張清茂教練專訪,日期:2023.01.12,上午10:00~12:00,採訪整輯:廖本洋。
〈回本文目錄〉
請點按以下本文目錄的各章節名稱超連結,以進入各章節的網頁進行閱讀。
本文目錄:
一、如何煉外丹功
一-01、放鬆修丹,從心做起
採訪者廖本洋,以下簡稱本洋:煉外丹功,都會叫學員放鬆,那麼要如何放鬆?
受訪者張清茂,以下簡稱清茂:要放鬆的功法,心理建設要先建立好,你要擁有正確的認知與態度。要以心為始,以氣為歸,要很靜,先天炁才能隨著你的心靜,才能夠進入你的身體,才能在你的身體出現。
所以煉外內丹功,第一就要先進行心理建設,要確定方向,立定志向,保持信心,勤修苦煉,勇往直前,貫徹初衷。所以,你就要務實、務本、堅定一致,不見異思遷,不改初衷,保持一致,一心向道,勇往直前,無我無私。
你如果無我,就能夠放下自我,缷下重擔,謙卑為懷,喜欣樂苦,達到謙沖受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無私就是心地光明,心胸磊落,絕欲斷緣,斷絕你的情欲,由是如此,則無欲則剛。
無我乃可達到致虛,致虛則能生神;無私無欲則能達到無念,就會靜,靜能生氣,神與氣是從虛靜中來,所以煉外丹功要做到無我無私,就像是寒山的秋月,似景明春風,才能提升神與氣的層次,而且要秉誠持正,因為秉誠持正,是修丹的基本修養,要以誠為始,心誠則靈,誠能夠感動天地,能夠泣鬼神,所以我們拜神要誠,有誠心才能夠有感應,才能得到神靈的保祐。
先天炁以直養為本,就是在直養宇宙間的浩然之氣。所以,修丹人要正氣凜然,就是孟子叫我們要養的那個浩然之氣。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充斥在天地之間,放之則彌六合,收之則藏於密(源自於《中庸》第一章: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若要直養浩然正氣,就要達到至誠,誠之又誠。
因為以誠為基礎,你練這個心,你的心才能正,你的身就正,心正者,其形必正,其信必堅,其志必定,其修必成,乃是我們修丹的一個要件,我們在心理建設上,就是要務實、務本、持定一致、無我無私、秉誠持正。
一-02、純一不二,守中守一
清茂:再來,就是在功法的認知上面,一定要純一不二,守中守一,不夾雜其他外面的功法,要專精專一來修丹功。要守中守一,你一定要非常的中正、崇法、務實、始信始勤,以師門的規戒為依歸,所以說,功法的認知,一定要相信師父說的這個功法。
本洋:「守中守一」可不可以再多解釋一點。
清茂:守中守一就是心無雜念,守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見異思遷,不再隨之變異,不要有雜念,不要看到什麼就想要學什麼,你的心一定要非常純一,非常純正。
一-03、丹功生活化
清茂:對於功法的認知,丹功一定要生活化。你擁抱丹功,你就要將丹功打成一片。
本洋:可否再講清楚一點,生活化是指什麼?什麼是生活化?
清茂:意思是說要跟丹功打成一片。
本洋:就是我們本身要在丹功的學習各方面要打成一片,也就是隨時在煉功丹,行住坐臥隨時都在煉丹功。
清茂:對、對、對。就是與念佛、專注念佛一樣,誠心一意、這樣才能夠專精。而且神與氣要合一,所以神與形同在,就是所謂神入氣中。你如果在專神在敬神的時候,專心凝神,很專敬,很專注、專心的時候,你自然神會進入你身體的氣當中。
我們要時時去煉「氣合體內」、去調和、刻刻沒有間斷,念茲在茲,你要息息歸根,則身軀就自動,也就是你的身軀就會自動的啟發抖動,氣發,竅就開,關節就會疏通,谷神就會不死。
本洋:所以不能有雜念,要抱中守一,就是這個意思?
清茂:對、對。這樣神氣才能夠合一。
一-04、息息歸根
本洋:息息歸根,這個根是在那裏?
清茂:歸根就靜,歸就復,復就明。這個明就是心地光明的意思。息息歸根的息分成兩種,一種就是有形的息一定要到達到關元穴,你的息就是要很專注,您的息就會歸根,所以根就是指關元穴。
本洋:第一個講的息就是呼吸的氣息?
清茂:對、對。
本洋:第二個息就是指你的心念?
清茂:對、對,都要歸根。歸根的息才是靜,才會復。你靜下來,你才會復。
本洋:復就是要回歸到初始的狀態。所以就是說,由外在與內在的心靜之後,讓自己的身體回歸到、回復到原始的地方的時候,光明就出現了,這其實就是回歸自性的意思。
清茂:這個「明」有幾種解釋。明可以是指意識清楚、能夠了然明瞭、能夠豁達。要達到這個明,你一定要息息歸根。行必知文,達天地之根,就是這個谷神不死,而且你一定要達到生活化。
一-05、谷神不死,是為玄牝
本洋:剛剛提到谷神不死,就是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道德經》第六章〈谷神不死〉提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那個玄牝是指什麼?在什麼地方?
清茂:玄牝它本來是講這個陰陽,有的玄牝是講這個腎臟(兩腎),左玄、右牝,但是大師也有曾經講過,在你的鼻端、鼻腔,左鼻腔、右鼻腔,叫玄牝。那個玄牝在我們道家是說在腎臟,這個玄牝不是說一個有形的一種東西,它只是一個產物而已。你如果能夠貫注精神的話,這個玄牝就會自動啟發,玄牝它摸不著、看不到。有一種解釋是說,就好像你的精氣神,你的神你摸得到嗎?看得到嗎?所以說這個神跟玄牝之門是一樣的,看不到,摸不著,要啟發它自然就有那個開關。
本洋:那要怎麼打開呢?是要靜要鬆嗎?
清茂:你要達到開玄牝的話,一定要達到那個靜跟虛。你的氣跟神一定要合一,它才能夠打開玄牝之門。
一-06、精氣神
本洋:那麼什麼叫作精氣神?
清茂:精氣神是人生的的寶。在天地間,在天為日月星,在人為精氣神。
本洋:所以日月星是天地的三寶?
清茂:是。日月星是天地的三寶,你沒有日、沒有月、沒有星的話,萬物就不能夠存活。人如果精氣神不能守住的話,你的身體就會變成行屍走肉,也是無濟於事,所以最重要的是,精氣神它不是現在我們所講的一種濁精、後天之神、還有後天之氣,不是這種類的精氣神,這個是指與生俱來就存在的精氣神。但是,這個與生俱來的精氣神,又與後天的穀物、你的營養都有關係,所以你要培養發起自己先天的精氣神,你就要達到非常的寧靜。一個大修行家,他雖然沒有在吃東西,但是他的兩個眼晴是非常的攝人,他的精氣神俱足飽滿。
本洋:炯炯有神。
清茂:對,炯炯有神。所以說這就是一種心地的鍛煉,你如果內在能夠鍛煉到這種精氣神飽滿,能夠超出、不依靠外在的飲食。你運動、打坐、養神,你就會俱足飽滿。
本洋: 您剛剛提到的是先天的,本來就存在精氣神,那後天也有存在所謂的精氣神?那麼,精氣神這三個字個別的定義是什麼?區別在那裏?這三個有什麼不同?或是它們之間的相關性是什麼?
清茂:後天的精氣神,一般講起 來,這個精是濁精,就是我們身體上的那個精,是混濁的精,就是我們所講的精液,就是身體的睪固酮所分泌出來的那個精液就是濁精,這是後天之精,與先天之精不同。
本洋:那麼,先天之精是什麼東西呢?
清茂:如果你沒有死的話,先天之精是一種,保持你的整個身體的運作,持續保持你的生命存在的一種的東西。
本洋:也就是說,就是因為先天之精的存在,可以讓身體正常的運作?如果先天之精不見了,那麼人就死了?
清茂:那你就只有後天之精,雖然後天之精,可以讓你的精力,體力很好,但是你的先天之精,還是一定要把它培養出來。
本洋:那麼先天之精的功效是什麼?後天之精,像精力,可以讓我們的精神、體力比較好一點,那後天之精的功效又是什麼?
清茂:先天之精就是有時候,它呈現出來的時後,有時候會攝人,有攝受力,會有攝受力,它會產生那個神哪。所以這個先天之精它會產生神,神就包含眼神,這個眼神才能有攝受力,向外發射。一些大修行人,他雖然沒有使用一些睪固銅之精,但是他有培養出這個先天之精,就是由心理上培養出來,它就能夠再培養出神,才會有攝受力,這對生命是一個很重要的修煉,現在我們都是沒有在修這種先天之精。我們外丹功就是講這個先天炁,先天炁它就是在煉這個先天的炁,它才能夠產生這個先天的精,還有神,它才能夠飽滿。
本洋:所以你剛剛講先天炁出來之後,先天之精才會出來嗎?先天之精出來之後,神才會出來?
清茂:對、對。所以這個先天炁,是一定要培養出來,張大師他就有講過,每一位在修丹功的同道,到頭來,一定要發起煉出這個先天炁。
一-07、發動先天炁的機制管道
本洋:先天炁與後天氣的樣貌有何不同?或是說,先天炁起來的時候身體的樣子像是什麼?它跟後天氣之間最大的差別在那裏?或是如何去區別,什麼時候這個是先天炁出來了,什麼時候這個是後天氣出來了?怎麼去辨別?
清茂:這個後天氣就是平常我們在運動的時候,你的呼吸,就是從這個鼻腔吸進到胸腔,然後你就這樣在抖動的時候,就是這個後天氣出來。如果你要進入先天炁,你一定要透過一個管道,好像在身體上存在的一種機制,你一定要透過這個機制,而且要常煉,它才能夠發動先天炁。
本洋:那是什麼樣的管道機制呢?
清茂:關於先天炁,你一定要讓身體放虛、放靜、雜念不起,先天炁是從虛靜中來。但是,過程中,你一定要利用那個後天的管道,就像是水流到那個發電站,然後它才能夠發動產生出先天炁。
本洋:什麼叫作水流到發電站?
清茂:就是要讓氣下去到下丹田的下方,就是要達到那個氣海。
本洋:也就是說我們呼吸的時候,後天的氧氣要吸,吸到下丹田的氣海。
清茂:下丹田再下去的地方。
本洋:下丹田下去的海底?
清茂:下丹田腹部下方三寸然後再下去四寸的地方。
本洋:是關元穴嗎?
清茂:對,關元穴。你氣一定要達到關元穴,所以那個關元穴就是發動先天炁的一個開關。
本洋:所以發動先天炁的開關就在關元穴。
清茂。對、對。所以說,你沒有把水流到關元穴的話,氣沒有到關元穴的話,你想要煉出真正的先天之炁,那是徒勞無功的。
本洋:所以我整理一下,也就是說,我們先天炁要發動起來,是要經過後天管道的幫忙,這個後天的管道其實感覺上就是像水要流到發電站這種機制,這個水其實是後天的氧氣,然後把氣下沈到關元穴,這個關元穴就是發電站,這個發電站到最後就自動開啟先天炁了。
清茂:對。先天炁發動後,身體它會自動稍微彈抖,會稍微自動抖動啦。
本洋:就是手顫而肩而身軀這個樣子,就從手指頭開始抖起來了。
清茂:就是要把呼吸調勻了之後,把息調到那個氣海,到達那氣海,你就要慢慢的心靜,就慢慢的持續這樣,靜心的等待,等待你那個氣海裏面在慢慢的變化,最後,那個先天炁就會呈現出來。而有的人會說,我一直沒有辦法產生先天炁,這是因為他太急了、很急,當你很急的時候要發動先天炁就很困難,先天炁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你不要去強求它,你一定要慢慢的,將後天的氧氣歸於氣海,歸於關元穴。
一-08、先天一炁
本洋:我們再講神。我們說精氣神,那個氣是什麼東西?就是說這三者之間,有時候學員就會問,精是什麼?氣是什麼?神是什麼?後天大概都知道,神大概都知道,就是眼神嘛,攝受力嘛,那氣就有點熱熱的,感覺會流動,先天炁是無形的,後天氣是有形的,但是這個先天炁,為什麼先天炁又要把它分為神跟氣這兩個東西?神跟氣,到底差別在那裏?
清茂:那個氣,宇宙為者就是炁,那個「炁」就是無火,上無(旡)下火(灬),炁就是道,就是生命,也就是真理。外丹功與炁是密不可分的,外丹功煉的就是炁,外丹功煉的就是純一之炁,就是先天真一之炁,真一就是沒有二念。
本洋:沒有夾雜其它的東西。
清茂:先天炁的啟發,大師也曾經開示過,身無使力就是虛,致虛,你虛到非常致虛的話,它就會生神哪;雜念不起,它就是靜,所以靜,致靜,它就會生炁,你一定要很靜,很虛,要很鬆,這樣它才能夠生出先天一炁,所以先天一炁是從虛靜當中來的。所以大師常常講說,向下紮根,向上提升,那個關於先天炁的發動、培養、成長、昇華、行使與運用,大師在《報載錄》裏都有介紹。
本洋:您剛剛講「雜念不起是為氣」這個東西,那個氣是指什麼?
清茂:雜念不起是為靜。
本洋:靜中生氣。
清茂:對,要致靜才能生炁。
本洋:這個致靜生炁,虛極生神,所以這兩個是不同的東西,是不是?
清茂:神氣它是母子關係啦。也就是說,先有母再有子。
本洋:雞生蛋、蛋生雞的概念嗎?
清茂:(笑)。
本洋:是互為表裏的關係嗎?
清茂:是父母子女關係,它是交互為用啊。
本洋:誰是父母,誰是子女?
清茂:先天一炁是父母,神就是子。
本洋:所以由先天一炁就產生這個神。
清茂:對。原先我們人來到世間的時候,是秉持先天一炁來的。
本洋:就是由父母交媾之後所產生的精血所帶來的先天一炁而來的,所以就是說,人還沒生下來在母親的子宮的時候,先天一炁是由父母所傳過來的。
清茂:對。所以宇宙講的就是先天一炁啦,整個宇宙就是炁。接著才再講陰陽、兩儀,再延伸,再生三才天地人,所以我們外丹功才稱三才功嘛。要盜(得到)天地之機,就要利用三才功,而且你一定要自助,才能得到天助啊,同時你要先將本身的真陽之氣煉出來,煉到有火候的時候,才能夠與天地交合。
本洋:這個真陽之氣是指什麼,跟先天炁有什麼關係?
清茂:真陽之氣,它就是沒有雜念,要絕念,沒有陰氣的真陽之氣,就是浩然之氣。
本洋:真陽之氣就是浩然之氣,就是無陰純陽?
清茂:對、對,純陽,純陽之氣。
本洋:我們現在身體就同時有陰陽之氣,那這個真陽之氣是透過先天炁打上來之後,慢慢把這些雜質的陰氣,這些東西把它打散掉,是這個意思嗎?
清茂:你身體有陰就不能夠成仙啦。所以,你一定要達到那個真陽之氣才能夠成仙。
本洋:才能夠成仙,脫離肉體凡胎,然後再升天。
清茂:對,超凡。
本洋:所以我們先天炁的角色,就是來幫助我們煉出純陽之氣,是這個意思嗎?
清茂:對、對、對。
本洋:所以先天炁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指先天一炁,是這個意思嗎?
清茂:對,先天炁就是先天一炁。
本洋:所以先天炁就是先天一炁,是由父母帶過來的,後天就是我們生下來之後,雜念多,思慮太多,貪嗔癡太多,就把它蓋住了,所以現在就是要把先天炁開發出來,先天炁出來之後把身體陰氣這些東西都把它砍掉,去除掉,變成是純陽真陽之氣之後,我們才能夠把這個肉體凡胎給打掉,才能生天成仙。
清茂:對。
本洋:那我們宇宙之間是否就是本來存在先天一炁?
清茂:宇宙之間本來就是先天一炁在流行、流動,所以易經講陰陽,講那個乾(☰)、坤(☷)、坎(☵)、離(☲)。我們的先天就是指乾坤,你先天就是與生俱來是乾,但是因為你乾交於坤,就是會產生以周易八卦來講的坎離。所以先天一炁就是乾坤,它有那個乾啦,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將那個坎(中間的陽爻),回歸到乾。
本洋:所以坎離就是後天,對不對?
清茂:對。
本洋:從坎離回歸到乾,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清茂:對。就是要修,要修中間的那一橫(爻)嘛。
本洋:要將坎卦(☵)中間的那一個陽爻,就是那個先天一炁的陽爻,要回歸到乾的三個陽爻(☰)。
清茂:對、對、對。
本洋:那離卦(☲)呢?離卦中間是陰爻,外面上下是陽爻。
清茂:離卦是與乾卦相關,它是屬於火。
本洋:離卦是乾卦衍變而來的,坎卦是由坤卦衍變而來的。
清茂:因為離(☲)是要交坤而來,也就是將乾(☰)原本中間的陽爻抽出來,拿掉,拿掉了之後去交坤,交坤就是去取坤卦(☷)中的陰爻,將乾卦中間所抽掉陽爻的位置,再由坤卦所抽出的陰爻來取代,就變成離卦(☲),現在,你要做的就是再把它修回先天,也就是,再把它抽添回來,將離卦(☲)再變回成乾卦(☰)。
所以我們煉功就是在做「抽鉛添汞」。也就是把離卦中間的陰爻抽出來,再由坎卦中的陽爻拿出來補回離卦,離卦就會變回成乾卦,這就是抽鉛添汞。
本洋:所以抽鉛添汞就是把坎卦跟離卦回歸到乾坤兩卦的意思?
清茂:回歸到先天哪。
本洋:回歸到先天,就是把缺的東西給補回來的意思?
清茂:對。
本洋:把缺的陰爻跟陽爻把它補回來。
清茂:對。把它補回來。
本洋:那麼,那個鉛是指什麼東西?
清茂:鉛是指比較重的東西。(編註:經同道提醒,依據化學元素的比重來看,汞的密度比重為13.53克/立方釐米,而鉛的密度比重為11.34克/立方釐米,所以汞要來得比鉛重,而且「抽鉛添汞」的讀音似乎與「抽輕添重」相似;這是值得參考的,但不管如何,我們只要知道,陰爻是比較濁重的,而陽爻是清輕的,抽鉛添汞就是將坎卦與離卦中間的陰爻與陽爻同時抽出來,再同時交換添回去,只要知道如此的概念即可)
本洋:那是指坎卦跟離卦嗎,還是指裏面的陰爻跟陽爻?
清茂:對,是指陰爻。所以把離卦(☲)中的那個陰爻、那個鉛,就把它抽出來,再將坎卦(☵)中的那個陽爻抽出來,再補回離卦中間的位置。
本洋:所以就是互相補回去的意思。意思是說,坎卦跟離卦互相抽鉛添汞,互補,把它自己缺的東西互相對調(中間的陽爻與陰爻)就回歸到乾跟坤意思。
清茂:對。
本洋:那這要怎麼做?還是說,抽鉛添汞只是一種概念?
清茂:那要用另外的一個方法。
本洋:那什麼時候才可以煉抽鉛添汞呢?我們先天炁虛極靜極煉出來之後,我們要煉真陽之氣,就進入到抽鉛添汞的階段是不是?
清茂:對。所以你要虛、靜,你要把心念,放到純正,歸到致虛、致靜,它才能夠抽鉛添汞。
本洋:先天炁出來,才有辦法來做抽鉛添汞?那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煉,,是在場地就可以煉嗎?還是在會館煉?還是在禮拜一下午的進修班煉?是不是在那個場地或特定的時候才可以煉抽鉛添汞?
清茂:它不是說像用水桶打水一樣,一打就有。你要很執著,很用心,就像幾十年的打坐,是在打出一個東西啦,在打出一個抽鉛添汞啦。你一定要虛、靜,而且是在你平常的生活中,你的心要非常的平靜,非常的高興,這樣才能夠,達到抽鉛添汞,活潑的那種狀態。
本洋:抽鉛添汞是正常自然就會出現嗎?還是刻意為之?
清茂:你不可以刻意,你要自然,要水到渠成。
本洋:就是只要水到渠成,就像氣足了自然就會動。
清茂:對。
本洋:所以可不可以說,我要做什麼動作才能抽鉛添汞,沒有嘛。
清茂:對。不是這樣。
本洋:所以就是不是打井水的意思,不是刻意後天的去打井水,是指這個意思?
清茂:對。外丹功到後來進入到內丹功的時候,就是這種狀態啦。
本洋:所以,只要水到渠成,什麼事自然就會發生了。
清茂:對。所以你煉這個虛,煉的非常的純熟,純一不二的話,它自然到頭來你就會突然一股熱熱的氣會昇華。
本洋:熱氣這個東西,一般來講會從什麼地方開始熱?有特別的地方嗎?還是說,從丹田熱、再來手心熱,再來足心熱?這個有順序性嗎?還是說個人不一樣?
清茂:熱氣的產生,丹田的那個爐火要先燒夠了,你才能夠產生那個熱能,所以手心你要熱,你的腹部丹田一定要先熱,你一定要先把爐,那個火,它那個焰,把它燒紅,氣才能夠貫穿到全身,所有關竅。所以你就是先把丹田,先要燒熱,你要從一開始,就要多做吐納,你要呼吸到關元穴,如果你元陽之氣(氧氣)能夠常常煉到純熟,非常純熟,直到你一想,那個丹田馬上就熱起來了。丹田熱,你這個身體就會熱,所以最重要就是要將丹田先熱起來。
本洋:所以追根究底,就是要把丹田這個爐火先給它燒的熱起來,那接著手心或足心自己就會熱起來了。所以,其實還是有順序性的,就是丹田要先熱起來,然後身體手足自己就熱起來了。
清茂:對。要透過心靜、吐納,還有那個神,那個百會,也會相交。
一-09、意頂百會
本洋:好。講到那個百會穴,我現在有一個問題,蠻大的疑惑,我們說,意頂百會,就是說,目平視,意頂百會,是要持續想著那個百會穴嗎?可是我一直想著百會穴,我會頭暈,那我們怎麼去意頂百會,是想過之後就不要再去想了?就放開了,打開天門就好了?是這個意思嗎?
清茂:從前大師在教功,他有講到這個意頂百會,那個處理的方法,就是說,你身立直,收下巴,頂上顎,眼晴平視,你的心念,因為你是以意來行使這個氣,所以你意頂百會,也就是說,你的意已經到百會了,意頂百會了,然後你就放開,你如果常常守住那個百會,它將來那個百會,那個氣不會上下反覆的流動。
本洋:也就是說,氣會停在百會那邊不動了。
清茂:所以氣一定要反覆的流動。
本洋:所以就是說,你想到百會的時候,你就放開,不然那個氣就會堵在那個地方。所以不能一直想,想的意思就是氣就會呆滯在百會。
清茂:對。所以你一定要意頂百會,你意頂,就是讓那個意念到達那個百會通過就好,將來你煉功的時候,這樣就會讓氣由百會到腳底,到腹部、到腳底,然後腳底再上腹部,再上百會,這樣上上下下,這樣才會活潑。若一直在意頂那個百會的話,會煉出毛病。
本洋:所以有時候一直想那個地方,就會頭暈腦脤,所以氣就呆滯在那裏是不是?
清茂:對,不可以的。
本洋:所以就是氣帶過去之後,然後就放開,就不要去想它。
清茂:對。就不要去想它。你就在全身,就你剛剛講的要體抖,身抖,你也不要守宮,你也不要去守住什麼地方。
本洋:不要停在某個地方,不要守、不可守宮。
清茂:對、對。你不要守。
本洋:就是不可以停在某個地方就對了,意念也不可以停在某個地方。
清茂:對。但你如果到後來,你要煉那個氣的時候,你要帶氣,你要以意行氣,這是可以的。
本洋:所以,運功的時候,可以以意行氣,但是不能固定在某個地方不動。
清茂:對。
本洋:以意行氣,是可以的。
清茂:欸(ㄟ),是。
本洋:好,所以我們講的意頂百會,不可一直守在百會這件事,是以前大師有在什麼地方講過嗎?《報載錄》有講嗎?
清茂:他曾經講過,我們上課的時候有講過。
本洋:有行諸文字嗎?就是講義或是《報載錄》或《增補本》?
清茂:欸(ㄟ),它是一種確切的煉法,這是我經過大師面授的時候講的。
一-10、對外丹功應有的認知
清茂:台中市的外丹功,若要成長、開花、茁壯,就要有好的方法。外丹功煉功的基礎在於立定腳根,然後你要有一顆非常執著的心。
本洋:要有執著的心,要很誠敬。
清茂:對,然後根深,葉才會茂。
本洋:立定腳根,這個根除了肉體的腳根之外,還包含心根嗎?
清茂:對,包含你剛剛講的。
本洋:包含心根,心要誠敬。
清茂:事實上,你那個腳根就是你的湧泉穴啦,你腳底的穴道。所以立定腳根,你一定要把腳步建立好。立定腳根它那個腳根,是樹木的「根」,與高跟鞋的「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你要立定腳根,你一定要把木字旁的根先把它穩住。
事實上,湧泉穴是關係到那個腎臟,是足三陰足三陽的交會,湧泉穴它是從膀胱經的那個小腳趾頭那邊,把那個氣帶進來,湧泉穴是從膀胱經分出啟動,然後再把它拉到湧泉穴,不是說一個湧泉穴就是一個固定的地方。你最重要的是要腳底踏平、踏實,整個腳根都這樣非常穩住的踏平。大師講說,前五後五、前七後三,還是說你在發動的時候,有時候前五後五,還是怎麼樣,這是腳底的一種變化,你自行去參酌應用。
本洋:也就是說,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前五後五,前七後三,自己去做調整就對了。
清茂:對。所以一般是前七後三,後來就是前六後四,然後慢慢到後來就是到腳跟跟部,前五後五,就是這樣在腳底的變化。
本洋:您剛剛說外丹功,第一是立定腳根,那接著呢?
清茂:外丹功是古代修士,根據醫家的所講的十二經絡,依照經絡去學,並融合道家的煉功方法,所凝聚而成的一種運動。所以你煉外丹功一定要先瞭解你身體的經絡,它的運作方式;但不可以太過於執著經絡,會迷誤於經絡,會耽誤你很多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外丹功是根據十二經絡,融合道家的煉功方法,變成一種運動,它能夠促進體能,又因為體能的一種體動,而引發你身體的熱能,因為你到關元穴了,你引發你身體的熱能。
本洋:那個體能是指什麼?
清茂:例如,如果跑一百公尺,你所能夠達到的極限狀態,就是你本身的體能,就是你身體的負荷能力啦。你煉體能多少就多少,進而會去引發你的熱能,熱能就是我們講的追求的先天炁。
本洋:熱能已經達到發動先天炁了嗎?
清茂:就是到先天炁了。
本洋:先天炁已經出來了。
清茂:就是全身上下,就像波濤、波浪一樣。
本洋:波濤洶湧的上下串流?
清茂:一開始沒有洶湧,波濤就是起先是微波,然後就是慢慢的串流。
本洋:微波串流,這時候就是熱能。
清茂:是。
本洋:所以這時候先天炁就出來了。
清茂:所以氣血就會疏通,有熱能了,它身體就疏通。你的氣脈,它會氣暢血和,因為你氣一暢的話,你的血就會很和順,它不但對健康有所助益,對於這個自然醫療,也會有很大的助益,所以你煉外丹功,起先就是,先要把那個經絡,那個體能先慢慢的培養,然後你再煉那個熱能。
本洋:那熱能出來之後,我聽說還有一個電能。這個電能是什麼東西?
清茂:那個大師講的就是宇宙之氣。
本洋:電能就是宇宙之氣。
清茂:對。電能有的修的比較好的話,就是你熱能來的時候,你那個電能它會溝通到整個宇宙,因為宇宙存在很多空間,如果電能產生,通常是你煉到外丹功第四境、第五境,它就會產生不一樣的那種感覺啦。像第四境的百會望月,第五境的五○○判,你就能通那個宇宙。但你要一階一階的煉,我沒有煉到那個電能,若你煉到那個熱能,就非常不錯了。現在許理事長,還有很多同道,他功一煉起來,身體會冒汗,這是因為它有那個熱能的汗出來了。
本洋:所以只要先天炁出來了,自然汗就出來了,因為發熱了嘛,發熱汗就會出來了。
清茂:對、對。
本洋:所以一開始要煉體能,大家都開始煉體能這件事情,譬如說以假煉真,以假修真,就是一開始要把那個體力煉出來,是這樣子,要慢慢的循序漸近。
清茂:對,循序漸近,這要看你煉出來的體力能夠承受多久。你煉外丹功,起先你站半個小時就很累,但是你煉到非常純熟的話,你煉一個鐘頭、二個鐘頭都會很舒服,就是你的體能夠了。
本洋:等於是說你煉體能的時候,你的身體自然還是會鬆開,自然氣血就會比較通暢好一點。
清茂:對,會、會、會。
本洋:就是手三陽手三陰就比較會通一點,雖然先天炁沒有出來。
清茂:會、會。所以說以假煉真不是全然沒有用。
本洋:這是一種過渡。
清茂:是一種進程啦。
本洋:是一種階段性的做法,有時候,這也是有必要的,有的人身體的習性就是硬綁綁的,就是鬆不開,那你要想辦法去鬆開。
清茂:因為身體硬綁綁,那個氣血就不能夠氣暢血和。煉外丹功要能夠真正煉到氣暢血和,一定要下一番功夫,要鬆、靜、柔。
本洋:鬆、靜、柔。那我們一般來講要鬆靜,這個柔是不是為了要鬆?
清茂:柔綿啦,還有一個綿。柔就是不使力,鬆也是不使力,它們之間都有一種關聯性,綿才是不斷,柔是不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