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求法-心會篇(一)-一傳人-2023-秋月

外丹功求法:心會篇(一), 一傳人, 於二零二三年秋月寅卯之夜。

壹、理論篇:外丹功求法「基本法則」

本篇以「發動先天炁」(求炁含元)為修習首要。

一、養心篇

外丹功者,教人先修心,後修道,修道者即修心也。

外丹功站立寂然,不思、不念、不欲、不語、不笑、不煩、不躁,竟待靈光(腦中)不亂,神氣不狂,然後可逐漸「入道」矣,先天炁動矣。外丹功修心即養心者也,集靈資道(外丹功之功境),神氣相合(氣血舒暢百脈豁通)而爲壽。

二、丹冊身法歌

外丹功發動先天炁,首宜重之。古醫家謂之「先天腎氣」即先天氣也。外丹功其「立身中正」,兩腳內肩齊,耳對息,息對海(氣海關元穴),先天氣油然起。如先天炁不醒,心不靜(敬),意志不堅也。(誠之又誠)

三、外丹功求法

外丹功預備式,先不作任何之法,祇靜靜等待先天氣發動,倘三個月尚未發動,但生理上有了健康表現。不可強使先天氣發動,如發動在自然狀態之下發動,較為穩妥也。(過程:調和其息,氣血周暢為主)

外丹功之習煉,採自然律,古人稱為「大道自然之妙」。外丹功煉習時,應以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氣息不取,純先天氣自然調和,自然調和其神自生。),忘神以養虛(神也不要,其虛自來。)。至虛真妙(外丹功先天氣在四肢流動,呼吸自然,是為至虛真妙。),而生「靜極無為」(大靜出現),則神氣︱先天氣︱自然變化之中,矗兀中有享受。

人一身之中,坎(水)離(火)消長即升降也。氣升為陽,降而為陰(動脈為陽,靜脈為陰),升降散之於百骸(周身),真氣︱先天氣︱自然蒸蒸遍體皆陽春,何來寒暑之有耶(寒濕熱逆)?如有可能身內有舊疾,應同時醫舊疾,習外丹以健身。外丹功第一宗奇經八脈十二經。

四、外丹功十二式講義

預備式的姿態,又叫「三才式」。三才,即天地人,稱「三才式」,因天在人上,人頭頂天,地在下,人腳踏地;而人,就立身於天地之間。在道家,一站「三才式」,就入道了,人成修道之身,練的是功法,不是普通運動了。

五、密冊摘要

(一)外丹功功境,本合天人之道,以「中正」為求功之基,氣以「直養」為求功之本。南區講傳:「練外丹功十二式別錯線,錯線則完」。(參閱「悟子問道」(有恆、守時。。)於「寅夜」求功或可拈花一笑)

(二)外丹功第一境之先天氣,來自虛無中,此所謂「真空之中含有靈藥也」,『丹士得此靈藥,鎮居黃庭而抱一,有身即與天地並長久也』。先天氣動而身佇立寂然,靈藥在身運轉。

(三)陰陽相交而人生,陰陽相背而人死,生死只在一氣存亡之間,而人終不知此一氣為何物耶?在於何地耶?喚出之壳耶?丹冊云:此一氣為呼吸之氣說。。。然而先天真氣,視之不見(週身抖動氣在那也呢?),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月下行雲身實而形虛)此乃真陰真陽之形也。(一傳人註:所謂之真空妙有

六、大師 應邀訪韓紀要

習外丹功十二式,首先自我研究十二式運動之法,例如:古修養家悟子問道曰:『外丹功有道否?』,無懷人曰:『外丹功之道(一)有恆(二)耐苦(三)守時,三者即道也。其道神清氣和,志安形寧,其道大哉!』。

氣者為用也,其深莫測,無理可究,無氣即無命也。。。若以道言之也,陰陽之別辨;若以用言之,氣者生命也,生存世間,無不靠氣,一觀萬物,萬物而為我用。一氣歸於一心(人之生也一息也,息者氣也),氣歸一心,不可為萬物所奪,不可為萬物所誘,不可為現實所役、物所誘,如被所誘,其心必搖,現實所役,其心必狂,禍及自身而子孫乎?所以習外丹功者暨修道也,不被所誘、不被所役、不被所狂,如此人安壽安而及子孫,天人合一之道也

七、密冊鍊己篇

外丹功功境,內漸養自己安靜,假先天氣,內照形軀,中明通理,外漸潤澤肌膚,鍊己說:「丹冊說與參同契說稍有出入」一、積德陰功二、苦行忍辱三、使心虛無四、一心秉正。鍊己者,黜聰明,屏智慧,棄地位,擲學位,若愚者,先使自身靜,內照形,外忘我,然後可鍊己矣!」

外丹功必先築固靈株(十二式鍊已凝神,預備式此乃溫養子株,己身必先却疾而身健,而後鍊氣化精,鍊精化神,逐漸功晉鍊形,形鍊氣,八脈豁達,漸循隨心

故「鍊己之功」,一則聚精會神,二則真一之水從坎中生(兩腎),三則分佈靈氣,(先天靈氣,雲蒸霞蔚,潤滋軀身)百骸通利,氣血周暢,活力充盈,練己者果能耐功於此,「宇宙之氣在乎手也」晉而萬化生乎身,如嚴寒之冬,得春日之陽,身若入妙景之界。

貳、實踐篇:外丹功求法「初步」 

基本法則:養息(求炁)、煉氣(先後天)、凝神

一、立身中正(立正養息)

(一)外丹功架式簡單,但要全身柔綿自然,意念專注,其難甚於拳術。

要練好外丹功先求內外合一,天人同體,動靜得宜,氣機和暢,內力不求而得,丹道無為而成,所以練功首要自然,所謂自然是要放鬆全身的神經肌肉,柔暢經絡關節,不用絲毫人力,遂能以靜攝取人(入?)天地之氣,以動接納地之華,而聚神於身,以神壯氣,以氣長勁,此丹功之訣也。

(二)外丹功革新版增補本:「道德為先,仁愛其中,求功在後。」又言:「外丹功有「中心樁」。。。在「兌殼」中講。」

(三)外丹功本剛健、中正純粹精也,柔和筋骨、舒暢血脈。而先天之炁,如「雲行雨施」使身體內外皆太和也。

二、立正口訣:革新版增補本

身體鬆立。神在目中。頂天立地。肅然活潑。三才已合。

  • 「身體鬆立」以身法歌為基本法則,人立如「衣架子」,通身不使力,自然而然氣至十指端,指端有感視為初驗。
  • 「神在目中」為三才式「天機」殼要,「誠之又誠」耐耐待藥,始知呼吸妙奧,大師所傳「捯齒法」在是。
  • 「頂天立地」收下巴,一柱擎天,上接天根,下合地根,暗合天地磁場,透入天華地寶,機動隱隱,第三腳現矣!
  • 「肅然活潑」身非我身,鬆靜至極,點火摘肩,先天氣機發動,蓄勢待發,或謂「潛龍勿動」。
  • 「三才已合」天地人三炁合一,「通天接地」,餘參結語。

大師傳講(南區紀要)

大師傳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南傳侍師弟子:「天干(十)地支(十二)因何不能對?二才相接於巔,故過午時即反。」

丹經云:「逐日為之則壽,逐時為之則仙,煉氣心息相依,熱降水昇,則先天炁動矣。」故外丹功首頁歌曰:「日積累月至寶丹,祇為身體永綿延。若無間斷能行者,足稱平生一地仙。」「一日不煉一日鬼,一日煉功一日仙。」無懷人云:「心安血和、心靜氣柔、安心靜養、長壽中來。」(備註:至寶丹者金、玉液也)

無懷人祖師嘗說:「大成立站得天功,益壽延年在命中」。是為紀。

參、注意事項

(一) 本篇宜屬於個人心得,或曰摸象之說,難窺全貌,或因修為級數不一,緣者不必求同,更不可合言是非,或免損己(修為)、惑眾傷人。

(二)大師昔日傳功強調:「外丹功功於未病之先,有病先就醫為是。」(註:不可也不須強言治病之能。)

(三)外丹功先求「體能」,進而求成「外丹」則「熱能」為先。故大師早期傳外丹功第一境「求炁」,先排毒,去風邪,習練時「大開大展」利於消除病痛潛疾而身復健,自然而燃「先天炁動」,否則返原費時,到老方知一場空。(誠心問對過來人,除時病(疫)外年病、老病何如對待?過程呢?)

(四)大師傳功強調層進之則,自悟為要,功候未到,指導者不許多說一個字,為怕指導員自己仍在求功過程中,或無益於初學者(尤其是「兌竅」(脈、炁、神)宜屬四境階,炁 未達游脈入骨不宜亂傳)。其功要看破而不強言說破,俗話說:「能知不能言,言者不能知(不真或不全知)」,古傳道者「六耳不傳」耳提面命,有其故也,智者知之。(註:求功過程玄妙難言,聽者藐藐(漫洩天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五)依據 大師昔日「場眾初級班」教習次序,先天炁發動後,接習「漢導引強身功」前五式舒活筋骨熱身,初學預備式不可貪功,周身潤適以五分鐘為度,循序加功。故 大師早年於北區傳講說道:「預備式先天炁「發動、抖動」只是過程而非目的,加強班於內場練功四年半後,才教習「不抖」之加強練法。」

(六)初級班「睜眼」練功,走後天氣,宿疾未改善前,宜睜眼練功為是。「閉眼」則氣走臟腑及骨頭,是練先天也。張大師在進修班初階領航傳功時嘗曰:「我沒叫你閉眼,別閉眼。」層進之則在此,聽令就是,否則自誤了!(註:大師說:照做就是,此即是培養外丹功弟子之「富貴」人思維,否則外丹功「窮人」一輩子。)

肆、結語

孟子有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充沛於天地之間。」功者「忘形」則「芻狗」一具!「善養」者,氣以「直養而無害」,「上下交相養」俗身化為「入道之身」,天地人三氣合一矣!此非一日之功,故大師說:「逐日為之則壽,逐時為之則仙。」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無懷人曰:『外丹功之道(一)有恆,(二)耐苦,(三)守時,三者即道也。』能知能行「善莫大焉」!同道幾人能行呵!

外丹功求法「基本法則」:「煉氣凝神」。外丹功養息煉炁即在「鍊己」之中,「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習者知道反求諸己身,「善養吾浩然之氣」,至寶之丹日積月累,功境寫照或如《周易參同契》所述:「從頭流達足,究竟復上升。往來洞無極,怫怫被谷中。反者道之驗,弱者德之柄。耘鋤宿污穢,細微得調暢。濁者清之路,昏久則昭明。 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

願與有心人共勉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外丹功十二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附功功架及口令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