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師門弟子及同道恭印,一九九九年秋月。 壹、前言 本箴言集是由師門弟子及同道恭印,一九九九年秋月。 貳、目錄 一、 丹經戒條 。 二、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 三、 教育部旌表狀 。 四、目錄。 五、 傳承 。(第1頁) 六、 外丹功指導員人道修養 。(第2~3頁) 七、 談定力 。(第4頁) 八、 外丹功的昇華 。(第5頁)(本文旨在說明煉外丹功決不可以夾雜其他功法,更要依層級次第煉功,不可越級跳階煉功) 九、 外丹功為什麼站著練? (第5頁)(包括說明腎與心,原互為功用) 十、 傍門小術 。(第6~7頁) 十一、 外丹功有九難 。(第7頁) 十二、 丹功鍊七寶 。(第7~8頁)(主要在說明:一血、二精、三津、四液、五涕、六氣、七唾) 十三、 丹功珍寶 。(第9頁)(主要在說明:惜津、惜汗、惜熱、惜氣、惜精) 十四、 外丹功淺說(增補本版) 。 (第10頁)(與「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第10~11頁相同)本文詳述先天炁發起的過程,氣息的運作方式;而《外丹功淺說(報載錄版)》一文,則簡單介紹張大師傳外丹功的過程,在後半段更說明外丹功十二式的簡要練法) 十五、 外丹功淺敘 。(第11~12頁)(本文包括無懷人的「身法歌」、「四肢歌」、「自療歌」) 十六、 外丹功守則十二 。(第13頁)(主要在說明何謂:虛、無、空、蠕、清、靜、宴、爽、靈、道) 十七、 預備式六法 。(第13頁) 十八、 台中市體育場第十六期指導員研習班紀要 。(第14~19頁) 十九、 台中市體育場第十九期指導員研習班紀要 。(第20~27頁) 變心篇釋義 。(第27~28頁) 預備式圖說 。(第28頁) 指導師兄輔導復習「預備式」要點 。(第28頁) 二十、 外丹功開台宗師丹功講座精華(一) 。(第29~34頁)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四日高雄敬師大會講座紀要 ,第29頁。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五日臺南敬師大會講座紀要 ,第29頁。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日鹿耳門道館籌備處講座紀要 ,第30~31頁。 一九八三年十月七日紀要 ,第31頁。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鹿耳門道館籌備處講座紀要 ,第31~32頁。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六日 大師晚餐後講話紀要 ,第33頁。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臺南辦事處大師講話紀要 ,第33頁。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六日鹿耳門道館辦事處講座紀要 ,...

外丹功練功場地-南屯區-黎明社區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南屯區。 班號:A4。 班名:黎明社區班。 地點:黎光公園/黎明槌球場。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晚上 19:30-20:30 聯絡人: 陳清波 班制與人數:晚班,小班制。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干城街223號。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黎光公園。 本練功場地原屬於黎光里,十幾年前與黎明里合併,此場地於民國98年由市府核准設立成為「黎明槌球場」,路旁的車站站牌為「干城三站」。本練功場地是一個長方形,旁邊全是由高聳的路樹所環繞,整個場地全部是青翠的草皮,非常優美,很適合練功。 三、相關影音照片 南屯區-黎明社區-黎光公園-場地-01

外丹功練功場地-南屯區-中和社區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南屯區。 班號:A3。 班名:中和社區班。 地點:中和社區。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早上 6:30-7:30 聯絡人: 鄭秀流 班制與人數:早班,小班制。 地址: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中和社區內。 三、相關影音照片 南屯區-中和社區-場地練功-01 南屯區-中和社區-場地練功-02 南屯區-中和社區-場地練功-03

外丹功練功場地-南屯區-兒三公園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南屯區。 班號:A2。 班名:兒三公園班。 地點:兒三公園。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早上 6:30-7:40 聯絡人: 陳黃美鶯。 班制與人數:早班,小班制。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楓樹一街16號。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兒三公園內。 三、相關影音照片   南屯區-兒三公園-場地-01 南屯區-兒三公園-場地-02 南屯區-兒三公園-場地練功-01

外丹功練功場地-南屯區-烏日國小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南屯區。 班號:A1。 班名:烏日國小班。 地點:烏日國小。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早上 5:50-6:50 聯絡人: 陳黃美鶯 。 班制與人數:早班,中班制。 地址: 台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二段196號。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烏日國小校內。 三、相關影音照片 南屯區-烏日國小-場地-01   南屯區-烏日國小-場地練功-01 南屯區-烏日國小-場地練功-02

外丹功練功埸地-西屯區-大德國中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西屯區。 班號:H11。 班名:大德國中班。 地點:大德國中。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早上 6:00-7:00 聯絡人:林瑞結  班制與人數:早班,小班制。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雷中街2-23號。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大德國中校內。 三、相關影音照片 西屯區-大德國中-場地-01   西屯區-大德國中-場地-02 西屯區-大德國中-場地練功-01

外丹功練功埸地-西屯區-世斌公園晚班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西屯區。 班號:H10。 班名:世斌公園班晚班。 地點:世斌公園廣埸。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晚上 19:30-20:30 聯絡人:黃阿涼  班制與人數:晚班,小班制。 地址:407台中市西屯區永福路26號。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世斌公園內。 三、相關影音照片 西屯區-世斌公園-場地-01   西屯區-世斌公園-場地-02 西屯區-世斌公園-場地練功-01

外丹功練功埸地-西屯區-世斌公園早班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西屯區。 班號:H9。 班名:世斌公園早班。(原為福安社區班,位於福安里兒童暨老人活動中心前廣場)。 地點:世斌公園廣埸 (2021年9月以後)。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早上 5:30-6:30 聯絡人:黃阿涼   班制與人數:早班,小班制。 地址:407台中市西屯區永福路26號。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福安社區-福安里兒童暨老人活動中心前廣場。 三、相關影音照片 西屯區-福安社區-場地-01

外丹功練功埸地-西屯區-大鵬國小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西屯區。 班號:H2。 班名:大鵬國小班。 地點:大鵬國小校內。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晚上 19:00-20:00 聯絡人:林瑞結 班制與人數:晚班,小班制。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中平路268號。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大鵬國小校內。 三、相關影音照片 西屯區-大鵬國小-埸地-01 西屯區-大鵬國小-埸地-02 西屯區-大鵬國小-埸地-03 西屯區-大鵬國小-埸地-04

外丹功練功埸地-西屯區-逢甲大學

圖片
一、基本資料 區別:西屯區。 班號:H1。 班名:逢甲大學班。 地點:逢甲大學校內。 練功時間:周一至周五,早上 6:00-7:00 聯絡人:羅董富玉 班制與人數:早班,小班制。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地圖: 二、埸地介紹 本場地位於逢甲大學內。 三、相關影音照片 西屯區-逢甲大學-埸地-01 西屯區-逢甲大學-埸地-02 西屯區-逢甲大學-埸地-03  

外丹功-小仙鶴步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散步式 式名:小仙鶴步功 二、口令 膝蓋伸直,右胯前進。 停,輕輕翻掌,後退,左胯先退。 停,輕輕翻掌。 三、說明 本式一開始,要左腳收回與內肩齊。 接著,此時要翻掌,讓手背朝前,然後「膝蓋伸直,右胯前進」,兩隻腳一直保持就像兩隻竹杆一樣,然後先右胯前進,接著換左胯前進,前進時,腳尖仍舊要朝前,而且是輕輕的移動,提胯與落胯時就輕輕的提起,輕輕的放下,一直往前走到另一端,才「停」。 接著「輕輕翻掌,後退,左胯先退」,此時翻掌使掌心朝前,然後左胯先退,接著再右胯往後退,此時仍舊要保持「兩腳膝蓋伸直」,後退時,腳尖仍舊要朝前,而且是輕輕的移動,提胯與落胯時就輕輕的提起,輕輕的放下,一直往後走到另一端,才「停」。 最後,「輕輕翻掌」讓手背朝前完成本式。  在整個前進後退的時候要保持四正:頭正、肩正、身正、心正。走路時肩膀不可以(故意或無意)偏斜至另一方。同時,兩手也不要刻意的前後左右擺動。 四、示範

外丹功-健壯步履仙鶴功(大仙鶴步功)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十二式 式名:健壯步履仙鶴功,又名大仙鶴步功。 二、口令 手臂朝前,直腰蹲身,跨左腳兩步,右腳腳尖挪正,坐胯,十指鬆張,提膝,開胯,右胯前進。 停,翻掌,後退,左胯先退。 停,翻掌,大仙鶴步再走一回,提膝,開胯,右胯前進。 停,翻掌,後退,左胯先退。  停,輕輕翻掌,左腳收回一步。 三、說明 本式接在前一式「單腳垂翹固腎功」之後,本式一開始,要先移到一個具長條形空曠的地方,並先移動到某一端,若場地允許,宜面東,自然站立,兩手自然下垂在大腿兩側。 本式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於開胯,將胯的筋脈拉開,而且還包括很多的功效,也是進入內丹功之前的一個很重要的功架,不可輕忽。 首先「手臂朝前,直腰蹲身,跨左腳兩步,右腳腳尖挪正,坐胯,十指鬆張」,一開始要往前走時,全程是要「手臂朝前,直腰蹲身」的。 接著「提膝,開胯,右胯前進」,其中,「提膝」是指由膝蓋處往上往外約45度自然提起來,此時,腳尖朝前(腳尖朝下亦可,就像仙鶴一隻腳往前提起來時,腳尖是朝下一般),提膝是儘量提高一點,當作此一提膝的動作時,自然就是在「開胯」。當提膝(開胯)自最高點時,整個右腳由右胯發動往前進,然後右腳腳尖保持向正前方,像落葉一樣輕輕的落地,然後腳掌穩穩的踏地,稱為落胯。所以整個過程就是,「提膝、開胯、胯前進,落胯」,要注意的是,當右腳提膝開胯時,整個身體重心要移往左腳。然後接著要左腳前進,左腳進行「提膝、開胯、胯前進,落胯,腳掌踏好」的動作,當左腳提膝開胯時,整個身體重心要移到右腳。;如此右腳、左腳持續以大仙鶴步的姿勢,一直左右腳交換往前走,走到埸地的另一端才停止前進「停」。見圖一、圖二。 接著要開始後退,「翻掌,後退,左胯先退」,往後走時全程是要「手心朝前」而且仍舊是要直腰蹲身的,因此往後退之前要先翻掌,讓手心朝前。後退時要左胯先退,此時左腳腳尖與前進時相同,仍舊要一直保持朝前的狀態,同時整個左腳要打直不可彎曲,整個左腳像竹杆一樣打直往後退,而且是沿著直線軌道往後退,退一大步後,左腳掌仍要輕輕落地,稱為落胯,然後腳掌要穩穩的踏好。所以整個過程,就是「輕提左胯直線往後退,輕輕落胯,腳掌踏好」,要注意的是,當提左胯直線往後退時,整個身體重心要移到右腳。接著換右腳後退,整個過程也是輕提右胯直線往後退,輕輕落胯,腳掌踏好」,要注意的是,當提右胯直線往後退時,整...

外丹功-單腳垂翹固腎功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十一式 式名:單腳垂翹固腎功 二、口令 提左腳,垂翹九次 1. 2. 3. 4. 5. 6. 7. 8. 9 ,轉胯,站穩後輕輕抖動。 停 ,提右腳,垂翹九次 1. 2. 3. 4. 5. 6. 7. 8. 9,轉胯,站穩後輕輕抖動。 停,提膝甩手。 三、說明 前一式「 佇養心神定力功 」最後的姿勢是雙腳仍舊與內肩齊。  本式分為「左式(左垂翹)」與「右式(右垂翹)」。 先「左式」,「提左腳,垂翹九次」是指提左腳於左前方,整個重心壓在右腳,然後左腳尖往上翹之後再往下壓回為一次,共垂翹九次。見圖一。 接著,再「轉胯,站穩後輕輕抖動」,是指將左腳整個收回與右腳跟靠攏後,然後立刻將整個左腳往左後方踢出懸在空中,此時左腳尖朝下,右腳站穩後然後整個左腿先由腳尖開始輕輕抖動。 接著,「停」,左腳著地,結束左式。 接著,開始「右式」,「提右腳,垂翹九次 」提右腳於右前方,整個重心壓在左腳,然後右腳尖往上翹之後再往下壓回為一次,共垂翹九次。見圖二。 接著,再「轉胯,站穩後輕輕抖動」,將右腳整個收回與左腳跟靠攏後,然後立刻將整個右腳往右後方踢出懸在空中,此時右腳尖朝下,左腳站穩後然後整個右腿先由腳尖開始輕輕抖動。 最後,「停,提膝甩手」。 四、示範 圖一:外丹功-單腳垂翹固腎功-左式-張志通大師示範   圖二:圖一:外丹功-單腳垂翹固腎功-右式-張志通大師示範

外丹功-佇養心神定力功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十式 式名:佇養心神定力功 二、口令 坐胯,雙掌推出,掌按指翹 1. 2. 3. 4. 5. 6. 7. 8. 9,輕輕閃動。 停,雙手打手結,輕輕放下,左腳收回一步。 三、說明 前一式「 迂迴轉帶大妙功 」最後的姿勢是雙腳仍舊與外肩齊。  接著,「坐胯,雙掌推出」,雙掌推出就是雙掌往前伸,而且要立掌,指尖朝上,然後,「掌按指翹 」九次。見圖一。 接著,「輕輕閃動 」,是指全身輕輕閃動,而且兩手來回往前推出與收回胸口。最好的情況是由先天氣發動全身抖動,若先天氣不足,則可以兩腳輕輕抖動,兩膝蓋可以往內往外抖動。見圖一。 最後,「停,雙手打手結,輕輕放下」,此時「雙手打手結」是只疊第二、三、四指,扣在手心,成手結狀,然後雙手慢慢「輕輕放下」。 然後,「左腳收回一步」與內肩齊。 四、示範   圖一:外丹功-佇養心神定力功-張志通大師示範

外丹功-迂迴轉帶大妙功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九式 式名:迂迴轉帶大妙功 二、口令 坐胯,手肘前引,中指相對,掌按指翹 1. 2. 3. 4. 5. 6. 7. 8. 9 ,十指彈動,轉帶脈 (36下) 。 轉到右邊,回正。 三、說明 前一式「 捧珠入覲安魄功 」最後的姿勢是雙腳仍舊與外肩齊,兩手掌掌心朝下,兩大姆指對著肚臍兩側。  接著,「坐胯,手肘前引,中指相對」,然後,「掌按指翹 」九次。 接著,「十指彈動,轉帶脈 (36下) 」,此時,先轉左,再右轉,主要是腰在轉而胯不轉,帶脈是繞著腰一圈的,大約是褲子繫皮帶的位置。左轉與右轉時不超過180度,而且兩手固定在腹部位置不移動,但持續彈動十指。左轉與右轉各36次。見圖一、圖二、圖三。 最後,慢慢「轉到右邊」,身體「回正」面向前方。 四、示範 圖一:外丹功-迂迴轉帶大妙功-正面-張志通大師示範   圖二:外丹功-迂迴轉帶大妙功-左轉-張志通大師示範 圖三:外丹功-迂迴轉帶大妙功-右轉-張志通大師示範

外丹功-捧珠入覲安魄功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八式 式名:捧珠入覲安魄功,又名捧珠入覲內運功 二、口令 直腰蹲身,跨左腳一步,兩手捧至小腹前,手肘前引,中指相對,拉至胸前,後腳跟提起,坐胯。 掌按指翹 1. 2. 3. 4. 5. 6. 7. 8. 9 ,鼻尖對肘,左轉頭 1. 2. 3,右轉頭 1. 2. 3 ,氣灌小指肚,輕輕劃衝脈。 拉至胸前停下來,翻掌 ,雙手送到肚臍,後腳跟放下。 三、說明 前一式「 雙手合十安神功 」最後的姿勢是雙腳仍舊與內肩齊,兩手自然下垂大腿兩側。  接著,「直腰蹲身,跨左腳一步,兩手捧至小腹前,手肘前引,中指相對,拉至胸前,後腳跟提起,坐胯」,其中,「跨左腳一步」與外肩齊,而「中指相對」應該包括所有手指要張開,亦即上與式結束時兩手自然下垂大腿兩側,當中指相對時,雙掌掌心要朝上,兩掌的位置應該是由大腿兩側往內移到小腹處,然後持續保持中指相對,指尖相距四指的寬度,兩手掌要成水平狀態,雙手慢慢「拉(提)至胸前」。此處另一個重點在於要「後腳跟提起」。見圖一、圖二、圖三。 接著,「掌按指翹 1. 2. 3. 4. 5. 6. 7. 8. 9 」 接著,「鼻尖對肘,左轉頭 1. 2. 3,右轉頭 1. 2. 3」,其重點要左轉頭三次,右轉頭三次,每一次轉頭時的程度是轉到「鼻尖對肘」的角度,其實就是大約就是轉頭至身體正左方與正右方的位置。每一次轉頭時,當然要頭回正到正前方,亦即,「轉頭,回正」算一次。 接著「氣灌小指肚,輕輕劃衝脈」,是指「上下輕輕畫衝脈時,也要保持中指相對,指尖相距四指的寬度,兩手掌要成水平的狀態」。衝脈的位置在胸前左右各一條的垂直線。見圖一、圖二、圖三。 最後,「雙手拉至胸前停下來」,「翻掌」讓掌心朝下 ,雙手送到肚臍,,兩大姆指對著肚臍兩側,後腳跟放下。目的是為了下一式「迂迴轉帶大妙功」作準備。 四、示範 圖一:外丹功-捧珠入覲安魄功-提至胸口-張志通大師示範   圖二:外丹功-捧珠入覲安魄功-提至胸口-側視角度-張志通大師示範 圖三:外丹功-捧珠入覲安魄功-往下至小腹-張志通大師示範

外丹功-雙手合十安神功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七式 式名:雙手合十安神功,又名雙手合十安魄功 二、口令 坐胯,掌按指翹,1.2.3.4.5.6.7.8.9 ,氣到指尖,先鬆腕,再輕輕抖動 (120~150下)。 停,左手不動,右手拉到前面,掌按指翹,1.2.3.4.5.6.7.8.9 ,氣到指尖,先鬆腕,再輕輕抖動 (120~150下)  停,兩手慢慢放下,立身。 三、說明 前一式「 仙人托天按地功 」最後的姿勢是雙腳仍舊與內肩齊,兩手已在胸前交叉立掌,其中左手在前,右手在後。  本式分為左式與右式,兩式的差別只在於,左式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右式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後。 首先作「左式」,「坐胯」蹲馬步約十五度,接著,兩手掌要立掌,亦即,指尖要向上,兩手大姆指要對準兩胸的乳頭,然後「掌按指翹」九次,接著「氣到指尖,先鬆腕,再輕輕抖動   120~150下)」,抖動是指兩手掌前後抖動。抖動的次數與時間可視情況自行調整。見圖一。 接著左式結束,「停」,開始作「右式」,首先「左手不動,右手拉到前面」,亦即左右手的位置前後交換,變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後」的雙手交叉立掌的姿勢。 接著,「掌按指翹,1.2.3.4.5.6.7.8.9 ,氣到指尖,先鬆腕,再輕輕抖動 (120~150下) 」,作法與左式相同。 最後,「停,兩手慢慢放下,立身」。其中,「立身」就是身體自然站立,兩手自然垂在大腿兩側,但此時,雙腳仍舊與內肩齊。 四、示範   圖一:外丹功-雙手合十安神功-左式-張志通大師示範

外丹功-仙人托天按地功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六式 式名:仙人托天按地功 二、口令 提左手,大拇指對胸口,提右手至小腹,掌心相對(調和呼吸),切天切地過鼻尖,翻掌,托天按地,掌按指翹,1. 2. 3. 4. 5. 6. 7. 8. 9 ,氣到指尖輕輕抖動 (1分鐘)  停, 眼看左中指劃半圓回至小腹,提右手,大拇指對胸口,掌心相對(調和呼吸),切天切地過鼻尖,翻掌,托天按地,掌按指翹,1. 2. 3. 4. 5. 6. 7. 8. 9 ,氣到指尖輕輕抖動 (1分鐘) 。 停,眼看右中指劃半圓回到胸前,雙手交叉立掌。 三、說明 前一式「 疊指為拳神秘功 」最後的姿勢是雙腳仍舊與內肩齊,兩手已自然放下垂立在大腿兩側。  本式分為左式與右式。 首先由「左式」開始,一開始先「提左手,大拇指對胸口」是將左手往上提至胸前(平胸),而且上臂(肱部,即前臂)成水平狀,接著「大拇指要正對胸口」。 「提左手至小腹,掌心相對(調和呼吸)」,此時提左手至小腹,此時兩個掌心自然相對。接著要「調和呼吸」,其作法基本上就是兩手靜靜不動,讓身體靜下來感受到兩手掌之間有氣埸在流動即可;而有些練功埸地,會將位於小腹的那一隻手,慢慢的上下來回移動三次,以輔助兩手掌之間有氣埸在流動,而位於胸口的那一隻手仍舊保持不動。 「切天切地過鼻尖,翻掌,托天按地」,是指將兩手慢慢各自往上往下分開,位於胸口的那一隻手往上分開,位於腹部的那一隻手往下分開。當往上的那一隻手過鼻尖時,兩手同時翻掌,上面的那一隻手掌心朝上指尖朝頭內側,下面的那一隻手掌心朝下指尖朝前,此時,兩手手掌與上臂之間要彎成90度,上面的那一隻手掌要彎向內側,下面的那一隻手掌要彎向前方。此時兩手的姿勢就是「托天按地」,亦即,上面的那一隻手在「托天」,下面的那一隻手在「按地」。要注意的是,上方的那一隻手手背要正對百會,兩胳膞要伸直,保持放鬆,頭稍仰,兩手指要鬆張,眼晴要輕輕往上看(想像是在看)上面那一隻手的手背或大姆指。(見「 報載錄 」第196頁) 接著「掌按指翹」九次,然後「氣到指尖輕輕抖動約1分鐘」,此時是指上面的手掌向上輕輕來回拍天抖動,下面的手掌向下輕輕來回按地抖動,整個時間約1分鐘,可視情況自行調整。見圖一。 接著「停, 眼看左中指劃半圓回至小腹」,「左式」到此結束。  接著開始「右式」,右式與左式的動作相似,只不過左手與右手互...

外丹功-疊指為拳神秘功

圖片
一、功式別 功別:外丹功 式序:第五式 式名:疊指為拳神秘功 二、口令 大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平耳對肩,拳眼對肩窩,擰拳九次,1. 2. 3. 4. 5. 6. 7. 8. 9 。 上去旋腕,下來轉肘 (45下) 。 雙拳繞過耳後,停放於胸前,十指鬆張,慢慢放下,嚥津。 三、說明 前一式「 翼臂足翹一妙功 」最後的姿勢是雙腳與內肩齊,兩手掌仍舊朝上,兩手仍舊呈一字形。 「大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的意思,是將五指逐一扣住在手掌上,而且後面的手指要疊壓在前面的手指上,最後形成握拳狀。 「平耳對肩,拳眼對肩窩」是指將兩拳由外往內移動至兩耳側旁,此時,只動上臂(肱部)而下臂不動保持水平狀態,然後要轉拳頭的拳眼對肩窩,如此拳心就會向外。此時頭和軀幹如「申」字狀,兩胳膞如「一」字狀,兩大腿如「日」字狀(日字左右兩豎筆畫,即兩大腿之意),所以三個字由上而下一合而成「申一日」狀。此亦是,東西南北(乾坤坎離),天地四方已合,「形合宇宙」,亦是形合天地、炁合天地、神合天地,自然統合。(見「 報載錄 」第184頁) 「擰拳九次」的擰拳是指將先將拳頭向外翻拳頭讓拳背向外,然後再將拳頭轉向內再轉往外翻,此時拳心又回到朝外的狀態。拳頭拳心由外,再翻轉向內,再翻轉向外的過程為「擰拳一次」,共要擰拳九次。見圖一。 「上去旋腕,下來轉肘」,上去時仍舊雙手握拳,上去時到最高點時要旋腕,下來時要慢慢轉肘,一上一下為一回,共45回,或自行依情況而定。兩拳頭上去上來時要保持相同的距離,就像各自走在同一條軌道上,上下來回移動。 最後,雙拳繞過耳後,停放於胸前,十指鬆張,慢慢放下,然後嚥津。 四、示範 圖一:外丹功-疊指為拳神秘功-擰拳-張志通大師示範