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5的文章

依正道法守執中-廖本洋-2025.03.22

圖片
依正道法守執中,廖本洋,2025.03.22。本文為《 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二) 》之回應文。 人生在世,能趨吉避凶,能身心健康足矣。本文從「理」的角度來加以說明闡釋之。 一、人身心靈與輪迴 《 鍾呂傳道集 》中提到:「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有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 此處是在說:人的肉身之源頭是由父精母血形成胎胞而來。簡要言之,胎胞是由陰氣與陽氣所組合而成,待三百日(十個月)後,此時來投胎的「靈魂」此一「靈光」就進入仍在母體中的胎胞,此時,代表胎胞之肉體中,入住了投胎者的靈魂,然後,胎胞就脫離母體,嬰兒就此出生於人世。這代表每一個人都同時擁有肉身與靈魂神識這個元神,現代人俗稱的同時包括生理與心理,而且是靈魂做主宰,亦即心理會影生理,但是生理的變化也會反過來影響心理。 《 呂祖全書 》第三十三卷之《 靈寶畢法 》曰:「天地之道一得之。惟人也。受形於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遠」;又,《鍾呂傳道集》曰:「人身之中,以一點元陽,興舉三火,三火起於群水眾陰之中,易於耗散,而難炎熾。若此陽弱陰盛,火少水多,令人速衰敗而不得長生」;又,《靈寶畢法》曰:「自胎元氣足之後,六慾七情,耗散元陽,走失真氣」;又,《鍾呂傳道集》曰:『若耗散真氣,而走失元陽,元陽盡,純陰成,元神離體,乃曰「死」矣!』 此處在說明,天地之道能得者唯人也,然母體中之胎胞生成,元神之靈光入住胎胞並出生於人世之後,就開始遠離天地之大道,雖然由剛出生的嬰兒元氣還算充足,但人身中的君火(心)、臣火(腎)、民火(膀胱),這三火本來就源自於群水眾陰的環境中,本就不易保持熾熱,容易耗散,更雪上加霜的,是由於身軀中的神識「人心」不清淨,而致七情六欲(貪嗔癡慢疑)作祟,時時導致耗散真氣,走失元陽,元陽盡則純陰成,元神靈魂就會脫離肉體,就是俗稱的死亡。之後,元神靈魂就會繼續下一輪去尋找另一個胎胞去投胎。 《鍾呂傳道集》又曰:「平生愚昧,自損靈光;一世兇頑,時除壽數。所以來生身有等殊,壽有長短,既生復滅,既滅復生,轉轉不悟,而世世墮落,則失身於異類,透靈於別殼,至真之根性,不復於人,旁道輪迴,永無解脫。」 此處是在說因果,特別是惡因惡果,亦即,人在世時作惡多端,下一世投胎時所得之身軀與生活環境就會愈來愈差,到最後會投胎至餓鬼、畜牲、地獄三惡道這些旁道受大...

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二)-一傳人-2025.03.22

圖片
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二),張志通 大師傳下,一傳人述於南投旅寓,2025.03.22。(另可參閱《 依正道法守執中-廖本洋-2025.03.22 》之回應文) 序言 大師箴言:「以真誠養形」。 本文為接續《 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一) 》之文。 伍、研習內涵摘要(四) 「四正之法」與預備式「二、三階」求法關係如何? 一、大師傳述要義  (一)「四正之法」 外丹功之道  第一冊:『外丹功十二式,每式都有「四正之法」,初步開始,「心正、頭正、身正、目平正」;心正(是百會合心),頭正(是下巴合脊柱),身正(是耳垂合左右外踝骨圓突骨),「使心遙調」;目平正(是平視眼神),而元氣自和。』(見無懷人外丹功初境篇子) 註:「四正之法」實則求煉「脈搏、脊柱、大腦」秘鑰,落實外丹功「十二式」即是修煉「活脊」之「養生」之道,故 大師示言:「外丹功十二式得天天練」。 (二)大師云「預備式乃外丹之基礎,大仙鶴步係內丹之起點。前者以氣煉形,後者以形煉氣,二式首尾兼顧,前後互應,明示修指,暗蘊玄機,其幽微要旨,賴以神氣為主耳,神氣者,修丹之大藥也」。 (三)口令 「立正」,依「四正之法」調身、調心、調息,使心歸寧靜,呼吸順暢。「四正之法」調攝身心,使直電流化為「環電流」,導入「自然醫療」階段。 (四)本門「丹炁門」兼習部分「照鏡門」功要 為何各會舘包括前總會講台都設置「長鏡子」,非是「整肅儀容之需」,實則用以「照境」方式,自行調適功架。諸如導引和十二式等功姿。前述「活脊之法」,以迂迴轉帶功「三環套月」功要,得知「活脊」要領是否練得到位?大師說: 身段柔如武者(舞者)武姿「腰胯三疊」 。  (五)大師晚年在北區傳授功法,簡述如下 初學則單練「直腰蹲身、手心向後」,煉至全身熱活,心平氣和(靜悟息長,實實在在體會「凝神靜心」之妙)。前基隆友會大會「本人領航」上傳U-Tube 之功要,功架重點要求:誠心正意向祖師三鞠躬,指端向地延伸,靜待者,即是。 迄今映象猶存當年在台北會舘陪侍 大師時, 幸蒙面授,耳聞 大師說:「別「亂動」!就這麼練下去」,而非往下拍打 ; 後來國展、華炎師兄陸續幫我調整功架亦是如師所傳,手把手將指端展開,不發一語「點到為止」 )。苦心之言,絕非「置喙」之言啊!見諒! 兩腳「立站」內肩齊,直腰、膝胯微蹲,膝蓋不過腳面;左手立掌、中指對鼻...

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一)-一傳人-2025.03.11

圖片
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一),張志通 大師傳下,一傳人述於南投旅寓,2025.03.11。 序言 大師箴言:「以真誠養形」 。 驚蛰日後貼文「大師箴言」,同好們反應熱烈,同門建議詳為解說,惟因涉及「普傳大願」,囿於個人修為尚淺、能力不及等因,不敢造次。 謹將個人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一)、( 二 )陸續登載,以饗有心加強「 築基 」或造詣「 進修 」外丹功之有緣同好們,一起習煉、成長,是所深盼! 壹、 前言 談及「養形之法」得益錄之前,謹先貼出同道犀利「五問」如下: 一、為何研求外丹功多年(三至十數年),功境猶在「原地打轉」(初階)?請問該如何精進造詣呢? 二、行功前「立正」、「立站」之要義為何? 三、初階「立站」之求法為何? 四、大師自傳說:「外丹功煉脈搏、脊柱、大腦。」請問「脊柱」之實在求法? 五、「四正之法」與預備式「二、三階」求法關係如何? 貳、 研習內涵摘要(一) 一、為何研求外丹功多年(三至十數年),功境猶在「原地打轉」(第一境)?如何精進造詣呢? 大師有言:「外丹功十二式的初步求法見《 全民體育圖解教材 》說明」,又言:「丹法之法,沒有其他捷徑,一靠 真傳 ,二靠 苦修 ,三靠 善心 ,四靠 定力 。」( 若志不誠,不如去打拳 ) 「真傳」者,簡言之「得法與否」,煉不得法,不得要領,功境何來。 大師言:「 外丹功計五境,煉法一貫的 , 中有錯誤(指修練不得法),第二、三、四、五各境無法入簧,終生抱恨也 !」 「苦修」者, 誠信恆心,永不退轉,尊師所傳,不雜他功 ,一如工農「爽直」,不似蠹書研者「光說不練」;人前不顯能,用誠似愚者,有道是:「 經唸萬遍道理自明,拳練千遍內力自生 」。 「 善心 」者,功者心存善心,服務場眾,教學相長,善心時生,可觸發「 人體天賦密碼之機轉 」,產生不可思議之求功福緣。 「 定力 」者, 大師常說:「誠之又誠」,道者,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此則大師所傳「丹功之訣」之施行內涵 。遇事有「泰山崩於前,而不形於色(從師不改其志)」之素養。 請問看倌們,咱實實在在下過多少「功夫」呢? 二、研求外丹功多年,功境猶在「第一境打轉」?如何精進造詣呢? 「明師指點求丹功,智過顏回 莫強猜 」,「造詣丹功秉天賦, 領航需是過來人 」,「 天時地利兼人和,豈是有為亦若是 」。 參、 研習內涵摘要(二) 一、何謂「立正」、...

研習「下踏(禪)步」內涵心得輯述-一傳人-2025.02.27

圖片
研習「下踏(禪)步」內涵心得輯述,張志通大師傳授,一傳人輯述於南投旅寓,2025.02.27 壹、前言 一、下踏步又稱下禪步,大師早期在傳授外丹功十二式時下傳,如今則難聞其名。 二、下踏步為大仙鶴步之基礎功程,傳習時段在十二式初學當次按摩附功收功之前,大師嘗言:「大仙鶴步與行功步不同」。 三、何謂「下踏步」?如何習練?重點為何? 貳、我聞如是(望聞問) 一、從嬰兒學步說起(未走路先學爬) 嬰兒學步由爬行而站立、行步。爬行之先,由仰躺、手動、踢腳而翻身,想像心腦中的映象圖。水中游泳高手之功姿、直排輪健行者之英姿等。 二、下踏步的學習對象 下踏步就是大仙鶴步的先修功法,本人學習對象和方式如下: (一)大師在課堂上的示範說明,包括指導員講習時,還有傳世錄影帶中的身影和示範說明,包括「外丹功與我」(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和各區分支會文宣帶。 (二)前期師兄姐的示範 因外丹功早期傳播以北區為主,故示範對象亦然,包括黃國展、魏華炎、蔡仁陽、張文華、俞寶柱、林玉枝、周忠猛、王秀蘭、許千惠、張茂盛。。。師兄姐等。(其餘高功不及備述,請見諒!) 三、觀察學習要點綜合整理 (一)後退屈膝者 (二)直膝後退者(黃、魏、劉) (三)滑步直膝後退者(周) (四)騰身後退者(大師功境) 錄影帶示範先退胯,膝腿直、腳跟著地、腳尖翹立,慢放欣賞。 參、修習內涵和過程概述 一、 回溯和蒐羅相關資訊(一如AI),如前所述。 二、 下踏步的習煉 (一)後退為先著,慢動作要點分解: 腳尖翹起,直膝後退,外踝稍往外開。 直拉到定位,腳跟再落地,腳尖自然同步到位。 身體不可歪斜,大師在南區示言:「別錯線,錯線則完(錯)」。 (二)原地練習,練到腿如輪轉,打下初基,以魏華炎師兄為榜樣。 (三)滑步練習,提胯膝、鬆踝趾,大腿自然齊平(不使力),慢練不差為是,以黃、周兩師兄為標竿。 (四)前進練習,柔提緩邁、落步直下(體會地心引力),以蔡師兄為習練對象。 三、 大仙鶴步(指導員講習) (一) 前進:右足抬胯,左足開胯,抬胯與開胯合一;交換,左足抬胯,右足開胯,抬胯與開胯合一。 (二) 後退:左足退胯,右足開胯走,退胯與開胯合一;交換,右足退胯,左足開胯,退胯與開胯合一。 (三) 前進抬胯、開胯合一,後退退胯與開胯合一。步數不拘,愈多愈好、愈妙。 肆、結語 一、 北、中、南三區 大師都有下傳,習者用心不...

研習預備式調息法內涵心得-一傳人-2025.02.17

圖片
研習預備式調息法內涵心得,大師早期親授, 一傳人研習心得整輯,2025.02.17。 壹、 前言 大師說:『 外丹功首要在「發動先天氣」 , 「預備式調息法」是外丹功的入門大法 。』 大師在「預備式調息法」明示:『外丹功是站著練功,丹冊說道是「立禪」,它不同於行禪、坐禪、臥禪諸功。』「外丹功的大法」,先藉鼻孔自然呼吸,在靜靜的調節下,使肺呼吸逐漸緩慢細長,而後徐徐注入小腹。純以外呼吸的天陽之氣,歷心系而引心火以下降,歷腎系下至臍下的氣海,以蒸發膀胱的水化為氣,轉關元穴,於是先天氣由此燃起了,串流全身。(預備式起手之大法) 貳、預備式調息法內涵 一、外丹功養正氣 外丹功養正氣,何為正氣?如無正氣,手必用力。手必用力,狀如兩手抓無打地基,此後天氣力之為也。無有正氣即校昏昏校感也, 亢肩拔胸,非外丹功也 。 正氣者,「神情清爽,五臟安和,逐邪止亂」 。先天氣自然內濯五臟,外寢百骸,自然醫療卻諸疾。 ( 「亢肩拔胸」初不著意,久煉「肩頸病入膏肓」到老方知 。) 二、煉氣之法 在晨間習外丹功,是煉氣也 。一掃諸念,耐耐待藥,藥者先天氣也, 法者「心息相依,熱降水昇」則先天氣動矣 。如「熱沛水涸」疾病生終不癒,「熱降水昇」卻病延年終生健。( 「熱沛水涸」初則「舌乾口燥」喜冷飲,沉痾則「洗腎」 。) 丹經云:『逐日為之則壽,逐時為之則仙』,古代養生家列為養生主要項目。 外丹功晨間習功,非體操亦非習拳也,更非長呼吸也 。 ( 以「外丹操」為過渡之指導者,確宜「注意」! ) 三、調息之功 外丹功習預備式間,舌抵上顎口自生津勿咽,待津稍滿,舌微漱而吞之。倘有高境之法,必須外丹功更深一層功力才可投其秘。 外丹功本自然呼吸,勿急勿燥,仙神勿思,安魄定志 。 安魄定志,定志神現,忽覺四肢筋肉,全身關節,清淨無渣(如水潔身),一如沐浴 (註:巖穴幽谷,修持者無水洁(潔)身,故乃以安魄定志法亦淨身也。)此則調息功也,知之為知之也。(體會「淨身沐浴」則「鬆膠之體」綿綿若存矣!) 四、外丹功調息法 預備式調息法以綿綿柔柔為主,但身不可使力,更不可有一處用力之點,俗說「 全放鬆 」,外丹功之鬆它有中心樁, 中心樁一放鬆,全身自然都鬆了 。 (一)「靜心法」:  習預備式二年採 靜心法 ,首要「 摒除雜念,心寂虛空,外如木偶,身沈炁現 」。 (二)「誠之又誠,靜悟其妙」: 習預備式三年左右時間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