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師志通與外内丹功-三、事功
張大師志通與外内丹功-三、事功,《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葴言集(二)》,第5~8頁,轉載自七十四年元月自由日報。
請點按以下目錄中各項目篇章超連結,以參閱文章的內容。
三、事功
民國三十八年秋天,大師隨政府來臺,因患病未癒,乃暫時任職臺北縣瑞芳鎮九份國小教師,大師當時因疾病纏身,深感痛苦,於是拿出了當年張銳師伯所贈給的丹冊,在內尋求丹功健身的方法。瑞芳九份地區,是臺灣北部雨季中心,每年十月開始下雨,至明年三月,幾乎天天下雨。淒風苦雨中,陰寒異常,不易出門,大師於是照著丹冊上的指示,夜半苦修,三個月後病就好了,六個月後恢復了健康。在這時候大師心中已萌生將外丹功卻病延年的方法,公開外傳,濟世救人,以響應先總統 蔣公復興中華文化的號召,而為之犧牲奮鬥的宏大心願了。所以就痛下決心,在瑞芳九份國小山僻荒野中苦練,以求丹功有成,以完成這偉大的志事。
大師自民國三十八年十月開始,直到五十六年九月,足有十八個寒暑,苦身焦思,艱苦備嘗,點滴血汗,日夜苦修,潛心研究,凝結心得,而獲得秘功。因此抱定獨身,滅除家室之累,全靜神安,才能研究秘功。大師說:『余屆耳順之年,外丹功早已習馬陰藏相,精飛全身矣。』。
民國五十六年九月一日,大師調職永和頂溪國小,任體育科専任教師,這正好配合了國術的彈腿教學,培育兒童健康體魄,灌輸民族文化傳統精神,日間教學,夜間著作,那時已出版者有五種:(一)外丹功,(二)外丹功新編,(三)通臂拳,(四)五行通臂拳功架集錦,(五)五行通臂拳拆拳法。外加國術教材三種:外丹功圖解、彈腿教材、眼部按摩法。秘冊五種:於四十年春(一九五一)編輯內丹功上下兩冊,至六十年冬(一九七一)完成未出版。
中國國術源流古遠,自黃帝傳遞到現在,門派繁多,是強健身體的捷徑,且有自衛的功能,是我們先哲特創的技擊方法途徑,別具神妙,他那矯捷靈便的姿態,解脫搏擊的神通,絕非他邦所能企及的啊!
學習國術的人,如果能持之以恆心意志,都必能健強身心;假如不慎持偏,心急求功,而傷及身心的人,也實在不少,只有外丹功,藉緩徐運動,以引發先天炁,運四肢而內強五臟,行立禪而安神定魄,身心兼修,且是合於男女老幼練習的,實在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和他媲美的了。
民國六十六年間,張大師認為救國救民必先強身強種,因此發了宏願,以悲天憫人的胸懷,公開傳授外丹功,他嘗說:『中國人向來自私,有了功夫要保留一點,怕人全學去,以致部分秘學心法,因而失傳,導致中國武學文化,不容易發揚光大。現在我把國術界夢寐以求的失傳二千年的外丹功,公開傳給世人,就是希望外丹功,能帶給國人身心健康快樂,使大家充滿活力,人人能生產報國,貢獻力量,為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繁榮進步,改變世人對我「東亞病夫」的不正當觀念。』。
六十七年間,大師在臺北縣永和頂溪國小教導學生國術彈腿、中國功夫舞,成績斐然,經省府推薦中央榮獲特殊優良教師,六十八年初更由臺省教育廳拔擢,選入杏壇芬芳錄,大師同時在各地開班公開傳授外丹功,因效果神奇, 外丹功卻病、延年、益壽的聲譽,不脛而走,於是外丹功運動風氣,不久便普及寶島臺灣了。
六十八年張大師在公開傳授外丹功以後,不多久外丹功卻病、延年、益壽的聲譽就傳開了,因效果神速,不脛而走,一時寶島各地都先後開場學習外丹功,遂引起了新聞界的注意,因而先後曾有中國電視臺的記者翟輦、華視三六○度主持人郜瑩,都拍攝了國術彈腿教學和外丹功。聯合報記者陳進榮更專題報告國術體育教學對兒童生長結實之效,因此頗受各界人士的重視。
電影製片廠編導鄭潔 , 曾先後追隨張大師拍攝外丹功練習的全部過程,以及外丹功第二境「月下行雲」。更同時拍下了國術的彈腿教學和中國功夫舞,將巡迥各地放映,此對中華文化的精深奥妙,必將引起教育界和社會階層的深切注意和佳評而重視了。
六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教育廳謝又華廳長親蒞臺北縣永和鎮頂溪國小,視導張大師國術體育和中國功夫舞教學後,很是滿意的嘉許,並囑努力推廣國術教育。後來各級官員紛紛蒞頂溪國小參觀指導,先後計有教育廳副廳長陳漢宗、臺北縣教育局長朱宏遠、教育部秘書羅開明、社教司科長朱光宇、內政部社會司專門委員陳榮盛,以及臺北縣教育局各科股主管多人前來視導,都認為張大師的國術多方面的教學,不僅傳授了傳統的中國功夫,強健身心,而且使我國祖先流傳下來的武術學承繼有人,這真是弘揚中華文化、復興民族國家的好方法,對建設三民主義的模範省、充實反共復國基地臺灣力量,真是貢獻太大了。
回憶外丹功的興起,那是自六十六年春天開始,最初是在臺北縣永和鎮頂溪國小開班,由四、五人起,不久便近百人了。六十七年間,中南部民眾已熱烈歡迎外丹功,先後至北部求學外丹功的,已達百數十人,如此風起雲湧,外丹功運動很快的就普及全省各地了。
民國六十七年九月,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成立,自此有了指導中心,外丹功運動的發展,就更為迅速了,各地都成立了推展外丹功的組織。自六十七年九月起,至七十二年八月止,五年之間,各縣市都先後成立了分支會,總會在臺北市、高雄市成立了分會,臺灣省轄各縣市計成立支會二十所,國內共開班計五百三十五班,海外正式開班者有馬來西亞北海外丹功連絡處所轄各地區六十班,日本東京、大阪、橫濱等計共八班,國內外總計共六○三班。據統計練習外丹功的人,總計已不下二十萬人。最近美國、加拿大亦相繼有外丹功組織的形成,分別推展外丹功了。
張大師來臺自三十八年(一九四九)至七十二年(一九八三)計三十四年中,以大師五行通臂拳的功力之強,卻未嘗傷害一人,他修養的境界,真已達到「武功仁矣」了!據說知道大師功力的人,有永和市頂溪國小退休教師齊岳生先生—北平人,現住中和景平路。因齊先生和大師同住頂溪國小大禮堂約兩側棲梯間,夜半大師求功,大操場常有異聲,似風非風,久了齊師才知道這是張大師求功的功力所形成的浩然巨響啊!但大師從不自炫耀,更未曾挾功力以傷人了。
外丹功自公開傳授以來,發展的真是神速,不數年就遍及全省。內政部專門委員陳榮盛曾嘉許地說:『外丹功研究學會是全國最健全的一個民間組織。』。
外丹功能有如此的好成就,是因為它具備四大成功因素:
(一) 理事長.張志通大師要求門規甚嚴厲,因而組織健全,幹部優秀,皆志願義務勞心勞力的替推展會務而服務。
(二)副理事長黃國展,出身臺南望族,因外丹功治好了他多病孱弱的身體,得能從事生產的經建工作,因而以重資在臺北市、臺南市、臺中市分置址,提供辦公及練習場地,不辭辛勞的在全省各地奔走,分別成立了分會或支會,網羅熱心人士,共謀發展會務。張大師曾說:『黃省議員國展,乃推展外丹功的楝樑,論功當居首也。』。
(三)張大師選拔幹部,優秀精良,義務教導,不收分文,且知人善用,所以幹部都努力推展會務。魏華炎、周靖、俞寶柱、蔡仁陽、王吉雄、李銘輝等中堅多人,大家都盡心竭力,熱誠團結,同心努力推展會務,勤奮不懈,厥功至偉。
(四)全省分支會負責同道,都能團結一致,熱心推展會務,經常吸收會員,並選拔推薦優秀人才,送入總會所主辦的研習會訓練,以為各場地的指導員,現已訓練的指導員,前後共計已超出千人,這些指導員,不論在國內及海外,都能勤苦教練,義務推展會務。
總之,外丹功的卻病、延年、益壽神效,和張大師、黃議員國展先生的熱誠領導,是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發展的主動力,上行下效,眾志成城,外丹功的強種強國,必能達成大師洗雪「東亞病夫」的志事和所有同道共襄中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